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673|回复: 2
收起左侧

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超级大牛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4-24 08:07
  • 签到天数: 425 天

    [LV.9]以坛为家II

    lotuscsx 发表于 2016-5-3 09: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获得诺贝尔化学是无数化学家的终极目标,但回顾诺奖115年的历史,还是有不少大牛因为各种原因最终与这一化学最高奖项无缘。美国化学会(ACS)旗下C&EN讲述了其中几位的故事,有些大牛没有获奖的原因相当奇葩。
    一、Dmitri Mendeleev(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97851462003525044.jpg


    门捷列夫是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也是化学史上顶顶重要的人物,由他创造的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之一。尽管获得几次提名,但他却从未获得过诺奖。

    对此,美国莱莫恩学院(LeMoyne College)的Carmen J. Giunta解释道,1895年诺贝尔的遗嘱上说,该奖项“授予在过去一年中对人类贡献最大的科学家”。而首个诺奖颁发于1901年,此时距离门捷列夫的伟大贡献已经过去了不止一年,这位大牛连提名的机会都没有捞到。郁闷的是,随后负责管理该奖项的诺贝尔基金会就对这条遗嘱进行了官方解释——诺贝尔奖主要奖励近期所取得的成就,不过如果早期工作在近期显示出了重要性,也可获得奖励

    门捷列夫的支持者并没有放弃,1904年诺奖的主题与惰性气体有关,他们认为这与门捷列夫之前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工作有莫大关系,理应获得诺奖。于是,1905年门捷列夫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但大牛并没有赢得奖项。

    1906年门捷列夫再次被提名,诺奖委员会也以4:1的投票结果推荐门捷列夫获奖。但拥有最终决定权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却驳回了这个投票结果,他们随后扩充诺奖委员会到九人并要求重新投票,这次的投票结果中,门捷列夫以4:5的结果输给了Henri Moissan(分离了氟元素并开发了电炉)。

    现在的学者们认为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重要成员Svante Arrhenius可能是这一事件背后的“推手”,俄罗斯人长期公开批评他的粒子解离理论,这可能让他十分不爽。不过,也可能是Arrhenius觉得门捷列夫的贡献太久远了。

    门捷列夫不幸于1907年去世,也就再无缘诺奖。因为,诺贝尔遗嘱里有另一项重要限定:科学家必须在活着的时候才有资格获奖。

    二、Wallace Carothers(华莱士•卡罗瑟斯)
    72351462003525135.jpg

    大约1930年,卡罗瑟斯在杜邦公司发明了缩聚反应。1935年,利用该反应他成功制备了大名鼎鼎的材料——尼龙。在上个月的ACS圣地亚哥会议上,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的E. Thomas Strom认为缩聚反应理应获得诺奖。

    尼龙这种材料最终得到广泛的商业运用,并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当第一件女士尼龙袜子面世开始,这种材料就开始被热捧,直到今天它依旧应用广泛。不过,尼龙在全球范围内的名声鹊起,要到1939年之后。但卡罗瑟斯这位天才科学家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并且酗酒,1937年的时候他饮用了掺有氰化钾的柠檬汁而自杀身亡,这也终结了他获得诺奖的机会。

    然而,Strom认为卡罗瑟斯原本有机会凭借缩聚反应获得193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前提是有人提名他,特别是同时提名他和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Hermann Staudinger。

    在加成聚合反应方面的贡献使得Staudinger在1931-1935年间连续获得诺奖提名,但一直没有获奖。而卡罗瑟斯在1936年成为首个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业界有机化学家,他的声誉也达到了顶峰。如果提名这两人分享193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机会很大,Strom这样评论道。

    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被提名。

    Staudinger最终在1953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如果卡罗瑟斯能够坚持到现在,他很可能成为共同获奖者,”Stroms说,但这种假设终究遗憾的无法变成现实。

    三、Michael Dewar (迈克尔•杜瓦)
    15621462003525210.jpg
    杜瓦(此杜瓦不是发明杜瓦瓶的James Dewar,不过那个著名的杜瓦也没有得过诺奖)是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化学教授,主要贡献是发展半经验理论,化学家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预测分子的性质和行为,这往往很难只通过理论计算实现。杜瓦的半经验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直到今天每年仍有400-500的引用,圣爱德华大学的Eamonn F. Healy说,“这已经配得上诺奖了。”

