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978|回复: 6
收起左侧

光伏企业财务三难:担保危局信用期拖长和负债高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天晴了 发表于 2012-8-14 11: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以来,成了光伏行业的多事之秋。   资金链断裂、高负债率、重组等各类消息不绝于耳、经常见诸报端。而近期,尚德电力、诚兴光伏两家企业分别又因“担保”操作不到位、被担保公司面临破产,使得公司运营、资本市场表现等受到极大影响,又一次引发了市场对光伏企业自身财务、经营状况的忧虑。除了担保环节频频告急之外,其实在交货信用期、负债、现金比例等方面,光伏公司的表现都令人堪忧。
    担保之祸
  企业之间的“担保”或“互保”,在光伏行业并不鲜见。而担保问题所引发的纠纷、财务影响,则是在光伏行业全线低迷、各公司资金严重匮乏后,暴露的更加显著。
  此前,尚德电力(STP.NYSE,下称“尚德”)的反担保借款“子虚乌有”一事,令尚德的公众股东及大型基金连续抛股,一度令该企业的股价连续3日下跌了30%以上。
  在浙江金华,浙江诚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诚兴光伏”)控制人李飞突然跳楼,而这也是由担保而起。
  2011年,温州“眼镜大王”胡福林由中间人牵线,旗下中硅公司(光伏企业)获得了诚兴光伏的数千万元担保款。但公司经营不顺宣告重组,为其提供担保的诚兴光伏也备受牵连。
  据了解,诚兴光伏今年订单不足1亿元,利润预计有10%,但可能仍难以覆盖2000多万元的担保连带责任。
  一位光伏上市公司的高层向记者介绍,担保、反担保都是为了保证相关项目各利益方的投资及借款不受损害。以往,反担保额不会占企业很大比例,可能也只有1%~5%左右的营业额。但现在则不同:光伏行情非常差,有些投资方在批复费用的时候,需较高,甚至与项目同等价值的担保额作为降低风险的手段。另外,各家光伏公司的亏损幅度也不低,担保环节一旦出问题,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受影响的就是公司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了。
  信用期拖长
  某太阳能企业副总经理张先生告诉本报,现在他最头疼的事情还不是担保,而是信用期实在太长了。“打个比方,以往我们在和客户谈一桩生意的时候,我把光伏电池组件发给他之前,他会从银行调出30%左右的资金作为预付款;现在呢,我们是需要不断发货给对方,对方才发还一个信用证,作为付款凭据。”
  凭据有了当然好,但问题在于,现在信用证时限是越拉越长,“我们通常拿到的是150天即5个月的信用证。”他告诉本报,据他了解赛维公司的信用证时间高达200天以上,“因而这也是赛维资金周转不够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还指出,公司对供应商的应付款项也会拉长,时限在100天左右。但因为应收款大大超出应付款,导致中间有50天左右的这笔资金是需要公司自己来垫付的。“庆幸的是,现在我们的账上有数亿美元现金,否则肯定会像很多小企业一样。正是因为这种财务结算方式的变化,促使小企业无法做现金周转,只能快点降价销货。”
  现金增幅过缓
  而就目前已公布的十多家国内光伏公司今年一季度财务报告,记者也发现他们的现金增幅、负债情况都不容乐观。
  比如,尚德今年一季度的负债高达22.63亿美元,相比2011年四季度几乎没有缓解。而天合光能的负债为11.38亿美元,环比增加了9.7%,阿特斯太阳能、昱辉阳光、韩华新能源、LDK等负债总额,环比也分别增加了14.2%、10.3%、8.4%及2.3%。尽管LDK的负债并没有大幅升高,但34.23亿美元的负债总额仍高居各企业榜首。
  美国投资银行Maxim Group的报告揭示:在中国最大10家太阳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务累计达到175亿美元,表明整个行业已接近破产边缘。
  部分海外机构会将企业的“短期债务+长期债务+可转换债券-现金”再除以股东权益,作为一个债务与资产的比例参考方式。不过有多位国内财务分析人士则告诉记者,上述这种做法不符合我国法律,中国还是以“总负债除以总资产”作为一个“资产负债率”的比值,来观察企业是否应定义为“破产”。
  尽管还不至于破产,但在负债高企阶段,各公司的现金增幅并不大,甚至在倒退。
  如尚德在今年一季度的现金为6.63亿美元,同比下滑6.4%,英利绿色能源虽握有6.74亿元的现金,但同样环比下滑了24%,此外天合光能、昱辉阳光、韩华新能源及晶科能源等公司的现金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晶科能源27%的现金下滑比例名列第一,其第一季度的现金为6707万美元。

