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582|回复: 2
收起左侧

有机硅融合下游产业迫在眉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仲为可 发表于 2015-11-16 11: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化工报
我国有机硅行业目前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吨有机硅单体产量实现收入仅仅1.2万~1.4万元,企业已经在成本线上挣扎,远远低于跨国公司吨单体产量3万~4万元的收入。有机硅行业唯有紧紧盯着应用看,深入往下游走,实现与应用行业的深度融合,才能走出困境。

据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廖俊介绍,我国有机硅单体产量实现收入仅相当于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的1/3,这让有机硅单体企业生存异常艰难。总体来说,我国有机硅存在产业链不完整,行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价值严重偏低,竞争力偏弱等问题。

廖俊认为面对上下游一体化和本土化布局更加完善的跨国公司,国内企业欠缺竞争力。具体表现为,有机硅单体与基础产品生产小型、分散、集中度低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生产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和安全环保压力依然较大;科研投入偏低,基础研究薄弱,缺少高水平研发人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进一步发展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支撑;产、学、研、用结合较差,科研教学与产业之间、有机硅各专业之间、有机硅生产与应用部门之间未建立有效的互动和沟通平台;应用技术开发严重滞后,产品开发模式与应用市场脱节,下游中高端产品欠缺,整个产业链过于集中于有机硅基本原料和基础产品,商业模式单一;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体系。

基于此,业内人士表示:“有机硅材料技术向下游延伸是必然趋势,要走出当前困境,有机硅行业必须紧紧盯着应用看,产业往下游走,进行产品线(产业链)设计,让下游产品品种足够多、性能足够好、应用足够广。”


据了解,中国有机硅生产企业向用户提供的产品大体包括单体、硅树脂、硅橡胶、硅油、硅烷偶联剂等几大类。而跨国公司围绕终端行业应用提供解决方案,产品体现为在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美容及个人护理、电器工业、纺织及皮革、太阳能、食品和饮料、涂料与油墨、医疗保健、生活消费品等各种各样终端领域的应用。

业内人士表示,从应用前景看,硅材料可以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得到应用。可以说,有物质存在的地方都可以用到有机硅或者硅材料。从产业基础看,在规模成本方面,我国有机硅产业已经具备规模成本优势和应用前景优势。因为国内有机硅单体产能已经达到400万吨以上,技术水平尤其是我国的单体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成本上已具备替代石油基产品的条件。所以有机硅行业重点在于开拓下游应用。

“有机硅与应用行业融合的方式包括技术结合,产品线(产业链)设计、商业模式设计、研究开发结合,资本及产业层面结合等方式。”廖俊分析说,有机硅材料与应用领域结合的优势,可通过合成、改性等技术手段实现。例如发展有机硅改性材料,通过配合技术的进步和添加新的改性添加剂,通过改变交联方式、共聚、接枝、共混、填充、增强、成核等改性技术或改进加工技术来实现有机硅材料与有机聚合物或无机材料的复合,从而使有机硅材料和各种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向高性能、多功能和复合化方向发展。

在商业模式设计方面,应淡化有机硅材料类型,突出产品性能和功能,以应用终端产品的市场规律设计商业模式,以形成行业解决方案。关于资本及产业层面结合方式,向应用领域的风险投资介入,开展上下游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合并、兼并、收购等,推动产业资本运作与行业整合。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1-4-6 15:3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08huaer 发表于 2015-11-17 10: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的有机硅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国有企业,面对竞争压力,最熟悉的手段就是括产能,喜欢激进性发展,什么短平快,小快灵模式等等,盲目求快,追求利益往往会导致眼界狭窄,目光短浅,再过几年也很难批量的培养出自己企业的技术型人才。一个没有人才队伍的企业哪里来的创新能力,没创新,没技术怎么可能进入下游,更别提服务客户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蚌埠科贝 发表于 2016-3-9 15: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