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766|回复: 3
收起左侧

院士专家热议如何走出科技评价与科研诚信困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4-24 08:07
  • 签到天数: 425 天

    [LV.9]以坛为家II

    lotuscsx 发表于 2016-11-15 08: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的“科技评价与科研诚信”科技伦理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 60余名自然科学,科技政策、科研管理、科研伦理、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的院士专家围绕科技评价对科研诚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唯SCI或数字崇拜评价文化的形成及其诱因、科研诚信视角下的科技评价、评价体系的重构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

    一本巴西医学SCI期刊同一期刊登了数篇相似的中国投稿者论文,论文使用了相同图表、相同研究对象,得出了相同实验结果。该事件于今年9月20日在美国知名英文论文抄袭检测网站PlagiarismWatch曝光。

    谈及这些科研诚信事件,中科院院士王乃彦痛心不已,他表示,之所以医学领域的造假现象尤其严重,恰恰是因为门诊医生没有时间写论文,这就给一些中介机构和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评价医生的方式并不是发表论文,而是救死扶伤、看病救人。”王乃彦指出,科技成果的评估体系要因工作性质和学科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能一刀切,不能一切都以发论文为唯一的标准。

    中科院院士朱作言也指出,科技评价与科研诚信本来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不能脱离社会影响孤立地谈科研诚信。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过度或者不当的科技评价对科研诚信产生了很大影响,使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在今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不能简单地认为科技评价不当就一定会导致科研诚信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裴钢表示,长期以来科技评价在科学共同体内部管理、科技政策规划的制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推动我国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科技评价也应该与时俱进”。

    “总书记的讲话吹响了营造创新环境、改革现行评价体系的集结号。”中科院院士程津培表示,不当的科技评价所产生的种种弊病,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术生态和科学自身的健康发展。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机械的量化评估,并且与利益挂钩。”清华大学教授鲁白认为,很多科学家跟着SCI、基金标书的指挥棒转,只追求论文的影响因子,不求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急功近利的科技评价最终会导致科学研究不成系统,对科学道德的认识不足,使科学创新和合作严重受阻。

    究竟应如何走出科技评价与科研诚信困局?对此,王乃彦认为,科技评估应该由科学共同体来实施,应该重视发挥小同行的作用,参加评估的专家中小同行应该占三分之二以上;同时要加强科研道德建设,大力惩治学术不端的行为。

    很多院士专家提出,要进一步发挥科学共同体的作用,不要全部依赖政府。回顾我国科技发展历史梳理和国际对比可以发现,我国政府在科技管理中的缺位和越位以及科学共同体自身缺陷可能是造成当前科技评价问题的根源之一。相应地,改革科技评价也应该从处理好政府和科学共同体的关系着手,而不能就评价谈评价。

    “科学道德也是科学文化的一部分。”鲁白认为,除了改革科技评价体制外,还需要发展新时代的科学文化。“因为科学不仅是发现本身,还有从事发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1/360957.shtm



    该用户从未签到

    硅胶新人 发表于 2016-11-15 11: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lol:学术造假,有时候其实是赶鸭子上架造成滴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2-12-23 07:54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黑马☆ 发表于 2016-11-15 14: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兰娟:从赤脚医生到院士

    医学狂人

    “我最喜欢的职业就是当医生,帮助病人战胜死亡,重获生命的美好。”李兰娟由衷地表示,当患者痊愈,笑容满面地表示感谢的时候,便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从笑容里,我感受到存在的价值,体会到他们最真、最善、最存敬意的感情。”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生,人工肝的开拓者、感染微生态学领域的开辟者,传染病学的领军人物。

    在学生的眼里,李兰娟是名符其实的“医学狂人”。她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全身心投入到医学临床和科研之中,常常至深夜一两点才离开实验室回家。在浙大16楼的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里,挂着一幅李兰娟和学生们拍摄于2014年零时的工作照片。2013年与2014年,李兰娟和她的学生们都是在实验室中斗志昂扬地迎来新年钟声的。实验室副主任李君说“学习李老师的执着精神,一生一世(谐音1314)呆在实验室”,就是挂这幅照片的寓意。

    赤脚医生

    1947年,李兰娟出在生于浙江绍兴夏履桥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读初二时,因为家庭困难交不起学杂费,成绩优异的她面临着辍学困境。老师得知后,十分同情她,同意她请假回家帮忙一个月,并鼓励她要克服眼前的经济困难。后来,李兰娟凭借自己的努力,再加上奖学金的资助,最终得以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学业。

    1968年,高中毕业的李兰娟选择回家乡当赤脚医生。在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的农村,李兰娟只能依靠一根针,一把草药为乡亲们开展常见病的治疗。外科脓肿切排、帮助产妇接生、给儿童接种疫苗、在群众中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李兰娟走家串户,随叫随到,尽一切能力为乡亲们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当时,农村血吸虫病肆虐,看着一些乡亲因为血吸虫引发肝癌和肝硬化,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去世,李兰娟心如刀割。后来,当她踏入医科大学的大门时,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好知识文化,一定要做个好医生。

    开拓“人工肝”

    大学毕业之后,李兰娟被分配到浙大一院感染科工作。在一次救治一位重症肝衰竭、昏迷不醒的患者过程中,经过血液过滤透析等一系列治疗后,病人竟奇迹般地康复了。“血液净化技术会不会对治疗重型肝炎有帮助呢?”李兰娟仿佛看到了拯救同类型病患者的希望。于是,她从启发中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攻关方向,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肝炎治疗的难题之中。

    1986年,李兰娟用申请到的3000元青年科研基金带领课题组展开“攻坚战”,经过团队10多年的努力钻研,终于解决了国际上人工肝治疗中易出血、低血压等难点,成功地创立了一套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这套完整的技术规范和治疗方法,使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治愈好转率从过去的11.9%一举提高到78.9%,慢性重症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5.4%提高到43.4%。如今,以李兰娟命名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已经成为全世界医治人数最多、治疗指数最为成熟的人工肝系统。2005年,李兰娟成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科研联盟的主席,并以“中国传染病学第一人”的身份,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以李兰娟为第一完成人的“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热心公益

    从2001年开始,李兰娟编写制定了人工肝治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在她的人工肝治疗病房里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和护士,无偿地将她的人工肝技术推广到全国,一心一意治病救人。为了使更多的重症肝病患者享受到先进医疗技术带来的福音,李兰娟毅然放弃了申报人工肝专利的机会。

    受益社会,加倍反哺社会。李兰娟的丈夫郑树森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样出身贫寒。为了感恩家人、老师的支持,也因为助学金的资助圆了自己的医学梦,李兰娟和丈夫郑树森一起捐资,联袂社会各界力量成立“树兰人才基金”,奖励在医学科研和临床领域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中国杰出科技人才。

    如今,年近70高龄的李兰娟院士仍坚持每周一次的专家坐诊,始终坚持临床诊治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严谨科学精神。作为博士生导师,她倾其所学,传道受业解惑,她希望学生们把科研做得更好,把实验室建设得更好,在国家的传染病防控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2-12-23 07:54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黑马☆ 发表于 2016-11-18 13: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的学术共同体已经变成利益共同体。当前形势下,自然科学参考影响因子和引用次数无疑最合理公平。SCI级别和影响因子虽然有缺陷,但确是目前最客观的评价办法,关键在怎么去利用它,如果抛弃这个,那就完全由领导说了算,在中国,必然导致不可估量的科研崩塌。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