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3289|回复: 19
收起左侧

推进自主创新是我国硅产业“十三五”核心议题(原创连载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2-1 11: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甘棠 发表于 2014-11-22 11: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敬告同行网站:
    近期发现有同类网站将本文第一\二部分原文在其网站和公众微信号发表,既未注明转载,也未注明出处,而直接以其自身原创形式发表,,该行为属严重剽窃,即违法,也不道德,本文作者敬告该类同行采取纠正措施,本人保留进一步采取措施的权力.

    3 十三五硅产业发展走势预测与中国硅产业面临的挑战


    3.1对十三五硅产业发展的走势预测


    我国经济正在走向“新常态”,世界经济也正在迎来新的格局,硅材料产业自身的发展也已经进入新的阶段,面临着基础产品产能阶段性饱和,深加工产品市场应用仍有待突破,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等一系列挑战,硅产业整体发展走势有望呈现新的特点。

    3.1.1 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可以期待

    硅材料性能独特、分支众多、用途广泛,仍属于小体量的新兴朝阳产业,故其市场增长与单个行业关联度低,但与宏观经济形势关联度高,例如根据世界各地的多年经验,某地有机硅需求的增速一般是当地GDP增速的1.5-2倍。目前世界经济正逐步走出本轮经济危机的阴影,原油等原材料价格水平稳中有降,有利于世界经济格局的持续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等新兴国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各国财政支付和人民消费能力提高,市场需求的增长是有保障的。

    从技术层面来看,硅材料各主干产品生产技术相对成熟,成本不断降低,应用技术水平持续提高,可以连续推出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有利于市场范围的扩大。此外,其他硅材料各分支行业的下游多属于交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还可以享受到各国政府给予的一定政策红利。

    我国硅材料市场需求虽然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但人均数量偏低,如有机硅人均消费量现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约1/3,汽车、医疗及个人护理等行业对有机硅的需求远远没有打开,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蓬勃向上,因此未来增长空间将十分巨大,这也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2-1 11: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甘棠 发表于 2014-11-22 11: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3.1.3 投资与并购行为有望进入相对活跃期

    多晶硅、有机硅行业发展历史上都曾经表现出明显的周期特性,在重大利好或市场需求增加的刺激下,行业进入相对繁荣期,其后由于产能过剩,造成行业盈利能力减弱,部分企业退出,市场逐步恢复平衡,其后随着市场继续增长,又迎来新的繁荣。在行业低谷向高峰期过渡的阶段一般都伴随有大量企业间的并购、退出和向低成本地区的转移。例如,多晶硅行业在工业化后一度出现大量企业,但很快因为超过半导体行业的需求而出现倒闭潮,之后直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才重新迎来一轮新的扩张潮,但很快就在2000年左右重新陷入衰退,大量产能退出,美国生产企业从二十余家减少到3家,日本从5家减少到3家,欧洲从6家减少到2家,直到2005年之后,光伏产业兴起,多晶硅行业又重新进入一轮扩张周期;有机硅行业最近一次行业周期也大致从1998年之后开始,并在2009年之后重新进入谷底并持续至今,在本轮周期过程中,GE和法国罗地亚的有机硅业务先后被收购,从而退出有机硅行业,中国本土的吉化、北京化二等企业也先后退出。金属硅由于主要面向汽车、有机硅和多晶硅行业,也同步显示出一定的周期规律,并在2009左右出现全球性的萎缩,Elkem、Holla等西方企业先后被收购。

    从目前来看,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特别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世界硅材料需求增长有可能加快,而自2009年至今,世界多晶硅、有机硅和金属硅行业都在经历去产能化过程,因此有望在未来数年内重新走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但景气周期维持的时间长短和繁荣程度,取决于本轮去产能化及产业调整的彻底与否。预计未来数年内,硅材料行业的并购和投资行为有望重新进入活跃期,特别是在中国等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和产业下游的新兴领域。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2-1 11: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甘棠 发表于 2014-11-22 11: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brantbai 发表于 2014-11-22 11:09
    3.1.3 投资与并购行为有望进入相对活跃期
    多晶硅、有机硅行业发展历史上都曾经表现出明显的周期特性,在 ...


