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2022|回复: 16
收起左侧

朱镕基谈国企改革:国企只留现有人数的1/3就够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5-2-18 09: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12月27日 08:44 凤凰网历史 【[url=]大[/url] [url=]中[/url] [url=]小[/url]】 【打印[url=]共有评论725条[/url]


核心提示:人浮于事是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大体上讲,要保证国有企业正常运转,只留现有人数的三分之一就够了,剩下那三分之二是富余的。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们赶到大街上去,形成一支失业大军。那样会影响社会稳定。如果让他们靠社会保障生活,会使国家背上沉重的包袱。即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也已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去年,我访问了北欧,几乎每个跟我谈话的人都抱怨他们再也承担不起这样一笔巨大的开支。所以,这样做也会给中国带来问题。因此,我们正在尝试用其他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即便一个岗位不需要某个职工了,他也不会被企业赶走,他可以转到其他岗位上继续工作。企业有责任对他的工作作出一个合理的安排。此外,中国的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因而企业还可以在商业和服务业领域开展经营活动,安排一些职工就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离岗不离职”。
本文摘自:《朱镕基答记者问》,作者:《朱镕基答记者问》编辑组,出版:人民出版社
朱镕基:中国经济总体未过热某些地区和某些行业出现过热迹象
柴德立兹:我并不期望中国领导人像美国总统里根那样脱去衬衣,在荧屏上展示自己的健康状况。但是,有传闻称李鹏总理因心脏病突发住院,因此我想在提问之前,请你谈谈对李鹏先生健康状况的看法。
朱镕基:谢谢你的关心。我可以告诉你,李鹏总理正在康复。事实上,我几乎与他同时得了感冒。因此我也不想显示自己身体很好,我也感冒了。可能是因为最近北京天气变化太大,忽冷忽热的。如果医生建议我休息,我也很乐意,但是我还得坐在这里接受这次采访。今天上午,我已经说了近两个半小时的话,现在嗓子还很难受。
柴德立兹:副总理先生,有人说中国经济过热,担心发生极度通货膨胀,还担心1988年的混乱重演。在上海,我得知大众(中国)公司继去年提薪20%之后,今年又不得不提薪25%。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朱镕基:去年,中国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以超过12%的速度增长。相比前几年较低的增速,这一速度确实比较快。我认为,今年我们还会保持较快的增速,但不会超过12%。这一时期世界经济衰退,一些国家经济不景气,而中国经济增长如此之快,很自然地会引起国外人士的关注。有人说中国创造了一个奇迹,有很大的潜力进一步发展;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发展速度太快了,经济发展过热。
柴德立兹:那么你的看法呢?
朱镕基:现在存在各种各样的预测,我每天都能听到很多。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会逐渐放慢一点。去年经济快速增长有赖于前10年的成功积累,也是前几年经济治理整顿的必然结果。通过治理整顿,我们得以厚积薄发。
确实,相比只有1%、2%或最多3%的西方经济增速,中国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让很多人感到吃惊。但这对中国人来说,一点儿都不稀奇。如果你回顾我们过去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可以发现,那时候我们的经济年均增速就在7%到9%之间,也相当快了。当然,去年12%的增速是比平均值略高一些。但是,我刚才也讲了,我们并不希望一直保持1992年那样快的增速。8%到9%,最多不超过10%的速度对于我们来说比较合适,也不算太快。我想要提的另一个事实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基础相对薄弱。也就是说,尽管我们综合国力较强,但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
我们完全有可能以比较快的速度发展经济。我们现在有很好的国际环境。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投资环境越来越有信心,更愿意来我国投资。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生产成本仍然较低,这就使中国产品能够在国际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柴德立兹:你担心通货膨胀吗?
朱镕基:我们非常重视国外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国际金融组织的专家提出的建议与警告。我们正努力预防再度出现经济过热。我可以向你保证,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党和政府领导人有着清醒的头脑,并对这一趋势保持警惕。
尽管通货膨胀率高于往年,但总体上中国经济并未过热。中国的老百姓对此还是可以承受的。今年第一季度的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上涨了8。6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涨幅更大,上涨了10个百分点。这和香港的情况差不多。其原因在于我们对物价体制进行了大胆、重大的改革。目前,我们已经放开了大部分消费品的价格,其中甚至包括中国老百姓必需的农产品。过去完全由政府定价的资本货物现在已由市场来定价。这些大胆举措实属前所未有。我们现行的定价方法和你们的市场经济采用的方法几乎是一样的。这些大胆的物价改革举措,必然会引起物价指数大幅度上涨。
没有迹象表明1988年8月的混乱局面会再度上演,因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也就是农业生产比较稳固,消费品供应也很充足,甚至供大于求。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使他们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活。所以,我们有能力来承受和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影响。
柴德立兹:那就是说,没有“刹车”的必要?
朱镕基:我并不是指整个中国一点儿都不存在经济过热的迹象。事实上,某些地区和某些行业还是出现了过热的迹象。在沿海地区,在开发区建设、房地产业以及证券发行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热。在部分地区,当地政府甚至在尚未确定能否吸引到足够的国外投资的情况下,就把大片土地划为新的开发区。有些地方还建造了许多豪华别墅和旅游景观。这种大规模扩建显然超出了实际需要。
此外,几乎每个省份都想通过发行有价证券来为自身的发展筹集资金,但是,我们还不具备相应的经验和必要的法律措施来保护公众利益。
为解决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一些宏观调控措施,确保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同时保持经济可持续地稳定发展。我们即将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其实是许多国家所广泛采用的,就是通过提高存款和贷款利率来鼓励储蓄,抑制投资增长。我们很快就会采取这项措施。至于证券市场的发展,我们将尝试更多措施,尽管这些措施都比较温和,我们不希望进行得太快。我们将主要依靠吸收存款来为国家发展筹措资金。当然,我们也会采用直接筹款或融资,但这不会是首要方式。进行金融改革、建立和发展证券市场的目标将保持不变,但我们不想进行得过快。我们让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计划保持不变。
朱镕基:我不相信国有企业效益做不到像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一样好
柴德立兹:在德国东部地区,我们看到大型国有工厂的改革推不动。这些工厂消耗大量的政府补贴,运营模式不经济,运营成本过高,冗员问题严重。你能做到在中国关闭这些国有企业吗?这会让工人失业,并可能引发社会动乱。
朱镕基:1990年,当我还是上海市长的时候,一名德国的企业家到上海来拜访我,他也是个政治家,他当时很兴奋地告诉我说德国已经实现了统一,并且很快就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他说,德国东部会迅速发展并赶上西部。我回答说:“别高兴得太早了,我想我比你更了解德国东部的情况。中国和民主德国都曾实行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两国都发展相同类型的国有企业。”
德国采取的这种迅速私有化的做法,直至今日也算不上很成功。虽然德国东、西部同属一个民族,但这两个地区在价值观、意识形态,特别是生活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因此,德国东部非但没能增强西部的实力,反而成为西部的负担。我们不会走这条路,也不会采取私有化的办法。
我们可以允许国有企业向个人出售股份,但大部分股份还是要由国家来掌控。我们完全相信,国有企业也能做到像私营企业那样有效益。我们的做法是在国有企业中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换句话说,这些企业的所有权归国家,但它们将按照资本主义国家私营企业的模式运营。我们现在还说不上完全成功,但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我不相信我们的国有企业效益做不到像那些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一样好。现在看起来虽然国有企业正面临着一些亏损,而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正在赢利,但事实上它们之间的竞争是不公平的。举个例子,为了吸引更多外资到中国来,我们为国外的企业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条件,免除了它们几乎所有的税收。对于私营企业,我们也采取了优惠的政策。然而,国有企业则肩负着支持国家财政收入的沉重负担。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纳税的税率比是5∶1。这就是说,如果外资企业承担的税率是1的话,那么国有企业则要承担5的税率。
柴德立兹:但有很多中国的国有公司在香港注册后,以香港外资公司的身份重新回到内地进行投资。你认同这些国有企业所采取的这种避税做法吗?
朱镕基:这就表明竞争有多么的不公平。我们把这种公司叫做“冒牌外商”,名义上是外资公司,实质上却是中资公司。这些公司先到境外去,然后又回来。我当然不认可这种有失公平的做法,但我也的确没有办法阻止它们这样做,因为我们的法律允许并提供这样的有利条件。我们现在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我们无法把它们拒之门外,或者是不让它们回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5-2-18 09: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99年朱镕基谈住房制度改革:我的政府太穷了

