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啥人民币越升值,老百姓就越穷 (F)
假 设有这么个出口企业:它的材料、机器、管理成本是9000元,人工成本是1000元,生产10台电视机,产品总售价是9000+1000=10000 元。这种情况下,如果这家企业的员工把所有工资拿来买本企业产品,剩下的产品出口,那么这家公司内销额为1000元,内销1台电视机;外销额为9000 元,外销9台电视机。
又 假设现在这家企业的老板大发善心,把工人工资从1000元增加到9000元,那么10台电视机的总售价就变为9000+9000=18000元。同样假设 企业员工把所有工资拿来买本企业产品(如果产品还能卖出去的话),那么内销额为9000元,内销5台电视机;外销额为9000元,外销5台电视机。
你可能会说,唉,就算涨了工资,外销额不还是一样吗?外汇储备不是增加得一样多吗?不对!!不一样!!!因为同样是9000元的外销金额,前者出口了9台电视机,后者只出口了5台电视机,本国公民实实在在的消费、享受了5台电视机。
当然,上述假设是不成立的。因为如果10台电视机的卖价从10000元上涨为18000元,一台都不可能卖掉。但是,如果把这家企业看作是整个中国……可以发现,工资在GDP比例里的增加,是有利于中国公民福利增加的。
我们可以看看,在上面那个例子中,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
企业主:他用了18000元成本,收入了18000元,他的利益没有变化;
工人:收入从1000元变为9000元,消费的电视机从1台变为5台,他是受益者;
国外消费者:原来可以用9000元买9台电视机,变为9000元买5台电视机,他是受害者;
国外企业和工人:原来要和售价为1000元/台的产品竞争,现在只用和售价为1800元/台的产品竞争,竞争压力减小了,他是受益者。
在 老夫所举的例子中,工资的增长确实引起了通货膨胀。不过,工资从1000增加到9000,增加了8倍;而通货膨胀从1000增加到1800,增加了仅仅 80%。这说明,在普遍低工资环境下,工资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是有限的,而带来的利益却是明显的(消费的电视机从1台增加到了5台)。
老夫前几年曾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地方官搞了个“逼农致富”的政策,具体的做法就是把农民种的粮毁了,逼农民种经济作物、搞养殖业。老夫当时想,你当官的要出政绩,也不能这样丧心病狂啊。好像农民都是视钱财如粪土的孔子和颜回,非要当官的逼着才能赚钱。
没想到现在,中国政府也搞起了“逼走高端”的政策。具体的做法是:a.降低出口退税;b.要求加工贸易企业在进口原材料时必须缴纳押金。这样一来,本来就利润微薄的做低端产品的企业就被逼上了绝路,要么关门,要么去做高端。
问 题是,高端是想做就做吗?哪个企业想起早贪黑的掙那两毛钱?哪个老板不想像比尔盖茨一样,印一张5毛钱的光碟,收顾客5000块钱?关键是能做到吗?高端 产品需要雄厚的资金、创新的技术、超常的工业设计、精密的加工能力,这些都依赖于金融制度、教育制度、法治环境,依赖于长时间良好的积累,不是企业一夜之 间可以做到。
一个社会的普遍富裕,不是依赖高科技的。要让一个办公室职员、技术工、操作工、清洁工都富裕起来,凭几个天才创造的高科技,是没有办法的。除了集体谈判权以外,别无他途。
虽然老夫在上面一再强调,中国经济的命门在于工资收入在GDP里面的比例,但是,要想提高这个比例,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工资收入在GDP里的比例过去十年来在直线下滑。
这 里,老夫先要讲个老掉牙的故事:劣币驱逐良币。话说古代的货币都是用金、银、铜这些贵重金属做成的。比如一个金币上面可能标明了“五钱”。于是,有些无良 商人会把这块金币偷偷刮下来一层,但是仍然按照五钱的金币使用出去。这样,市场上流通的“好钱”越来越少,“劣钱”越来越多,就发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故 事。