    3.1.4 新兴地区硅产业逐渐兴起

    每一轮产业周期都伴随有国际分工的重新调整和产业重心的转移,例如在多晶硅行业最近的两次行业周期内,多晶硅产业重心先是由美国扩张至欧洲、日本,又逐渐扩展至中国、韩国,目前则面临向更低成本的中东等地区转移的问题;有机硅行业在1998年之后重新恢复元气的过程中,产业重心逐渐从美国和欧洲转移至中国;金属硅、气相二氧化硅的产业重心也都在上世纪末开始从欧、美等地向中国转移,而金属硅行业目前还出现向更低成本的中东和澳大利亚、东欧等地扩散的迹象。

    从投资角度来看,1999年之后,除并购外,硅材料行业70%以上的新增投资都产生在中国,既造就了中国硅产业的重要地位,也带来了大量的低效产能。由于中国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因此中国硅产业的去产能化过程很难彻底,未来几年行业将主要围绕调整结构、优化产能来提高效率,并且会继续保持硅材料出口大国的地位,特别是面向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将高速增长。

    由于资源、人力和环境成本的持续上升,我国部分能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高污染产品正逐渐失去竞争力,具备条件的新兴市场国家和低成本国家将未来填补这些空白,因此新一轮硅产业的转移是不可避免的,但趋势可能更为缓和。预计“十三五”末期,新兴国家硅产业领域的投资将有可能超过我国,这对我国企业不仅仅挑战,也是重要的机遇。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2-1 11: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甘棠 发表于 2014-11-22 11: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brantbai 发表于 2014-11-22 11:10
    3.1.4 新兴地区硅产业逐渐兴起
    每一轮产业周期都伴随有国际分工的重新调整和产业重心的转移,例如在多 ...


    3.2 未来中国硅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硅产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近年也暴露出许多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主要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固定投资回报率持续走低;基础科研落后,科技创新在增长中的贡献度较低,行业普遍无技术储备;增长模式仍依赖资源与投入,随着资源和劳动力价格上升,开始长期面临成本压力;企业缺少积累和长期战略,尚未有真正的世界级领军企业脱颖而出,硅产业“中国制造”品牌影响力不足;行业发展及贸易结构失衡,使产业调节效果难以保证,也触发大量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

    3.2.1 企业运营成本将持续攀升

    我国硅材料工业得以迅速发展,主要竞争优势是成本低廉,企业可以用较小的代价调动充足的生产要素,如能源、资源、人力、土地及资金,同时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投入一直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但随着我国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我国社会、经济、文化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企业运营成本将持续攀升。主要原因是:1)我国逐渐与国际经济接轨,拉高了我国的原材料、能源和土地价格水平;2)人力资源由过剩转为紧缺,劳动力成本将继续抬高;3)生产技术水平总体较低,主要产品单位物耗、能耗大部分高于国外水平,副产物回收利用率低;4)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执法力度加大,企业投入近年内将明显提高;5)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融资成本持续升高,加之前一轮产业扩张造成大量投资沉淀,硅产业全行业财务费用持续升高,必然最终反映在生产成本上。

    与此同时,由于大量过剩产能仍有待消化,大宗硅材料产品价格在三至五年内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我国企业在未来几年仍将面临巨大的压力,经营情况难有本质改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2-1 11: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甘棠 发表于 2014-11-22 11: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brantbai 发表于 2014-11-22 11:10
    3.2 未来中国硅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硅产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近年也暴露出许多突出问题,主要 ...