2010年12月16日 07:08 凤凰网历史 【[url=]大[/url] [url=]中[/url] [url=]小[/url]】 【打印[url=]共有评论858条[/url]


朱镕基在答记者问(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朱镕基答记者问》,作者:《朱镕基答记者问》编辑组,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在新加坡谈住房制度改革问题
(1999年12月1日上午,参观新加坡大巴窑组屋区后)
记者:总理你好,这个组屋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推动住房制度改革,怎么推动?
朱镕基:1990年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就借鉴了他们很多经验。这次来了以后,看到它又有新的发展,我很欣赏。我们有些做法也跟他们差不多,但是他们走在前面,特别是他们有一个非常阔气的政府,我的政府太穷了。
记者:那要怎么样解决?
朱镕基:我们还是要解决,只是没有他们那么高的标准。
记者:朱总理,觉得怎么样?你觉得中国可以做得到吗?
朱镕基:当然,也要根据不同的收入、不同的层次。他们的做法是属于条件比较好一点的。
记者:中国现在不行吗?
朱镕基:那当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5-2-18 09: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腐“铁腕”朱镕基:痛斥豆腐渣工程成经典国骂

2010年12月08日 09:38 长沙党史党建在线[url=]大[/url] [url=]中[/url] [url=]小[/url]】 【打印[url=]共有评论11384条[/url]