来源网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天晴了 发表于 2012-8-14 11: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欧对光伏和风电发难 争夺第三次工业革命先机
  据消息人士透露,针对欧盟对华光伏企业“反倾销”诉讼,商务部日前紧急召见了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等中国光伏企业四大巨头入京,共商对策。四巨头提交《关于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将重创我国产业的紧急报告》,该《报告》呼吁,在欧盟反倾销立案调查进入45天倒计时之际,我国政府、行业、企业应“三位一体”积极应对,制定反制措施。

  “这是继美国对中国风电产品和光伏企业展开‘双反’调查之后,中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一场更为严峻的挑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被认为是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而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在国际市场觅得先机。欧美国家相继对中国新能源展开“双反”,从表面上看是一场国际贸易纠纷,但从深层次分析则是在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争夺先机的一场战争。

  美欧相继对华“双反”光伏产业生死存亡

  7月24日,德国企业solarworld等公司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按照程序,欧盟将在45天(9月上旬)内做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这是继美国之后,国际社会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又一次发难。此前,美国商务部相继对中国输美的光伏和风电产品做出“双反”裁定。其中,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31.14%-249.96%的惩罚性反倾销关税;对中国应用级风电塔筒征收20.85%-72.69%的临时反倾销税和13.74%-26%的临时反补贴税,双反综合税率最高达到98.69%。

  “与美国‘双反’相比,欧盟此次的反倾销案波及面更广,涉案金额更大,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英利集团公共关系总监梁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欧盟反倾销案则涵盖了来自中国的全部太阳能产品。以去年产值每瓦系统成本15元人民币计算,总体量高达近万亿人民币,波及范围明显扩大。

  另一方面,欧盟是中国光伏产品海外最大市场。2011年中国海外光伏产品总价值约为358亿美元,欧盟占据60%以上。也就是说,欧盟此次反倾销案将涉及超过200亿美元的出口额,涉案金额接近于2011年中国从欧盟进口汽车整车的总金额,将给中欧贸易、政治和经济带来巨大潜在影响。

  梁田认为,一旦欧盟此次反倾销立案成立,将对中国光伏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首先,欧盟很可能对华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导致我国光伏企业失去竞争优势,被迫退出主要市场;其次,光伏骨干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会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信贷受损、工人失业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三,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企业遭受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的遏制,将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失去重要支撑;其四,欧盟此番举动将会逼迫我国光伏企业到海外设厂,造成中国实体经济外移。

  “这将是有史以来全球案值最大、危及面最广、经济损害最大的贸易保护案。不仅意味着中国光伏企业将遭受灭顶之灾,更将直接导致超过35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不良贷款风险,超过30-50万人同时失业。”梁田说。

  国际贸易战没有赢家光伏之争受伤的不只是中国

  针对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诉讼,以英利为首的中国四大光伏巨头在向商务部提交的《紧急报告》中建议,我国应该采取政府、行业、企业“三位一体”调协联动,制定反制措施。《紧急报告》呼吁,我商务部、财政部、外交部乃至国家更高层领导应迅速与欧盟和相关国家展开磋商和谈判,敦促欧盟放弃立案调查。

  国际贸易战没有赢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近日已针对欧盟光伏反倾销作出回应称:“欧盟如果对中国的光伏产品设限,我们认为将不利于欧盟光伏产业的上下游总体发展,不利于欧盟低碳战略的推进,也不利于双方太阳能电池企业的合作,弄不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据了解,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早已形成了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属于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

  以光伏为例,欧盟以技术研发、原材料和设备制造等为优势;而中国以规模、制造为优势,生产大多集中在组件端。中国光伏产业推动了欧盟和全球相关产业发展,尤其带动了欧盟相关原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及对华出口。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7.64亿美元,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额的20%,进口银浆3.6亿美元,累计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约180亿元的生产设备,推动了欧洲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欧盟创造了超过30万人就业机会。

  中国光伏一旦受到重创,产业链上的欧洲市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针对这种“伤人一百,自损八十”的反倾销诉讼,欧洲诸多光伏企业的反对立场十分鲜明。继慕尼黑瓦克公司之后,德国贺利氏公司(Heraeus)日前也表态反对欧盟启动对华“双反”调查。该公司董事长海因里希特(FrankHeinricht)指出,采取开征惩罚性关税措施只会引发中方采取相同手段应对,他认为这是“公然破坏自由竞争原则”。

