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楼主: xuezi
收起左侧

我所认识的白炭黑对硅橡胶的结构化和触变作用(2)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WYFUN 发表于 2014-11-28 10: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楼主好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玩硅胶的小波波 发表于 2014-11-29 15: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是以“范德华力”为主还是“氢键”为主,我个人暂时不对楼主的观点下结论。
有两点,是大家都公认的:①未处理的粉,增稠效果比处理过的粉好;②粒径小的粉,增稠鲜果比粒径大的粉好。
说明什么呢?个人理解为:①羟基的数量是增稠的主要影响因素;②粒径越小比表越大,粉粒之间的接触面也就越大,增稠越好。
同一种粒径的白炭黑,在相同的处理比例下:①硅油越多(即白炭黑越少),对白炭黑的包围覆盖效果越好,机构化的进程就越慢;②添加小分子羟基硅油(分子链比白炭黑粒径短)的胶料,比不添加的结构化进程更慢。
“经过处理后的白炭黑,依然具有良好的触变性”这句话我是完全赞同。因为这是补强的根本所在。让部分粉粒的表面接触,即可达到补强的效果,过份接触就引起结构化。

该用户从未签到

玩硅胶的小波波 发表于 2014-11-29 15: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有些事还是想向楼主和各位高手请教一下。用白炭黑补强的胶料,用乙烯基硅油稀释到具备良好的流动性的时候,为什么添加二甲苯流动性更好,而添加甲苯分析纯却丧失流动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kak 发表于 2014-12-2 09: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玩硅胶的小波波 发表于 2014-11-29 15:06
具体是以“范德华力”为主还是“氢键”为主,我个人暂时不对楼主的观点下结论。
有两点,是大家都公认的: ...

“②粒径越小比表越大,粉粒之间的接触面也就越大,增稠越好。”

白炭黑本身结构不完整,所以粒径越小比表越大并不是完全成立的,同比表的白炭黑一样可以做到粒径不同,也正是如此,同比表的白炭黑触变性能不同,粒径越小,触性能越强恰好能反应其范德华力的作用,而同比表粒径接近的白炭黑,表面羟基数量依然会有不同,检测对应表面羟基含量可以发现,羟基含量高的白炭黑触变性能确实也好一些。所以,肯定是两者皆有,至于哪个强哪个弱,至少暂时没有实验可以证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因为就算羟基含量、比表、粒径检测数据完全接近,也依然无法判断其孤立羟基的比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xuezi 发表于 2014-12-2 10: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玩硅胶的小波波 发表于 2014-11-29 15:10
但是,有些事还是想向楼主和各位高手请教一下。用白炭黑补强的胶料,用乙烯基硅油稀释到具备良好的流动性的 ...


可能与甲苯,二甲苯的极性不同有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xuezi 发表于 2014-12-2 1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kak 发表于 2014-12-2 09:37
“②粒径越小比表越大,粉粒之间的接触面也就越大,增稠越好。”

白炭黑本身结构不完整,所以粒径越小 ...

气相白炭黑,起始是球形,再成树枝状,再团聚成粉体。
现在比表面积的测试,是基于氮气的吸附,因此,从气相白炭黑的结构看,确实存在同样的比表面积,颗粒度可以不同。
但对于同样的堆积状态,比表面积就将与颗粒度一致。
所以,不同厂家的产品,虽然比表面积一样,但性能不会一样,不仅仅是原始颗粒不一样,堆积状态也不一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kak 发表于 2014-12-2 11: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xuezi 发表于 2014-12-2 10:55
气相白炭黑,起始是球形,再成树枝状,再团聚成粉体。
现在比表面积的测试,是基于氮气的吸附,因此,从 ...

是的,而且堆积后的均匀度也不一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玩硅胶的小波波 发表于 2014-12-3 22: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xuezi 发表于 2014-12-2 10:47
可能与甲苯,二甲苯的极性不同有关。

哦哦,感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玩硅胶的小波波 发表于 2014-12-3 22: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xuezi 发表于 2014-12-2 10:55
气相白炭黑,起始是球形,再成树枝状,再团聚成粉体。
现在比表面积的测试,是基于氮气的吸附,因此,从 ...

哦哦,我还以为“相同比表,性能偏差”是因为有的厂商在比表上吹牛造假造成的呢,原来是颗粒形状不同导致的。这方面应该在沉淀法白炭黑方面显著一些,现在用的几种进口气相粉感觉力学性能相差不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叶斌 发表于 2014-12-12 10: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谁需要羟基硅油的?有需要的联系,提供样品,QQ250492248

该用户从未签到

kak 发表于 2014-12-17 21: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玩硅胶的小波波 发表于 2014-12-3 22:19
哦哦,我还以为“相同比表,性能偏差”是因为有的厂商在比表上吹牛造假造成的呢,原来是颗粒形状不同导致 ...

从生产工艺成熟的角度讲,气相法更显著,沉淀法除非高分散沉淀和普通沉淀,剩下的如果有差别,那是原料的问题,相对而言,沉淀法工艺对颗粒影响比气相法要小

该用户从未签到

pyqun 发表于 2016-4-15 16: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楼主深有研究啊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