核心提示:朱镕基任总理后大刀阔斧地推行各级机构改革,光是精简国务院机构,就裁减200多名副部级官员。其惩治腐败的举措还指向了走私、制假以及军队经商等顽疾。在他的直接过问下,全国先后严肃查处了厦门远华、湛江等震动全国的走私大案,使一批贪官受到了应有的惩处。他还严肃查处各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 “数字腐败”,要求各地各部门“挤水分”,讲实情。特别是朱镕基怒斥被洪水冲垮的九江长江大堤是“豆腐渣工程”、是“王八蛋工程”,被称为经典国骂。
本文来源:长沙党史党建在线,作者:李敏,原题:《朱镕基:反腐“铁腕”》
朱镕基,1928年10月出生于长沙县,曾任国家经委副主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总理。
朱镕基具有强烈的民本思想、卓越的领导能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励精图治的经济战略,清醒、务实、充满操作性的经济政策,既惠泽国人,又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他果敢刚毅,直率真诚,从严执政,雷厉风行,特别是在惩治腐败方面,更有“朱铁腕”之称。
朱镕基深谙惩治腐败是赢得民心的第一要务。在上海任市长和市委书记期间,他那雷厉风行、严明强硬的工作作风,令上海机关作风为之一震。他在竞选上海市长的演说中提出的七条施政举措,第一条便是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公务员廉洁奉公,并表示要身体力行,在上海努力建立起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他曾给局以上干部立下三条为政标准,即:解放思想,做敢冒风险的改革者;为政清廉,做问心无愧的公仆;深入基层,做解决问题的能手。他任上海市市长后,即向各区、县长及市政府人员赠送古训并逐句解释:“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他还亲自主持制订了市政府《干部廉政守则》,制订了“四菜一汤”制度,鼓励纪检干部大力肃贪,要求纪检监察部门,把眼睛盯住全市干部,发现问题,“及时查处”,“摘牌”, “撤职”,“害群之马,开除!”在上海刮起了“廉政风暴”。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朱镕基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国务院总理后回答记者提问时的“经典名句”。
朱镕基任总理后大刀阔斧地推行各级机构改革,光是精简国务院机构,就裁减200多名副部级官员。其惩治腐败的举措还指向了走私、制假以及军队经商等顽疾。在他的直接过问下,全国先后严肃查处了厦门远华、湛江等震动全国的走私大案,使一批贪官受到了应有的惩处。他还严肃查处各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 “数字腐败”,要求各地各部门“挤水分”,讲实情。特别是朱镕基怒斥被洪水冲垮的九江长江大堤是“豆腐渣工程”、是“王八蛋工程”,被称为经典国骂。
在中央一次重要会议上,朱镕基铿锵有力的发言至今让人感到振聋发聩:在反腐败问题上,中央是有决心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就无法长治久安。反腐败就是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决不姑息手软;要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包括我的一口,无非是一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5-2-18 09: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朱镕基的国企改革直接是坑害了五千万下岗工人  

2014-06-09 11:14:06|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url=]订阅[/url]





