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961|回复: 4
收起左侧

假港商以数十亿投资为诱饵诈骗宁夏及呼市17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jzq0922 发表于 2008-11-17 23: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北京11月17日电 题: “神话”的破灭
    新华社记者汤计、李柯勇

    “郑泽”。资料图片
    王细牛落入法网后接受公安机关审讯。
      2005年5月17日,刚建成四年的呼市公安局11层指挥大楼被炸掉,目的是给“西北第一高楼”腾地方。新华社发


    (一)
    2005年3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来了一位名叫“郑泽”的港商,自称香港金鹰国际集团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他带来了一个“神话”般的辉煌构想:在呼市商业繁华区盖“西北第一高楼”——金鹰国际CBD(中央商务区)。楼高169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投资53亿元,两年建成。 这一“大手笔”立即引起呼市政府重视,当年就被列为向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项目。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当地采取了一系列“非常动作”。
    2005年5月17日凌晨,一声闷响,刚建成四年的呼市公安局11层指挥大楼被炸掉了,目的是给“西北第一高楼”腾地方。这次定向爆破也被称作“西北第一爆”。
    接着,原市政府大楼、龙海商厦、第一人民医院保健楼、市公安局的三栋宿舍楼相继拆除,“郑泽”在呼市中山西路黄金地段得到了50多亩土地。
    由于“特事特办”,金鹰公司在呼市办事几乎是一路绿灯,很快就违规在工商部门注册、办理了《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规划许可证》《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施工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
    然而,尽管获得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优惠政策,“实力雄厚”的金鹰公司却无资注入,“西北第一高楼”很快成了烂摊子,甚至还非法集资,这引起了社会的质疑与警方的注意。
    内蒙古警方有关负责人说:“根据群众的反映,我们比对分析了当时的各种情报信息,咋看‘郑泽’也不像是正儿八经的商人。”
    随着警方调查的展开,“神话”破灭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骗局却浮出水面……
    (二)
    “郑泽”原名王细牛,1958年生于湖北省黄梅县龙感湖农场,读了五年小学,13岁学木匠,1974年成为农场木工,当地人都叫他 “王木匠”。“王木匠”于1984年跳出农场闯荡世界,开过舞厅、旱冰场,办过招待所,经营过酒店,均一事无成,还官司缠身。
    1998年9月,他因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被南京市警方刑拘,第二年取保候审。2000年,“王木匠”往河北省石家庄市迁了假户口,改名“郑泽”,年龄缩小11岁。警方发现,“王木匠”有6个名字:王细牛、王亚伟、王世伟、舒兵、王伟、郑泽。每个名字都注册了一家公司,娶了一个“老婆”,其中有4个“老婆”给他生了孩子。
    香港金鹰公司真相如何呢?这原来是一家1万元港币注册的“三无”公司,无办公场所,无资金,无工作人员。
    2001年2月,王细牛得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想改造宁夏宾馆,于是前往宁夏,许诺出资4.56亿元改造宁夏宾馆,合作建设“宁夏国际村”,与区政府办公厅签订了引资合同。同年7月21日,双方又签订协议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宁夏提供建设用地,金鹰公司出资3.8亿元,合作开发自治区政府周边农场等地段。
    拿到了土地,金鹰公司当然没钱投入,但是“王木匠”有办法,他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诈骗行动。
    他采取招标不开标、开标后不退还投标保证金的办法,骗了32家投标单位投标保证金2075万元;通过虚构贷款主体、房屋置换按揭等方式,骗取中国工商银行宁夏分行银川东城区支行以及中国农业银行宁夏分行银川新市区支行贷款179笔约1.09亿元;骗取149家企业的工程款和材料款共计约3.8亿元;以20%的高息为诱饵,非法向银川市民集资约3.18亿元。
    钱到手了,“王木匠”却无心盖房。五年过去了,“宁夏国际村”还只搭了个框架。
    “宁夏国际村”资金链断裂后,“王木匠”的目光又盯上了呼和浩特。他在呼市的骗术几乎是宁夏的翻版:2005年5月,他骗取了呼市政府4.59亿元的土地使用权,强行开工建设金鹰国际CBD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骗取工程商垫资款2.2亿元、材料供应商2219.1万元、投标单位保证金4659万元、预售房屋资金7759万元。加上非法集资和土地费,合计诈骗了8.1亿多元。
    屡骗得手,“王木匠”的胃口更大了。他以赊欠广告费的方式,在内蒙古大小媒体铺天盖地地宣传一个更为华丽的“肥皂泡”:要在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各建一个“CBD”。他开始在南宁、乌鲁木齐等地活动,企图以相同的骗术来弥补呼和浩特与银川市的断裂资金链。
    警方调查表明,王细牛在宁夏、呼和浩特骗了17.58亿元。虽然两地的工程项目都成了烂尾楼,但他自己的腰包却鼓了起来。2001年9月至2007年1月,他把骗来的9400余万元汇至北京个人账户,并挥霍了其中1456万元。他买了宝马、宾利、奔驰等高档轿车,戴上了江施丹顿名牌手表,还购置了房产。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08-11-18 08: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巨额投资或者暴利项目旗号来投资的,地方政府都要小心点。看看论坛上动辄多少亿的投资,创造多少利税的宣传,就知道这样的新闻根本靠不住。媒体道德的缺失是一个民族最深切的悲哀。

    该用户从未签到

    augus.chen 发表于 2008-11-18 08: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人啊,没有人想过他是怎样成功的吗?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08-11-18 09: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不是他水平有多么高,而是以地方政府的弱智以及监管的缺失才出现的奇观。

    我们这招商引资部门还有个好处,知道带企业的人员一起去谈项目,企业人员面对诱惑时更多的会去关注下风险。

    当然,对东部,这样的骗子成功的机率就很小了。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