今天,在中国的企业中,也在发生“劣质企业驱逐优良企业”的事情。比如一个企业的老板比较善良,给工人工资比较高、工作环境比较好、休息时间比较多,于是这家企业的产品成本就高了,销售困难,最终企业破产了。
另外一家企业,老板极端黑心,把工资压得极低、工作环境恶劣、每天让工人工作16个小时,但这家企业的产品却很便宜,事业蒸蒸日上。
就这样,好的企业破产了,仁慈的老板出局了,但是黑心老板却越做越大。这就使现代的劣币驱逐良币。这也就是为什么十多年来,GDP增长了好几倍,物价增长了好几倍,但是平均工资却纹丝不动。这是因为,好的企业、善良的老板,他们都纷纷出局了。
经 济的问题,是和每个人相关的。虽然金融衍生物的研究已经成为了高深的数学游戏,但是基本的经济问题还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比如有这样三个选择:1、你每个月 要多付50元税钱,但是政府会多修一条路,你出门更方便了;2、政府不多收税,但是会多印刷钞票付修路款,这样社会物价上涨了;3、政府不多收税、也不多 印钞票,但是你享受不到出行的方便。问:你选择哪个?对于这样的问题,就不应当以“专家论证过了”来忽悠过去,而要由我们自己做出选择。
现在继续来说说增加内需的问题。
增加内需最荒谬的手段,就是“公务员加薪”。就像我在上面列举的例子,政府的一切收入,包括公务员的薪水,只有两个来源:a.税收(包括收费),b.印刷钞票。所以要给公务员提高薪水,也只有两个途径:a.提高税收(或者增加收费项目),b.滥印钞票。
当政府通过增税和滥印钞票提高公务员薪水的时候,社会其他成员的可支配收入就减少了。你可能会说,一边减少,一边增加,那么内需总额还是不变啊。不对!总内需不是不变,而是变小了!
你 试试拿块干毛巾,在一个脸盆里汲水,再在另一个脸盆拧干。最后你会发现,另一个脸盆里的水比原来那个水少多了。因为毛巾本身会吸水,而且一来一往,有的水 掉到地上了,有的水蒸发了。政府机构就像是一块干毛巾,经过它的资金会被严重浪费的、效率极低的使用。因此,当公务员加薪的时候,当财政收入节节攀登的时 候,社会总需求减少了,内需市场更小了。
政 府为了扩大内需市场,给公务员加薪,但结果是内需市场变得更小了!同样,无论政府增加什么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奥运会、各种活动,等等,总的后果是内 需市场变得更小。所以,不要看北京基础建设、奥运场馆轰轰烈烈,以为增加了就业。实际上,如果不被抽税搞这些建设,原本那些纳税企业可以雇佣更多的员工。
以上一直在说提高工资成本在GDP比例的必要性。实际上,这是解决外汇储备过高、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等等问题的基本出路。为啥我不说是唯一出路?因为除了提高工资,还有其他的一些必要条件。这些以后会说到。
那么,如果政府真的创造了提高工资在GDP比例的条件(嘿嘿,这句话说得比较隐晦。老夫的真实意思,就是说政府允许独立工会,保障工人集体谈判权、罢工权,让工人通过集体谈判涨工资),那么会有什么后果呢?工资提高了产品成本,会不会造成东西卖不出去,从而失业率上升呢?
老夫之前就举例说明过,假设某厂家工资成本为10%,其他成本占90%的情况。如果将工资提高100%,那么产品总成本仅仅增加了10%。把物价提高10%,让你的工资翻倍,这个事情你干不干呢?
当 然,老夫在上面所举的例子是有漏洞的。因为,如果让中国国民工资普遍提高,那么原材料成本也包括了工资,原材料也要涨价的。所以,不会有工资增加 100%,物价只上涨10%这样的好事情。但是,根据我的估算,如果平均工资上涨100%,物价会上升40-50%的样子。那么,人民的实际购买了上升了 50%左右。人民的实际购买了增强了,那么买的东西从哪里来呢?当然就是出口减少了,中国人自己消费了。
现 在问题是,如果中国国民工资提高了100%,会出现什么情况?老夫有如下四个预测:a.出口产品成本增加40-50%,出口锐减,同时内销比例大增; b.因为出口减少,甚至出现逆差,中国的外汇储备减少;c.人民币对美元从升值变为贬值;d.越南、印尼等低工资地区抢占了中国一部分出口市场,但中国国 内市场的扩大弥补了国际市场的丢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