原文地址:朱镕基的国企改革直接是坑害了五千万下岗工人作者:大牛有形
  朱镕基任总理时的施政纲领,归纳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一个确保,是确保中国当年国民经济增长8 %。三个到位:是金融改革三年内到位;国企改革三年扭亏为盈;机构改革三年分流到位。五项改革:是指粮食流通体制、投资融资体制、住房制度、医疗制度、财税制度的改革。也正是这场改革的失误,断送了其政治生命。
  国企改革直接是坑害了工人
  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国企改革将从领导阶级变成的被领导阶级,从天堂一下落入凡尘。“中国无产阶级开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里比较最有觉悟的阶级。”多少光荣啊。实际上,改革前工人不仅是有很高的政治地位,经济待遇也非常优越,有的行业工人甚至高于公务员。
  但朱总理主导的国企改革,无论是将工人终身依靠的企业低价出卖给个人,还是破产,抑或改制,都直接产生了大规模的工人下岗,保守估计不少于4000万人。改革的主要措施就是改变企业性质,甩掉国企职工这个“包袱”,手段就是非法强制工人买断工龄或分流自谋职业。造成国企资产大量流失,官与商无偿或象征性代价获得巨额财富,两极分化从此越来越严重。
  最可悲的是40-50人员,长期依赖国企而无生存自救能力,一下子被逼到城市的边缘;青工则被迫沦为新的私营业主打工仔,从主力军先锋队变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特别是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用青春热血为国企创造了大量财富的工程师技术员,待遇与地位一落千丈,没有任何社会福利保障。虽然后来有所改善,但直到其下台的2003年,国企下岗职工同原单位买断劳动关系的,只有55.6%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在没有买断的人当中,只有24.4%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 。总体上,下岗失业人员中,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为35.5%和5.4%,大部分下岗工人为无法参保而忧虑。
  直至2006年,情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善,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针对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条件恶劣、拖欠和克扣职工工资严重、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等问题,明确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可见中国工人的生存状况。如此改革,工人深受其害。从此,中国工人阶级不仅从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中消失了,且重新陷入被私营业主剥削压迫的境地。改革的直接后果,激化了工人对党对政府对私营业主对社会的矛盾,将工人排斥社会主流之外,推向政府与社会对立面,到处出现的集体静坐上访,政权的稳定、党的威信再次受到严重的考验。
  分税制改革间接是坑害了农民
  邓小平自下而上的改革,激发农村的活力,农民真正的得到了实惠。朱总理自上而下的改革,却让基层的政府和低层的工农受到切肤之痛。从朱镕基施政纲领到实际改革措施,基本没有涉及到“三农”问题。农民的利益保障和生活水平不仅没有得到与时俱进,反而因其国税地方税的分税制改革,富了国家财政穷了地方财政,而先收后返的承诺常常因政治经济甚至技术上的障碍,不能及时兑现,导致财政常作无米之炊,穷疯了的地方官员只好拼命地压榨最低层最可怜的农民,强制进行各种摊派,强征农业税及各种上交提留,闹得鸡犬不宁,苦不堪言,以命相搏的抗税抗费的命案,时有发生!
  二000年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总理的信“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朱总理方有所醒悟,但并未引起重视。陈桂棣 春桃《中国农民调查》真实地反映了其执政时期,农民“生计艰难,负担过重”;基层干部“横征暴敛,草菅人命”的严酷画面,引发的“三乱风”,涉及基层各个收费行业和部门,“几十顶大盖帽管一顶破草帽”。农民已被逼到绝路,到非治理不可时,国务院才三令五申,然而积重难返,直到今天还没有仍然无法根除,遗患无穷。
  客观的说,朱镕基是个好人,是个清官,但好人与清官并不一定是好总理,并不代表其执政能力与水平。朱总理试图其“地雷阵” “扛棺材前行”的宣言,流芳百世,却让人不寒而栗。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无论是官还民都应该有所畏惧啊,连皇帝也畏谏官之口史官之笔!正是其的无所畏惧,为达到自认为正确的改革目的,才不惜牺牲工农利益,不惧工农的反抗,不怕社会的动荡,不畏矛盾激化和立国之本的动摇。
  不仅如此,令民众深恶痛绝的是其主持制定签署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自2001年11月1日施行之日起,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民住房土地,都可能被列入今天或明天拆迁范围,合法资产随时都有可能剥夺或廉价收购,刚刚实现居者有其屋者,时时提心吊胆,害怕明天就会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伤害的是最低层的广大民众,受益的是官与商,拆迁使财富飞速向官与商集中,造就了一超级富豪,该《条例》成了被既得被利益集团作为巧取豪夺的利器,朱总理功不可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5-2-18 09: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镕基和国有企业改革2014-12-17 啃金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5-2-18 09: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镕基强调:要实现国企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3月06日 07:57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昨天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 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朱镕基在报告中提出,今年要抓紧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规范,使企业有所遵循。突出抓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和完善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稽察和监管,逐步健全和规范监事会制度。依法向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检查企业财务,对董事、经理的职务行为进行监督,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加强国有重点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和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对所属子公司的管理,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母子公司体制。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分配等各项制度改革,建立企业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在少数企业试行经理(厂长)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

  朱镕基还提出,要认真落实增加银行核销呆坏帐准备金的规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债转股、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等措施,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促进企业扭亏脱困。稳步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宜于实行股份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利用股票市场,抓紧进行股份制改革。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本报北京专电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5-2-18 09: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年龄大一点的坛友,都经历了朱镕基时代,从那时起,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们开始日子过好了,高薪养廉是朱大爷的反腐利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5-2-18 09: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朱镕基总理的国企改革。年轻人请教。我发贴不指责不洗地,就是一个地方不明白。当年私有国企造成那么多工人下岗,这些人是否是多余的?如果不是,私有后意义何在,无人从事生产了啊?接手的人为何接手?转卖资产?除了厂地,轿车之类流出生产环节,其它卡车,机器之类生产运输资料再转手也要工人操作啊?为何有大量工人下岗,失业?没法解释的话,这些工人是否属于错配的无用劳动力,无法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或者是企业的包袱,企业根本用不了这么多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恕我冒昧,到底是不是无用包袱?还是说劳动力太充裕,按市场规则来的话,可以狠狠压榨,裁员?
F-16T 发表于 2015-1-4 18:01
伟大复兴需要垫脚石
wywydjzt 发表于 2015-1-4 18:13
私有国企本就不是什么计划内的东西,不过是企业被封账跨了,又不能来个彻底地自我否定而顺其自然的结果.某些"经济艺术家"们顺便也演绎了一回"体制困境"到"活力四射"的理论升华.
事实上下岗的工人大多换了身份又从业了,还有一部分岗位被"分流"到了乡镇企业.当然这有一段让不少人感觉相当漫长的过程,很多工人也因此勒紧裤腰带"慌张"了几年而已.
导弹打航母 发表于 2015-1-4 18:19
这里很多人替东北人民不平,那里是重灾区。
流星雪 发表于 2015-1-4 18:21
所谓的下岗,更多的是失去了国企员工铁饭碗这个身份
当时的国企基本上人员臃肿不堪,生产效率低
企业改制后只要开工,肯定有很多人重新在原岗位上班,
当然,既然改制前就人员臃肿了,那么必然不可能所有的人还能回去上班
国企改革之后,中国民营经济有段飞速发展的事情
总的来说,下岗的工人之后真正没事做的还是少数
大部分人愤愤不平的那个铁做的饭碗
国企改革的出发点肯定是后的,改革效果也明显,只是改制的过程中,下药比较猛,受伤害的人比较多
逸仙润之尊仲尼 发表于 2015-1-4 18:37
靓女先嫁,整个集团内部效益好的厂几百万就象征性的卖掉了,那些效益不好一直拖到05年还是那样,遇到了温总理这样的好人,比先下岗的那批待遇好多了
wywydjzt 发表于 2015-1-4 18:38
流星雪 发表于 2015-1-4 18:21
所谓的下岗,更多的是失去了国企员工铁饭碗这个身份
当时的国企基本上人员臃肿不堪,生产效率低
企业改制 ...