    尽管半经验理论具有伟大的应用,杜瓦却未能获得诺奖,很多人认为这要归咎于他争强好斗的个性以及太过“毒舌”,Healy说。

    举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有一次在公共论坛上,杜瓦在一位著名的理论学家正在演讲的时候站起来,嘲笑他是‘科学的耻辱’,”Healy说,“他几乎见谁跟谁吵,真的。”

    而他与诺奖得主William N. Lipscomb和Linus Pauling的长期冲突是他获得诺奖的关键障碍。

    “Lipscomb认为半经验理论最重要的缺陷是——正确的时候不确定为什么正确,错误的时候也不确定为什么错误,”Healy说,“杜瓦的回应很干脆——管它什么对错,拿到结果了就干你的活去。”

    Pauling是理论化学巨擘,但杜瓦却对Pauling在1930年左右提出的共振理论不屑一顾,杜瓦认为它会阻碍了理论化学的进步。

    直至1997年去世,杜瓦也没获得诺奖。“这是个教训,即便你认为你是对的,也没必要到处去宣扬,至少不要用杜瓦的方式去宣扬,”Healy说。

    四、Louis Hammett(路易斯•哈米特)
    99541462003525291.jpg

    哈米特是物理有机化学的先驱,并在该领域编写了著名的教材。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Charles L. Perrin认为哈米特在1937年发现的哈米特方程(Hammett equation)足以让他获得诺奖。

    哈米特方程描述的是分子的取代基如何影响分子的反应性。“哈米特方程的重要性,也是我认为它有资格获得诺奖的理由是,它使得有机化学成为一门具有可预测规律的科学,而非只是观察和制备的集合,同时,它也让你进行反应机理推理,”Perrin说。

    “我认为哈米特和Christopher K. Ingold可以共同获得一次诺奖,他们把有机化学变成是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科学,”Perrin说。Ingold是著名的英国化学家,提出了物理有机化学的概念,比如SN1、SN2、E1、E2四种反应机理。

    但Ingold在化学界有一个强大的“敌人”——诺奖获得者有机化学家Robert Robinson,他对诺奖委员会有相当大的影响,Perrin说。Ingold没有获得诺奖,方向类似的哈米特也倒霉的作为池鱼被殃及,也没有获得诺奖。

    五、Howard Simmons(霍华德•西蒙斯)
    26001462003525387.jpg
    西蒙斯在杜邦公司度过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1954-1991),从1974年到1991年,他一直领导着杜邦公司的中心研究部门。那个部门在基础化学的大部分创新工作都是在西蒙斯的领导下完成的,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和列日大学的化学名誉教授Pierre Laszlo说。

    Laszlo认为西蒙斯可以凭借发现穴状配体而获得诺贝尔奖。穴状配体是一种冠醚,能选择性与其他化合物形成复合物。法国化学家Jean-Marie Lehn因冠醚方面的贡献于198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西蒙斯为什么没有获奖呢?

    部分原因可能是诺贝尔的遗嘱规定了一个奖项每年最多只能有三位获奖者,当年Lehn获奖的时候,是与另外两位超分子化学家分享的诺奖。

    然而,“西蒙斯的主要问题还是在发表成果上花费的时间太少了,”Laszlo说,“他肩负着中心研究部门的日常运作,让那里的科学家能开心工作,同时还要安抚管理层。他的很多研究成果到现在都还没有发表。”

    此外,西蒙斯非常绅士。“他把关于穴状配体的所有结果都与Jean-Marie分享,”Laszlo说。因此,当Lehn获得诺奖时,他专门从法国给西蒙斯打过两次电话,以确保西蒙斯不会因此难过。而事实证明,Lehn多虑了。

    还有很多著名化学家因种种原因与诺奖失之交臂,令人扼腕,例如Herman Mark、Henry Moseley、R. B. Woodward(貌似是可以第二次得奖)、Rosalind Franklin等等。不过,尽管他们没有获得诺奖,但这并不会磨灭他们对科学发展的贡献。

    http://www.x-mol.com/news/2269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2-1 11: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甘棠 发表于 2016-5-3 20: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总是伴随着遗憾,从这个角度上说,诺贝尔奖也并不是完美的存在,应当允许他偶尔开开小差

    该用户从未签到

    gysml 发表于 2016-5-4 09: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