  显然,光伏产业贸易战最终将导致“多败俱伤”,这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中国反制须多措并举争夺新能源产业主动权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贸易进口国。针对一些国家挑起的国际贸易争端,中国有条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战。”梁田告诉记者,若此次欧盟对中国光伏反倾销立案成功,中国应该进行“对等反制”,比如可以从欧盟对华出口贸易中选取案值足够大、涉及利益相关方足够多,或者是同等高精尖的产品,进行相应“双反”调查和裁定。

  梁田认为,中国在2009年中美轮胎特保案上的应对之策为光伏等新能源提供了成功范例。当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中国商务部毅然决定,对美国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双反”立案审查。在自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下,美国选择了妥协。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认为,从此前美国相继对中国风电产品和光伏企业展开“双反”调查,到此次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诉讼,这不仅是欧盟针对我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能源发起的战争,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各国关于新能源的一场纷争。

  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前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依赖开发化石能源实现的,但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已经造成了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而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以清洁、可再生为特点的新能源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对能源结构调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世界多数国家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产业,纷纷创新技术、出台政策、投入资金,力争抢占第三次工业革命先机。

  据了解,中国风电开发已超过美国,排名全球首位,风电制造业更是世界第一大国;而中国光伏目前已占到世界产能的50%以上,并实现了70%设备国有化。风电和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优势的集大成者,已经被定位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处于领先水平的行业。有业内人士指出,欧美打压中国光伏和风电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遏制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确保欧美在未来战略性产业方面的领先地位。

  面对来自欧美等国际市场的制约,光伏和风电等中国新能源产业如何走出困境,史立山认为,首先,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战,争取国际贸易战中的主动权;其次,要着力培育国内市场,建设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光伏和风电制造产业和服务体系;第三,要加快国内电力体制改革,培育分布式电力市场,最终形成立足国内市场、服务全球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天晴了 发表于 2012-8-14 11: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光伏)日本市场or中国市场 汇能精电该如何抉择
光伏市场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中愈走愈艰,许多大企业或裁员或关停,依然无法带来曾有过的高额收益,业者在此期间殚精竭虑,也无非是希望能在这个特殊的阶段求生。

人们总会说“上帝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在为你打开一扇窗”,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的高额关税,使中国光伏企业举步维艰。6月,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上网电价补贴政策,42日元/千瓦时(3.345元/千瓦时人民币)的补贴将日本市场点燃,同时,日本市场于7月实行全量收购制度…一系列的利好消息刺激着面临存亡之忧的光伏企业的神经,各路兵马整装上路,积极调整其营销策略,将日本光伏市场视为新的疆场。但严格的资格认证审核,极高的品质要求等,是进入日本市场的瓶颈所在。面对新兴的日本市场,作为太阳能控制器专业制造商的汇能精电开始寻找突破的机会,通过google.jp、yahoo.jp等搜索引擎针对日本市场进行重点宣传,目前有了很多日本订单,也接待了一些日本客户的来访,正逐步建立良好且长久的合作关系,明年汇能精电计划通过日本展会进一步进军日本市场。

在开拓日本市场的同时,汇能精电也非常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积极关注国内太阳能建站的情况,并积极参与各地项目,与行业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利益共享。当人们在追逐开发市场的同时,却往往容易忽视身边的机会,中国光伏市场似乎也足以可以当做上帝为光伏产业打开另一扇窗。国内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光伏的激励政策,给在全球光伏市场惨遭“寒冬”的中国光伏企业吹来了和煦的暖风,中国市场因此爆发。作为终端市场的光伏电站投资热,也因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市场,及第四大光伏应用国。相信中国市场的潜在商机会给汇能精电带来无限可能。

日本市场 or 中国市场,国内的光伏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呢?这个问题上汇能精电有了自己的选择和答案,并向目标坚定地迈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天晴了 发表于 2012-8-14 11: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光伏反击战:我对美韩多晶硅双反初裁或两月内出炉
面对美韩的多晶硅低价倾销,中国方面的双反初裁正在进入倒计时阶段。

8月9日,一位多晶硅企业高管对记者证实,由于中国商务部要求美韩两国多晶硅企业必须在7月20日-8月10日期间做强制应诉登记。“目前包括OCL、MEMC等多晶硅企业已基本完成登记工作,以此确认对中国确有多晶硅出口业务。”

“至10日登记结束之后,中国商务部将对美韩多晶硅企业进行抽检。与美国双反不同,中国商务部将把反倾销和反补贴两项合并调查进行,初裁或将在两个月之内出炉。”上述光伏高管说。

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为6911吨,上半年累计进口量突破4万吨,创历史新高点40946吨,同比增长34.7%。从分国别数据来看,上半年从韩国、美国、德国三国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90%,韩国份额为25.7%;美国份额为41.5%;德国份额为22.2%。