"国企基本上人员臃肿不堪"----那是国企代表国家承担相应的提供社会福利政策的义务所致,至于"生产效率低"纯粹就是瞎掰.
国企改革的出发点本应是政企分离及各负其职.至于下药么----确实猛而且还是个"错",况且结果也完全不是设计者期初的构想,只不过......就让一切顺其自然......任何事情到底总会有反弹的,再说还有"经济艺术家"嘛.
swordbell 发表于 2015-1-4 18:44
老朱的改革是走右耳朵的路线。右耳朵的路线是什么?低俗的说就是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右耳朵认为,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私企优于国企,因此,能抓耗子的就是市场经济和私企。事实也是如此,右耳朵在日本访问时,日本的经济成功对右耳朵震动很大,他说:跟着苏联走的都穷了,跟着美国走的都富了。8平方之后,水工摸不透右耳朵的心思,心里想,胡赵要走美国的资本主义之路,让右耳朵给扳倒了,看来还得走苏联的路。其实不只水工这么想,D内大多数人都这么想,所以水工就停止了市场经济。结果右耳朵不高兴了,想把水工按倒,但是左耳朵云说了一句,你已经按倒三个啦。右耳朵一听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华胡赵,按倒三个皇帝,创中国历史之最。但是右耳朵南巡时还是放了一句狠话,谁不改革开放,谁就下台。水工一听吓坏了,赶紧做检查,再次启动市场经济改革。其实水工还是想走市场之路,明摆着就是跟美国的都富了,跟苏联的都穷了。这个时候老朱出场了。
wywydjzt 发表于 2015-1-4 18:47
逸仙润之尊仲尼 发表于 2015-1-4 18:37
靓女先嫁,整个集团内部效益好的厂几百万就象征性的卖掉了,那些效益不好一直拖到05年还是那样,遇到了温总 ...

温确实是好人:印钞机器连轴转,谁想要钱全批条----大家一起发大财.没份的只能怪自己缺"底气"没"福气"了.{:lol:}
流星雪 发表于 2015-1-4 18:47
wywydjzt 发表于 2015-1-4 18:38
"国企基本上人员臃肿不堪"----那是国企代表国家承担相应的提供社会福利政策的义务所致,至于"生产效率低" ...

国企改革政企分离是手段,不是目的
国企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国企生产效率,提高国企产品竞争力和利润率
当时的国企,跟私企民企外企比可以说是毫无竞争力,已经完全不适合市场经济了
另外,说人瞎掰的,能不能说点道道出来,看看当年国企生产效率是如何之高,如何在机制臃肿人员庞大的前提下保证高效的生产率的
RedTide 发表于 2015-1-4 18:52
流星雪 发表于 2015-1-4 18:21
所谓的下岗,更多的是失去了国企员工铁饭碗这个身份
当时的国企基本上人员臃肿不堪,生产效率低
企业改制 ...

当地官僚无能才是主要原因吧?
wywydjzt 发表于 2015-1-4 18:56
流星雪 发表于 2015-1-4 18:47
国企改革政企分离是手段,不是目的
国企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国企生产效率,提高国企产品 ...

只要当时政企真能各负其职,国企提高利润率是个问题么?
"当时的国企,跟私企民企外企比可以说是毫无竞争力,已经完全不适合市场经济了"----只能说你"穿越"的成习惯成自然了!那你说说看当时的民企显示了怎样的强大竞争力?
流星雪 发表于 2015-1-4 19:05
wywydjzt 发表于 2015-1-4 18:56
只要当时政企真能各负其职,国企提高利润率是个问题么?
"当时的国企,跟私企民企外企比可以说是毫无竞争 ...

