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1235|回复: 8
收起左侧

专家建言有机硅产业未来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2-12-23 07:54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黑马☆ 发表于 2014-5-9 17: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有机硅产业已完成了基础建设,开始向下游高端领域进发,机遇与挑战并存。产业发展的机遇在于,一系列高性能有机硅下游产品在一些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不断拓宽,而随着原料成本的降低,原本是阳春白雪的硅橡胶、硅油等产品更多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带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产业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有机硅单体产能过剩、高端产品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是掣肘。
        那么,有机硅产业该如何清除发展中的障碍?业内专家给出了建议:从'上下'两头入手。

        提高效率上新技术●氯甲烷单体转化率仅国外一半●常温直接合成工艺成关注重点
    据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有机硅专委会秘书长杨晓勇介绍,我国有机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取得长足进步,主要产品从大部分依赖进口到可以自给自足,且部分产品还有出口。特别是近10年,行业技术水平提升较快,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全球有机硅网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我国已成为有机硅产品生产大国,2013年有机硅单体产能已达到220万吨,处于结构性过剩状态;产量达到16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0%以上;表观消费量为16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有机硅产品消费国,自给率超过95%.
         虽然我国主要有机硅产品实现了国产化,但许多高性能的专用产品仍缺乏,特别是应用在国防军工等高技术领域的材料依旧被国外公司所垄断,极大阻碍了我国高技术领域的发展。'杨晓勇表示。
        如何化解基础、通用型产品过剩与高端产品不足的矛盾,提升产业竞争力?杨晓勇认为,从技术角度讲,首先是要在上游有机硅单体的合成上做工作,开发新型高效流化床反应器、开展单体合成工艺的技术研究,提高初级产率和氯甲烷转化率、降低物耗能耗。我国在有机硅单体生产上,无论是流化床的设计还是合成工艺,都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体现在初级产率和单体转化率上。比如,我国氯甲烷的单体转化率普遍只有30%左右,而国外先进水平却能达到60%~70%.同样进去一批原料,我国装置产出的产品量只有国外的一半,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对氯甲烷进行反复回收,消耗大量能源。具体看,我国中等偏上的有机硅装置综合能耗水平比国外高出30%,水平低的甚至比国外高出2倍以上。
        另据了解,我国目前采用的甲基苯基硅氧烷合成技术,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多氯联苯,分离提纯困难,而其纯度不高也会影响下游的硅胶在一些高技术领域的应用。因此,开发非氯硅烷的甲基苯基硅氧烷合成路线势在必行。
        如果说有机硅单体技术还只是在原来合成路线上做些改动,更具挑战性的则是国际上正悄然兴起的一个全新的颠覆性合成工艺——它不需将硅石高温还原成单质硅,再与卤代烃反应制得硅卤烷,而是在常温下将硅石电解与甲醇反应直接合成硅氧烷单体。
        2014年3月18日,美国一家网站公开发表了鲍尔州立大学化学系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在室温下采用电化学的方法,以正己烷作溶剂,将硅石与甲醇反应,直接获得D3、D4和D5硅氧烷单体混合环体,甲醇转化率几乎是100%,而反应电压只有2.7~3V。我看到这条消息有些震惊,这个技术一旦开发成功,将给全球有机硅产业带来革命性变革。新工艺直接用硅石原料,省去了电解还原金属硅的步骤,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有机硅单体合成的能源消耗,成本也会随之大幅降低。
        如果未来三五年这一技术实现工业化,对我国现有的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将是巨大的冲击。'杨晓勇不无担忧地说。
        除了美国,日本也在2012年启动了'绿色可持续发展化学'计划,拨款32.5亿日元,先期启动的两个项目之一就是硅石直接合成有机硅单体的研究。
         '这方面的信息我们早就关注到了,协会也一直在考虑成立一个产业技术联盟开展相关工作。但没想到的是,国外的研究工作进展这么快,而且合成条件这么温和简单。'杨晓勇表示,'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技术的进展情况,尽快组织起研究所、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技术联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全球有机硅网了解到这是一项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课题,是节约资源、绿色环保、降低成本的重大技术创新,是有机硅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的工作。'
        加快石油基材料替代●替代石油基优势互补前景广阔●共聚改性可降低成本提升性能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C(碳)和Si(硅)属同族元素,但在石油资源被人类利用了100多年后的今天,有机碳材料和有机硅材料却面临完全不同的命运:以石油基为原料的碳基高分子材料正受到原油供应紧张的威胁,产品价格逐年上涨,资源匮乏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以二氧化硅(主要来自于石头和沙子)为原料的硅基高分子材料,受益于技术进步和新工艺开发,产品价格逐步下降,而材料性能却不断提升。在高分子材料上,Si元素对C元素的竞争性替代已经拉开帷幕。早在8年前就有人指出,有机硅将成为未来高分子材料的王者。这样的预言,目前正转化为现实。
        杨晓勇认为,替代石油基合成材料是有机硅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2013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8.1%,石油供应安全风险不言而喻。而有机硅以金属硅、煤炭和海盐为原料,完全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而且有机硅高分子材料的许多性能与石油基合成材料相近或存在优势互补,是后者理想的替代品。目前,我国已在有机硅密封材料、导热材料和绝缘材料以及通用橡胶和塑料的改性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未来在医疗用品、运动器材以及导热、绝缘、密封等领域将逐步发挥作用。
        杨晓勇进一步强调,以硅石为原料直接合成有机硅单体的工艺一旦开发成功,有机硅合成材料的价格将大幅下降,现在卖十几元1千克的产品将来可能降到几元钱,这会极大刺激下游需求的增长,为有机硅产业在石油基替代领域的发展打开巨大空间。
                                    (来源:全球有机硅网)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4-5-9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家伙什么都明白,就是什么都不做,想骂人,留与后人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gjw198401 发表于 2014-5-10 10: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很困难啊!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2-12-23 07:54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黑马☆ 发表于 2014-5-10 15: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12206632511069352580_4:}
        凡做单体合成的人谁都知道:“首先是要在上游有机硅单体的合成上做工作,开发新型高效流化床反应器、开展单体合成工艺的技术研究,提高初级产率和氯甲烷转化率、降低物耗能耗。我国在有机硅单体生产上,无论是流化床的设计还是合成工艺,都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体现在初级产率和单体转化率上。比如,我国氯甲烷的单体转化率普遍只有30%左右,而国外先进水平却能达到60%~70%.同样进去一批原料,我国装置产出的产品量只有国外的一半,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对氯甲烷进行反复回收,消耗大量能源。具体看,我国中等偏上的有机硅装置综合能耗水平比国外高出30%,水平低的甚至比国外高出2倍以上。”  可是谁愿意投人力、物力和财力呢??作为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有机硅专委会秘书长的杨晓勇,你有资本有能力组织攻关吗?!!做单体合成的人谁都知道的问题光在大会上叫叫有何用!!否则白叫!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2-12-23 07:54
  •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黑马☆ 发表于 2014-5-10 17: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12206632511069352580_4:}
          “以硅石为原料直接合成有机硅单体的工艺一旦开发成功,……”,被误导、被忽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a304893668 发表于 2014-12-9 14: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先看看   ,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问题 留给专家们

    该用户从未签到

    dshgsb2015 发表于 2015-3-16 12: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03402110 发表于 2016-4-9 21: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