2011年,中国总计进口多晶硅6.46万吨,同比增长36.00%,进口额超过20亿美元。业内人士均预计,今年中国多晶硅进口将超过8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上述多晶硅高管表示,根据上半年数据,美韩两国出口至中国的多晶硅平均价格23.5美元/公斤、27.5美元/公斤。“但去掉长单较高的价格,那么美韩多晶硅企业销往中国的价格更低。”

7月2日,中国四家多晶硅企业代表行业向中国商务部提交的书面申请,请求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同时对美国多晶硅进行反补贴调查。

这四家公司是: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和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

“我们的申诉书很是完整,总计加起来有470多页,基本上都是现成的东西,内容翔实,商务部很认可。”上述光伏高管举例,如美国补贴一项,举出联邦政府补贴有一大项,各个州有16项,“本来还有4项,但商务部不认可,最后立案的时候将其单独拎出来了”。

上述高管解释,被商务部单独拿出的四项,所涉及金额并不大,多为员工教育、技术进步等补贴,“商务部认可其为国际通例”。

在8月10日的登记期结束之后,中国商务部将开始对美、韩多晶硅企业进行抽检。据悉,本次调查自2012年7月20日起开始,通常应在2013年7月20日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14年1月20日。

不过,数位参与申诉的多晶硅企业人士解释,WTO规则要求此类调查期在1年之内,“事实上初裁有可能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因为中国企业前期准备工作已是十分充分,材料更是齐整”。
来      源: 21世纪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天晴了 发表于 2012-8-14 11: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外知名光伏逆变器企业的博弈
根据相关预测机构保守分析,预计201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将增长3%,达到70亿美元,而德国光伏逆变器市场依旧是稳居榜首。其近年来骄人的安装量,政府上网补贴激励,促使德国本土逆变器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主导着欧洲主要逆变器市场。

光伏寒冬来临后,中外光伏逆变器企业在选择和被选择间进行着场场博弈,在这无形的硝烟中许多国内知名逆变器企业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想深入渗透德国市场,但是在对阵德国本土企业时候,纷纷败下阵来,不是技术、产品不够先进,价格不够低,更不是产品转化效率不够高,而是德国某些逆变器企业抵触国内企业进入该市场,唯恐所辖制的市场为国内企业所占有,撼动其统治地位。

就光伏行业而言,国外的光伏盛会往往越发吸引着众多国内企业参与,然而他们在光伏展会上却频繁收到警告,企业想到国外发展,原有本土企业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必然会利用各种手段打击、阻止,利用广告、标语大做文章,吹毛求疵。

国内逆变器企业中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较早进入德国市场的企业之一,并在德国设立分公司,和其他逆变器、组件企业一样展会上多次受到警告,受到排挤,山亿新能源都能沉着应对,权利得到维护。正如一句俗话“一山不容二虎” ,但是现在的市场是开放的,竞争是公平的。“强龙难压地头蛇”的时代已经变迁,每家企业都有权利去维权,一味的惧怕只会滋生对手嚣张的气焰,狭路相逢勇者胜。

前不久,德国某逆变器企业一系列的警告频遭山亿新能源沉着应对后,又对photon杂志评价山亿新能源一句话而耿耿于怀, Photon杂志上面是这样描述山亿新能源某款机器的“山亿新能源公司的SolarRiver SR4K4TLA1取代了某公司的5000TL,成为到目前为止PHOTON实验室所测的最佳亚洲逆变器”“这一款来自中国生产商山亿新能源公司有着拗口名字的设备SR4K4TLA1依然可与业界龙头老大xx太阳能技术公司等厂家的产品相提并论”。

正是像photon杂志所说,山亿新能源的产品可以与某些德国本土厂家相提并论,引得其恐慌,换角度而言,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阳光亦可以普照大地,市场何为不可呢?市场的竞争是公平的,是属于有准备之人的,更是符合优胜劣汰这一自然选择。从长远意义来讲许多公司从事逆变器行业,不是因为利润高,收益快,而是从它能创造出清洁的绿色能源,能为地球换来一片绿色,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蓝的天空。

基于国内企业进入国外市场面对瓶颈,专家呼吁:市场是公平的,挑战和机遇是相辅相承的,企业做好产品的同时,沉着应对本土企业的排挤和警告,适时、合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来      源: 21世纪

该用户从未签到

ytyysh88 发表于 2012-8-14 15: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企业如何应对种种危机、如何在国际市场疲软外部围攻,自己政府部门不给力的情况下生存,值得各位老总们深刻思考的问题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abin2011 发表于 2012-8-14 18: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光伏行业到底会怎样呢,恐怕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