当时的民企显示的竞争力就是让国企再不改革改制就会烂到底烂到根了
没有民企国企会一直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
wywydjzt 发表于 2015-1-4 19: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5-2-18 09: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星雪 发表于 2015-1-4 19:05
当时的民企显示的竞争力就是让国企再不改革改制就会烂到底烂到根了
没有民企国企会一直过着优哉游哉的日 ...

"当时的民企显示的竞争力就是让国企再不改革改制就会烂到底烂到根了"----玩文字游戏啊?
"没有民企国企会一直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当时的国企会"畏惧"当时的民企?不好意思问一句:你几岁了?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5-1-4 19:16
市场化改革首先就要破除就业终身制,没啥好说的。当然有痛苦是肯定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嘛。
流星雪 发表于 2015-1-4 19:18
wywydjzt 发表于 2015-1-4 19:12
"当时的民企显示的竞争力就是让国企再不改革改制就会烂到底烂到根了"----玩文字游戏啊?
"没有民企国企会 ...

呵呵,这个,我相信有点年龄的人都知道,有个年代,敢下海的人,基本上都能赚,民营经济的活力可见一斑
当然,国企永远都不会畏惧民企,只会自己活不下去,呵呵,呵呵
有什么料就说出来,别老是抖无知,秀下限,把精力放在讨论以外的地方去
菜无畏 发表于 2015-1-4 19:26
一、甩包袱,所谓轻装上阵。国企嘛,大多都有些年头了,里面的老职工多,养老、看病、福利等都是企业管着,人多,人浮于事是有的,有的是一家几口人都在一个厂子里的。改制后,很多人就是给点钱让你自谋生路,钱当然不多。这种搞法极端了,民心、信誉什么的......唉。还有房改、医改什么的,也是甩包袱。二、一夜之间造就了大批资本家。这些人出了多少钱?我不想就此说什么了。三、从长远看,是要有个这种手段狠的人来做这件事,否则,经济很难快速发展,不破不立嘛,缝缝补补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只是牺牲了那批职工。总之,需要有人来做这件得骂名的事,正好朱的性格适合做这件事,也敢于拿起斧头。
wywydjzt 发表于 2015-1-4 19:33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5-1-4 19:16
市场化改革首先就要破除就业终身制,没啥好说的。当然有痛苦是肯定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嘛。

就别再说大话了.
真实的过程就是朱镕基到中央主管金融工作时,不太了解国企大规模拖欠银行债务的具体原因,武断地制定了强行封账划款的政策,直接导致了大面积国企流动资金匮乏"缺血"停产.但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并没有得到完全彻底地执行,直到朱主管国务院后使用行政命令强行推行后才完全显示出因此带来的后果.根本就不是后来某些"经济艺术家"所粉饰的面目.
不过这种事情只要牵扯到中央决策就很容易被划到所谓的"路线斗争"上去,再加上些人事分配等等问题,结果就是越扯越远.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5-1-4 19:35
菜无畏 发表于 2015-1-4 19:26
一、甩包袱,所谓轻装上阵。国企嘛,大多都有些年头了,里面的老职工多,养老、看病、福利等都是企业管着, ...

实际上那时候大多数企业内部的福利都已经接近崩溃了。很多国企长期不开工不发工资,和倒闭没啥区别。我记得我小时候住的那条街有很多区办工厂,没有一个开工的。
菜无畏 发表于 2015-1-4 19:37
还说几句。以前国企正式职工就是“铁饭碗”,工资、福利、养老、看病,甚至住房(这得看情况,虽说是福利分房,但对相当多的企业职工来说就是画饼),都是企业管着。改制后,就是拿点钱对你说:诺,以前我和你说的那些待遇现在不算数了,现在咱一刀两断,给你钱,你走吧,别再烦我了{:158:}{:187:}
昨夜又见流星 发表于 2015-1-4 19:40
一大群人失去了铁饭碗,一小撮摇生一变董事长
wywydjzt 发表于 2015-1-4 19:42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5-1-4 19:35
实际上那时候大多数企业内部的福利都已经接近崩溃了。很多国企长期不开工不发工资,和倒闭没啥区别。我记 ...

区办工厂街道企业根本就不是什么正宗国企,集体性质而已,并且是最早改革的对象,远在国企之前.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5-1-4 19:47
wywydjzt 发表于 2015-1-4 19:42
区办工厂街道企业根本就不是什么正宗国企,集体性质而已,并且是最早改革的对象,远在国企之前.

哟,又不是国企了,国棉*厂也不是国企咯?宝鸡的大国企不少,效益好的也就是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还有市属企业,也基本上全军覆没。

改革不是大家吃饱了撑的明明有好日子偏偏不过,实在是这种日子过不下去了。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5-1-4 19:48
菜无畏 发表于 2015-1-4 19:37
还说几句。以前国企正式职工就是“铁饭碗”,工资、福利、养老、看病,甚至住房(这得看情况,虽说是福利分 ...

