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硅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我国硅产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已基本形成以有机硅、高纯硅、纳米硅材料、金属硅、高纯石英为主要产业支柱的完整产业体系,主要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规模均占世界前茅,我国也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硅材料生产、消费大国,并连续多年为其它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硅原料;基本建立了覆盖基础科研、工程开发和下游应用、学科健全的硅材料科研开发体系,取得了众多的工业化成果,部分掌握了主干领域的核心知识产权,并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工程师和产业工人;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重大政策,对多晶硅、金属硅、有机硅单体等实行行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及节能改造,大力扶持国内光伏电站建设,对光伏产业应诉国外反倾销提供国家保障,从而为硅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规模以上硅材料企业600余家,从业人员约15万人,剔除行业内部销售后的整体对外销售收入约为800亿元,分别较2010年增长约200家,3万人和约250亿元。 截至2013年底,我国硅产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数量达到约600家(包含外资在华生产基地和合资企业和中资在国外生产企业)。其中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左右1家,20亿-50亿元2家,10亿-20亿元约30家,5亿-10亿元约60家,1亿-5亿元约100家,2000万-1亿元企业约400家。 表1 2013年我国主要硅材料分支行业经营情况和从业人数统计  来源:SAGSI统计及估计 根据行业分布情况看,2013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企业,主要是大型的多晶硅、有机硅一体化企业;5亿-20亿元销售收入的企业多属在某一行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中型企业,如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多晶硅、有机硅单体企业和较大型金属硅企业及一部分硅烷、沉淀二氧化硅及高纯石英加工企业。其余销售收入低于5亿元的企业中,以有机硅下游生产企业为主,约占50%,金属硅企业约占20%、其余硅烷、气相二氧化硅、沉淀二氧化硅和高纯石英加工企业也均有一定分布。 据SAGSI统计,2013年,我国主要硅材料行业中,有机硅行业销售收入约250亿元,多晶硅行业约130亿元,金属硅行业约为150亿元(扣除化学级硅),硅烷、高纯石英和沉淀二氧化硅行业各约50亿元,气相二氧化硅行业约15亿元。 SAGSI分别以产能简单累计和省区对外销售收入为基准对我国硅产业地域分布进行了分析:根据产能计算,江苏、浙江、新疆、云南、山东、四川、江西、广东是我国比较重要的硅产业聚集区;从产值规模来看,江苏省是我国最重要的硅产业聚集区,浙江、山东、广东、新疆次之,江西、云南、四川硅产业也较为发达。 图1 2013年我国各省区硅产业按产能地域分布情况 万吨  图2 2013年我国各省区硅产业按产值规模地域分布情况 亿元 
2硅产业相关政策体系陆续完善中
2009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讨论如何引导多晶硅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扶持光伏新能源产业,并先后出台多项文件和优惠政策,大力促进我国光伏装机发展,并从国家层面积极协调我光伏出口遭遇的多起贸易争端。这些举措,都使硅产业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截至2013年末,适用于硅产业的全国性产业政策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采取反倾销和贸易救济等政策措施确保硅材料、光伏行业的公平贸易;二是通过设置行业准入条件积极引导硅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提高光伏新能源安装容量,直接扶持光伏及硅材料产业;四是鼓励硅材料科技创新,重点引导配置科研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 近年硅产业重要政策、文件精神 
关于有机硅的更多精彩内容,请随时关注有机硅论坛以及论坛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