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553|回复: 0
收起左侧

未来你我都是发电站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2-12-23 07:54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黑马☆ 发表于 2015-3-16 14: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2日,在汉能控股集团北京总部会议室中,一场别样的时装秀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频频感叹。

      外套、帽子、背包上配上一片轻薄的太阳能电池板就能随时为手机充电;附带电池板的帐篷除了充电还能供应夜间用电;庭院里,一把太阳能电池板做成的户外伞在夜间撑起一片光亮,拿一本书,放一杯清茶,悠闲的夜读时光到来……

      “通过太阳能技术,将助推人类步入移动能源时代。”全国政协委员、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

      当每个人都是发电主体,物物都是发电站,一场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正在到来。

      或将促使工业化流程再造

      移动能源,是指以可移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为基础,通过储能、控制、信息通信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能源的可移动、全天候、高效率供应。

      这个理解起来并不复杂的概念,正孕育着一场深度的变革。

      “首先,这是一场人类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将带来工业化流程再造。”在发布会现场,全国政协委员、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向大家解释。“从前人类利用能源都是通过燃烧取得。这次,将摒弃燃烧,直接把光能变成电能,彻底颠覆了传统利用能源方式。当每个人穿的衣服都能利用太阳能的时候,就不需要那么多石油、煤炭用来燃烧发电,随之将对运输业、工业等一系列工业化流程产生影响。”

      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张充满想象力的蓝图:“比如,当我们的手机、平板电脑都可以一边运行一边充电时,将会带来多大的改变?再比如,当新能源汽车不需要充电桩,通过汽车外部的太阳能板充电,晒着太阳就开走了,也许那天汽油就‘没得玩了’……”

      “同时,这是一场能源利用观念的革命。由传统的集中供电到每一个个体都是发电主体。当每个人都是能源发电站,能源将无处不在。也许人类将来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时,能源不但不会缺乏,可能会过剩。”李河君说。

      或将形成新的增长极

      随之而来的,将是市场的激烈反应。“移动能源将会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李河君的判断。“通过太阳能技术,尤其是利用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具有柔性可弯曲、质量轻、弱光性好、颜色可调、形状可塑等优势,完全可以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发电、可穿戴设备以及太阳能全动力汽车、太阳能无人机等各种领域,从而可为移动能源时代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并且能带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研究表明,在电子产品市场,预计到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数量将超过60亿部。每个智能手机一年的电力消耗量大约是4度电,60亿个手机一年的总用电量超过240亿度电,加上平板电脑,大约相当于三峡电站半年的发电量。据李河君估算,“如果将这些设备加上太阳能组件,利用太阳能供电,可开发的市场规模到2020年累计将达到37GW。”

      电动汽车领域的可开发空间更为广阔。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40万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会达到500万至1000万辆。如果将6平方米高效砷化镓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集成于车身上,在日均4小时光照下,可以驱动一辆1吨的汽车正常行驶80至100公里。“这个市场的前景非常巨大,我们预计到2020年累计将达到46GW。”李河君表示。

      据悉,汉能已把这个设想逐步付诸实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汉能已与国外3家、国内两家顶级汽车设计机构合作开发太阳能全动力汽车,今年10月将有3—5款太阳能全动力汽车推出。

      “在社会变迁上,我们往往高估一到两年的变化;却往往低估五到十年的变迁……移动能源时代已经不是一种概念和设想,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李河君对此信心满满。

                                                                                   (来源:人民政协报)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