这是理所当然。要搞市场化改革,就要扔掉老思维。
汽车屁 发表于 2015-1-4 19:51
拉帮结派,好吃懒做,走后门拉关系,偷鸡摸狗

这就是大爷,问题是,这些大爷什么都干,就是不干活

菜无畏 发表于 2015-1-4 19:51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5-1-4 19:35
实际上那时候大多数企业内部的福利都已经接近崩溃了。很多国企长期不开工不发工资,和倒闭没啥区别。我记 ...

确实是这样。你想想,这么大的包袱,能不拖垮嘛。搞市场经济,这些企业肯定活不长。唉~我个人是很矛盾的,从大的方面看,总体是得这么搞,但当时下岗职工的生活.....工人是无产者,一下没了生活来源,农民日子也不好过,可还有饭吃。
wywydjzt 发表于 2015-1-4 19:55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5-1-4 19:4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5-2-18 09: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哟,又不是国企了,国棉*厂也不是国企咯?宝鸡的大国企不少,效益好的也就是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还有市 ...

劳驾阁下先把你的"实际上那时候大多数企业内部的福利都已经接近崩溃了。很多国企长期不开工不发工资,和倒闭没啥区别。我记得我小时候住的那条街有很多区办工厂,没有一个开工的。"里面的"那时候"与"改革不是大家吃饱了撑的明明有好日子偏偏不过,实在是这种日子过不下去了。"里面的"这种日子"具体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朱镕基总理的国企改革何时开始弄清楚了再来辩论.干磨牙就算了.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5-1-4 19:58
wywydjzt 发表于 2015-1-4 19:55
劳驾阁下先把你的"实际上那时候大多数企业内部的福利都已经接近崩溃了。很多国企长期不开工不发工资,和 ...

论坛就是干磨牙,哈哈,你不高兴就不要回了。
wywydjzt 发表于 2015-1-4 20:00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5-1-4 19:58
论坛就是干磨牙,哈哈,你不高兴就不要回了。

谈不上不高兴,只是没兴趣.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5-1-4 20:02
菜无畏 发表于 2015-1-4 19:51
确实是这样。你想想,这么大的包袱,能不拖垮嘛。搞市场经济,这些企业肯定活不长。唉~我个人是很矛盾的 ...

短期内确实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这无可否认。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政策。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国家说没有一点儿痛苦就能搞成的。
菜无畏 发表于 2015-1-4 20:02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5-1-4 19:48
这是理所当然。要搞市场化改革,就要扔掉老思维。

真是这样理直气壮?不知你家当时有没人受到波及。看看当时那批人的生活。这楼里有的人的意思是下岗的这些人活该。我可不这么认为,因为当时国企的状况是政府造成的,是当时的经济体制造成的,怎么能把这些归罪于职工?!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5-1-4 20:06
菜无畏 发表于 2015-1-4 20:02
真是这样理直气壮?不知你家当时有没人受到波及。看看当时那批人的生活。这楼里有的人的意思是下岗的这些 ...

“理所当然”的意思是,经济运行自有其规律,他不会因为良好的愿望而改变,我们只能依照这个规律走,而不能仅凭着良好的愿望胡搞瞎搞。

市场规律不讲什么道德上的应不应该高不高尚,从情感上讲让这么多工人下岗确实是很痛苦的,但是这是必然之路。
chinac803 发表于 2015-1-4 20:33
以前上班时有一老头国企下岗的.看他这工作作风.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TMD你自个偷懒.占便宜.拍马也算了.背地里还向老板说我们坏话.但毕竟日久见人心.私企不是国企.最终被老板开掉.有人开口闭口国企员工贡献多少年.但国家也没亏待呀.话说当年的工人比现在的公务员还吃香吧.谁家的儿子当工人了或是谁家的女儿嫁了工人让人家羡慕死.
kbfmmk 发表于 2015-1-4 20:38
引进一台机器人,至少顶1000个没文化没技术又不听话的工人!
资本三要素里,劳动力是指有效劳动力。否则就是不良资产甚至垃圾!
铁马冰河陆川客 发表于 2015-1-4 20:44
就是把会干不爱干的职工开了,换成爱干不会干的民工上阵,最后还不分房加金,这会子成本下来了阿。{:158:}
虎力大仙 发表于 2015-1-4 20:54
菜无畏 发表于 2015-1-4 19:26
一、甩包袱,所谓轻装上阵。国企嘛,大多都有些年头了,里面的老职工多,养老、看病、福利等都是企业管着, ...

是也!无它,甩包袱而!
迷失的旅行者 发表于 2015-1-4 20:57
也就是说,难有什么定论了?
yyw888 发表于 2015-1-4 21:06
为了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就必须,让国营企业私有化,在这个目标下,不管好差都慢慢搅黄,然后才好找个理由贱卖,变国营为私有。这个过程持续到今天。仍在进行。当年要不是三八六也不会有今天的国企了。
菜无畏 发表于 2015-1-4 21:19
迷失的旅行者 发表于 2015-1-4 20:57
也就是说,难有什么定论了?

