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25-1-24 14:35 |
---|
签到天数: 1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昨天到今天,微信圈都在说低价劣质硅酮胶的危害,刘校长不亏是德高望重的人,一呼百应。我也来响应刘校长,说说低价劣质硅酮胶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不存在低价劣质硅酮胶之说,在那时,主要是酸胶,还是进口酸胶,质量都是棒棒的。今天还有不少品牌,都是当年坚持经营好品质一直到现在,还被消费者认同。
中国人的聪明,在于创新,本世纪初,通过对硅酮胶添加碳酸钙与白油,一种成本比较低但质量又可以适用的充钙硅酮胶开始走入主流(也有说这是外国工程师的功劳)。时间匆匆过去十多年,今天来看,硅酮胶这个行业有点走过头了,所谓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今年三月,全国各地几个老朋友借展会之机在一起喝茶聊天,说到这个行业,我们都不忍心去说,感觉这个行业很多企业都已经没有底线了,似乎你只要出个价,什么品质的胶都可以给你装。为什么会走到这个地步呢?
充钙硅酮胶刚开始兴起时,大部分的企业尚未掌握技术配方与运用,那时的质量不太稳定,它的根源不在于企业家不想做好,而是技术确实有欠缺,生产成本与产品原料真不含糊。加上这个时期,厂家不多,销售商也不多,大家都恪守一定的商业原则。
踏入2006年,生产技术开始完善,加上中国经济的特殊阶段,生产基本供不应求,厂商与销售商都处于最好阶段,此时的硅酮胶品质是最稳定最好的时候。这个延续到2010年左右,形势开始转变,低价劣质硅酮胶开始浮出水面,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很多新厂的加入;二,销售商的增多与分化。为什么主要是这两个原因呢?新厂一开,第一是对老市场销售商的争夺,而大多数新厂在没有很好的根基以及经营理念的支持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价格战,第二,价格战开始后,新厂很多是没有良好的技术支撑的,为了降低成本,唯有降低品质。而老厂为了维护市场地位,也开始推出各种低价胶作为保护层,缓冲市场的冲击。但那时我们还能接受与理解。
近几年,形势再次发生巨大变化。一,经济形势与房地产降温,造成需求没有太大增长;二、原有高端品牌(主做幕墙胶)纷纷向中下端挺进;三、原有厂家为了市场地位,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极速进行厂能扩张;四、在硅酮胶行业似乎很繁荣很赚钱的误导下,大量新厂涌入;五、贴牌阵营的快速扩张。要展开细说,那真的太长了,我们只能用战国时代来形容现在这个硅酮胶行业,好乱。乱到什么程度,只能用五个字来形容这个圈“走在钢丝上”。高端品牌开发中下端,往门窗行业进发,我不知这些品牌的定位者,可有考虑好,也许一不小心,你在幕墙行业辛苦营造的形象就栽在这里了。极速厂能扩张的企业,今天没有一家是能吃饱的,出路在哪?开多几个公司,开多几条生产线,找多几个代理商,还是压低价格?新加入的厂家,出路更迷茫,原以为这里是吃大鱼大肉的,没想到是被人忽悠到了一个火坑里来劳作,没信用基础,好多材料都要真金白银去拿,而出去还很多是要欠着的,如果有利润,还算一种安慰,关键是连利润都不留给你,更惨的是,有些帐收不回,收回的是过期的废胶。贴牌的,分两种,一种是想赚快钱的,今天卖出去,只要有钱赚,产品品质无所谓,顶多从新再来一个牌子;另外一种,是真想做好东西,但这个世界太黑暗,好的企业不给你贴牌,给你贴牌的企业分分钟给你戴帽子。在这么畸形的市场里,自然催生了大量的劣质低价硅酮胶。
没想好如何去戏说劣质低档硅酮胶,今天只是响应刘校长浅说一下而已。最后用一个真实故事收尾:某日,年羹尧找八王爷商谈,马上要上西北打战,让八王爷配好胶浆与价格。八王爷非常热情,把配好的胶给年羹尧看,年羹尧心理价8元,经过一番你来我往,决定8元供货。年羹尧那真是高兴啊!马上打款做货,八王爷也乐啊,给你看的是8.2元的货,但我给你供的是7.5元的货。货到前方,仗一打,市场传来回应,价格很便宜啊,货出的快,年羹尧乐啊,不错不错。很快,又传来消息,有人跟进对打啊,年羹尧想,总不能亏了自己,再找八王爷商议。八王爷提出条件,调价可以,订货数量要增加,7.6元供货,年羹尧乐啊,成交。八王爷也乐啊,把产品做成7.1元的成本出货,反正年羹尧是雍正的人,不是我的嫡系部队,战死没关系。
走在钢丝上的人,可有考虑正在使用我们产品的人?借此机会,向一直坚持做好品质的人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