    3.2.2基础科研滞后,无充足技术准备

    我国硅产业基础科研工作起步早,但在上世纪末开始明显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目前则已找不到还在从事基础科研的专业院所、大学和中青年专家。几大主要产品中,除多晶硅行业近年掌握部分核心技术外,金属硅、有机硅、单晶硅、纳米硅材料、硅烷等领域与国外的技术差距都在10年以上,主要原因是我国硅化学基础研究滞后,不能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国内开展的应用技术研发也停留在模仿国外过期专利产品的阶段,本世纪以来尚未发展出一项被全行业认可的新应用;对硅材料前沿技术,如有机硅原料的新一代直接合成路线、新一代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尚无研究计划。

    基础科研的滞后决定我国硅产业难以产生真正的创新,而主要跨国巨头都掌握有大量的专利和技术储备,这决定了我国硅产业短期内仍将处于跟随和模仿的阶段,难以形成对国际巨头真正的超越,应当继续戒骄戒躁,练好内功。

    3.2.3 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

    一体化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降低企业综合运行成本。但一体化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有战略价值。只有一体化才能够在实践中促进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整体优化;只有一体化才能更有效的加深对硅化学的理解,创造出新思维、新技术、新成果,孕育产业未来。

    一体化程度的高低,不仅体现在产品链的健全,更体现在全流程的管理运行的水平高低。我国本土大型企业目前都在积极布局自身产业链,但至今尚没有出现像瓦克、道康宁一样能够同时覆盖金属硅、有机硅、多晶硅等主干行业,产业规模和运行水平均居世界一流的一体化企业,仍需要多年的培育。

    我国本土企业中,新安化工、蓝星集团、合盛集团产品链日趋完善,江苏中能、东岳集团、新蓝天、荆州江汉、江西宏柏等企业也在努力提高一体化水平,其中,新安化工集团一体化程度相对更高,并已经开始体会到一体化带来的内在益处,其余部分企业则仍在扩充产品链的阶段,综合管理水平有待继续提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2-1 11: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甘棠 发表于 2014-11-22 11: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brantbai 发表于 2014-11-22 11:11
    3.2.2基础科研滞后,无充足技术准备
    我国硅产业基础科研工作起步早,但在上世纪末开始明显落后于国 ...


    3.2.4国际贸易争端进入高发期

    我国硅产业崛起对世界硅产业及相关产业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有的市场分配格局甚至一些国际企业的发展与衰落,与之相伴的,是逐渐进入高发期的硅材料相关国际贸易争端。

    我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争端主要是两类,一是国外企业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如欧盟对我金属硅、巴西对我沉淀二氧化硅、欧洲美国对我光伏产品等;另一类是我国企业发起的对进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如我国对进口有机硅、多晶硅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除此之外,各国政府也在很大程度上介入了硅材料国际贸易,如我国曾限制金属硅等高耗能产品出口,并曾征收出口关税,也曾通过限制某些多晶硅头尾料等形式管理多晶硅进口贸易,巴西、印度、欧盟、挪威、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都曾针对我国硅材料产品出口给予过政策性的限制或鼓励,虽然这些国家彼此之间也存在硅材料贸易争端,但针对我国产品的争端占据多数,这不能不引起产业界的重视。

    我国硅产品出口集中遭遇贸易争端的主要原因表面是市场需求和产能增长过快,市场竞争激烈所致,深层次原因则与二十多年来的发展模式有关。对内而言,当国内市场发展而我国本土企业竞争力不足,国外巨头会凭借技术优势低价抢夺市场,威胁本土企业发展;对外来说,我国一些行业凭借低廉的资源、环境和劳动力成本,短时间内扩建大量产能集中释放,既破坏环境,也威胁到其他企业,特别是同处于产业链低端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所以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诉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公平原则的。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2-1 11: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甘棠 发表于 2014-11-22 11: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brantbai 发表于 2014-11-22 11:11
    3.2.4国际贸易争端进入高发期
    我国硅产业崛起对世界硅产业及相关产业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很大程 ...