根据上层的需要而定论{:158:}个人认为是肯定朱的做法,搞市场经济就不会说朱错了。我前面也说了,要想发展,当时需要人做这个事,有个人做了,我个人认为只是手段过激了点。话说,改开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对上层而言,一时牺牲一批职工的利益算不了什么。已经过去很久了,现在也没几个关注这事了,一些人和事也消化的差不多了。现在大家日子过得还不错,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
polaris1 发表于 2015-1-4 21:29
具体实行过程,如果下层干部依然能有建国初素质,会好很多,国家根基不能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5-2-18 09: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郎咸平谈当年朱镕基的国企改制政策  (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 ... id=2&id=1050843)

--  作者:杨虎
--  发布时间:2012-6-11 1:25:02
--  郎咸平谈当年朱镕基的国企改制政策
我们回忆一句我今天讲的话——美国的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是资本主义的精神之一。而我们的国企改革是怎么体现这一点的呢?就是把西资本主义一些表面的现象拿进来,把它掺和在自己的想法中胡乱进行改革。
    举个例子,我想问问什么是国企改革?我现在终于弄懂了,原来就是我家今天很脏,请一个保姆来清理,清理干净之后呢?家就变成保姆的了——这就是国企改革。我们发现中国国企的职业经理人是没有信托责任的。他做不好是什么理由呢?是因为体制不好,什么是体制不好呢?就是这是国家和民族的错,做得好呢?就把国有资产归为已有。甚至,我们为了让他掠夺国家的资产,还提出一些荒谬的理论,例如冰棍理论——国企就是体制不好,就像冰棍一样会慢慢融化,与其让它全部溶化光,还不如在它溶化之前全部送给这些没有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人算了。
    各位同学们,我甚至不敢想象,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就起码的是非判断标准都没有,国企老总可以这样不负责任。你们有没有想到,国企老总做的不好,反而可以将国企纳为己有,而那些做的好的国企老总呢?他们是不是就活该做的好呢!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连最起码的判断都有没有了?我接到几千个的投诉,就有八个大字的感觉——“触目惊心、痛心疾首”。我举个例子,某地方的国企,经营没有效率,因此进行了简单的民营化。这个民企老总买了国企之后,贱价买断职工工龄,把下岗的职工一下子全部的推向社会,由谁负担呢?由失去了国有企业的政府和我们社会大众负担,他们拿着国有资产,赚取所有的利润;还有更过分的,把国有资产全部铲平,就地建高楼,赚的钱呢?全部归自己,这就是我说的改革的利益归于自己,改革的社会成本由全社会来负担的现象。甚至我的学生,有一次到四川省某县,去谈一些合资项目。当地国企的老总和他说:“我给你讲,我们把这些净资产通过一些会计操纵压低了价值,你呀,就假装出百分之二十的钱,我就把企业给你,还有呀,我们后山还有五千亩的土地,都是共产党的,我全部都送给你,你给我一点钱好不好?”这就是没有信托责任的“我党干部”。
    我们引进西方思潮,但是我们把西方的信托责任也引进来了吗?甚至让我们觉得可笑的是,你拿了不属于自己的国有资产,还敢上台来大谈产权改革的经验。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就起码的判断标准都没有。看看我们的工人呢?为了工厂辛苦打拼30年,到了最后工厂成了你厂长的了,而我下岗了。你说工人如何能够想得通?(掌声)这一种让全国的老百姓来负担社会改革成本,而让少部分得利的国企改革,不但是我不能接受的,你们也不能接受,因为它严重的违背了邓小平的改革理念----


--  作者:艾马恩
--  发布时间:2011-7-18 8:27:2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5-2-18 09: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伟大的朱镕基总理致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5-2-18 10: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
中国网 | 时间: 2006-10-18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四、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一)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社会自治功能,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二)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规范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全体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三)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完善诉讼、检察监督、刑罚执行、教育矫治、司法鉴定、刑事赔偿、司法考试等制度。加强司法民主建设,健全公开审判、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制度,发挥律师、公证、和解、调解、仲裁的积极作用。加强司法救助,对贫困群众减免诉讼费。健全巡回审判,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落实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方便群众诉讼。规范诉讼、律师、仲裁收费。加强人权司法保护,严格依照法定原则和程序进行诉讼活动。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维护司法廉洁,严肃追究徇私枉法、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完善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分成办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转移支付规范化、法制化。保障各级政权建设需要。完善财政奖励补助政策和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增加国家财政投资规模,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通过扩大就业、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举措,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健全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地区津贴补贴标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确定管理者与职工收入合理比例。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调整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完善并严格实行工资总额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保障所有者权益。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征管和调节。

    (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保证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强化保险基金统筹部分征缴,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积极推进省级统筹,条件具备时实行基本养老金基础部分全国统筹。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发展社会医疗救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服务。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5-2-18 10: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
中国网 | 时间: 2006-10-18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图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5-2-18 10: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
中国网 | 时间: 2006-10-18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