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以来,硅锰合金市场就维持弱势,两大关键因素制约着硅锰市场的回暖:一、产能过剩;二、钢厂需求。
产能过剩是制约硅锰市场的一个长期的毒瘤。20世纪70年代中国北部以及东部在锰合金方面占有优势,到70年代之后,西南地区特别是湖南、广西、贵州等地依靠其自身锰矿优势发展较快,等到了80年代以后,国家支持工业的发展,多数民营企业投入到该行业,使得锰合金总产量占全国比重百分之七十往上。由于我国锰矿贫矿居多,而且锰合金市场发展迅速,国内锰矿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达到满足,因此从1984年我国开始进口锰矿,而且进口量逐年增加,从最初的年进口量30万吨增长到现在的2011年的1298万吨。进口锰矿的普及使得南方优势逐渐减弱,近几年北方地区,例如山西、内蒙等地锰合金企业迅速发展,而且在电价,煤炭方面占有优势,生产相对集中,产量所占比例也有所增加。北方锰合金市场的发展对于北方经济是有利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市场上产量增加、产能扩大增加了锰合金市场的竞争压力。
以下是2001年到2011年粗钢及硅锰产量:
单位:万吨

从图可以看出,硅锰产量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粗钢产量的增加,产能迅速扩大。以2012年来看,2012年1月粗钢产量为6158.1万吨,同比去年1月增长3.88%,环比上月增长19.04%;2月粗钢产量为5588.3万吨,同比增长比例为2.9%,环比下降1.5%;3月粗钢产量为6158.1万吨,同比增长比例为3.64%,环比上月增长14.28%。2012年1月硅锰产量为63.7万吨,同比去年下降11.98%%,环比上月下降34%;2月硅锰产量为79.2万吨,同比增长比例为19.46%,环比增长比例为24.3%;3月硅锰产量为90.5万吨,同比去年同月下降1.33%,环比2月增长14.28%。从粗钢产量以及硅锰产量增长比例来看,硅锰增长比例总体大于粗钢产量增长比例,这就使得硅锰市场在整体开工不齐的情况下价格仍然维持低位。
钢厂需求:钢材方面,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疲软的大形势下,建筑钢材市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大幅下挫。进入2012年后,钢厂继续减产保价,由于钢厂多处于亏损,因此在原料采购方面压价明显。年内,央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两次存准率的下调既没有刺激钢材市场,也没有激励到房地产、铁路建设等行业对钢材的需求,钢材价格经历了短时间的下调之后又开始走向下坡,钢铁行业目前已进入全面亏损状状态。据中钢协发布的一季度钢企盈利报表显示,2012年一季度的中国钢铁业惊现全行业亏损现象,这是进入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整个行业的亏损,因此钢厂对锰合金的需求短期内难以释放。
从以上分析来看,硅锰市场的扭转最重要的还是看供需关系,我国硅锰产能严重过剩,而且硅铁、镍铁、铬铁等矿热炉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发展很快改变产品方向,这也是近期北方产量逐渐呈上升态势的原因之一,由于整个合金市场都表现不好,特别是硅铁市场,多数厂家都处于亏损,部分厂家选择转产需求量大,而亏损相对较小的硅锰。而且北方地区矿热炉型号都较大,转产之后,产能释放较大,产量增加明显,对生产成本较大的南方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力。国家近几年也是竭力实施节能减排的举措,但是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近一两年内都难以得到改善;而需求方面,政府严格控制房价,对房地产行业打击较大,开工率不高,对钢材的消耗速度慢,使得钢厂只能选择减产保价,对原料的采购量严格控制。综上,影响合金市场的两大因素短期内均难得以改善,硅锰合金的弱势也很难得以改观。
程士宝的硅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