    在未来几年,我国硅材料贸易仍将处于高度不平衡的阶段,高端产品如单晶硅、高纯石英产品仍然属于大量净进口,纳米硅材料、硅烷、金属硅和多晶硅下游光伏产业也将保持大量出口,但平均出口价格与欧美产品仍有差距,这些都可能在未来继续引发新的争端。贸易争端高发不利于我国硅产业的健康发展,短期内也难以化解,我国硅产业界应深入反思如何减少贸易争端。

    此外,反倾销等政策工具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产业自身没有进步,使用贸易政策工具还会有后遗症。例如,我国有机硅产业的反倾销在胜诉后,市场迅速回暖导致产能急剧扩张,并使得外资巨头下定决心在国内投资建厂,造成了超乎预料的影响;欧盟多年对我金属硅反倾销以保护自身产业,但最终中国企业下决心买下了欧盟境内最大的金属硅生产商,直接将产业链布局到了欧盟境内;我国多晶硅产业反倾销后,虽然因为产能过剩严重市场没有立即大幅反弹,但某些国外巨头随后就开始在国内合作建厂,令人不得不思考两者之间的关联。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2-1 11: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甘棠 发表于 2014-11-22 11: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3.1.2 一体化、差异化竞争模式并存

    自上世纪50年代硅材料工业化以来,行业先后经历多轮螺旋上升周期,产业规模急速扩大,从业企业大量增加,市场秩序趋于规范,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目前,基础硅材料行业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产能出现相对过剩,生产商、生产技术和消费渠道已相对固化,但下游领域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新的市场热点不断涌现,投资相对活跃,竞争也更为激烈。

    从企业层面来看,已经高度一体化的世界巨头一面不断通过并购等手段整合资源,努力维护已取得的领先地位,一面投入大量资源努力创新,以求取得未来发展的先决机会,例如近年来主要巨头连续在我国谋求收购发展较好的本土下游企业,希望借此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降低运营成本并快速扩大市场份额;日本、美国均已积极开发新一代直接法有机硅原料生产路线,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道康宁公司创新商业模式,成功建立更为高效低廉的xiameter网络销售平台,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市场运营成本。处于第二梯队的地区性龙头企业积极推动一体化,通过建设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乃至水电蒸汽和环保设施配套,降低综合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积极改善管理和运营,努力进入第一梯队。在此情况下,数量更多的行业性龙头企业则往往凭借自身的地域优势,集中资源努力扩大自身在本地区特定行业的市场份额,以此与大型企业集团竞争。特别是在新兴市场、新兴领域和交叉领域,存在众多规模不大但市场占有率非常高的特色企业,这些企业的广泛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硅产业公平竞争秩序,并推动了市场应用领域的扩大。

    由此可见,一体化和差异化竞争模式是目前不同类型企业所采取的两种不同方式,未来硅产业中资源集中和分支散叶将长期同时存在。

    该用户从未签到

    andyerlee 发表于 2014-11-23 00: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貌似经济形势不怎么好,也不怎么好做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jssoopat 发表于 2014-11-30 12: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阶段有主要是经济环境不景气,随着经济复苏,市场对有机硅产品需求量会有所上升。但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那就是基础研究。如果基础研究没有突破,有机硅行业增加的只是产量,这样就势必造成行业发展的停滞不前。因此,基础研究的水平会决定中国本土有机硅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2-7-22 17:2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qben 发表于 2014-11-30 21: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调整期,需要新的机遇激活市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2-4-20 09:5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axd007 发表于 2014-12-1 13: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值得努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4-12-1 18: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目前最难的是既得利益者在维护自己的蛋糕,这需要更高管理层来协调,好比当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的魄力。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2-1 11: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甘棠 发表于 2014-12-1 20: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cspc 发表于 2014-12-1 18:51
    我觉得目前最难的是既得利益者在维护自己的蛋糕,这需要更高管理层来协调,好比当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的魄力 ...

    肯定有这个因素在内,但是更高管理层可能也很难从求稳和冒险之间做出选择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4-12-2 11: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除非至于死地而后生,凤凰涅槃,留与后人做吧。这事和我以前同志讨论过很多次。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