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2702|回复: 28
收起左侧

流化床碳元素过高的影响,欢迎讨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wsg36236 发表于 2012-3-8 18: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sg36236 于 2012-3-8 18:23 编辑

个人先开个头,不对之处欢迎指正:
     流化床内积碳,一般来说碳含量越低越好,流化床的更新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减少床内的积碳,一般采用的方法就是将旋风分离后的
细粉排出反应体系。这个方法通常是比较有效的,但有个弊端,伴随甩出去的硅粉更多,可能有的公司通过回收重新处理再返回利用,但
我相信不少公司是直接卖掉的。而且有时候会出现甩出的硅粉中碳含量可能比床内碳含量还低的现象,导致甩出了大量的硅粉仍无明显的
效果,个人感觉与硅粉粒径、流化床气速、旋风结构、床层高度有一定的关系,但未进行过试验验证,也说不清楚,此外床内温度控制过
高,裂解等副反应越多对床内积碳的增长有很显著的作用,有部分流化床如果选择性不断下降,而无法进行调节很有可能就是因为碳含量
的持续过高的原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2-3-8 20: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这个话题点到要害上了,但是解释的却不对,处于商业机密,我不好给你说,你再好好想想,请教一下高手,也许你会有重大发现,祝福你。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wsg36236 发表于 2012-3-9 12: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sg36236 于 2012-3-9 13:10 编辑

其他的解释也有,都是看书看资料得来的,但在实际应用中都不能完全解释生产中的现象
1.助催化剂更新理论,幸松民老前辈的书中提到过Zn可以更新触体表面,也有不少文献提到过,还有文献说Al也可以更新触体表面,但在实际生产中是流化床内元素控制是有一定要求的,过量或缺少都是有害的,当然这是从催化剂的理论上来说的,个人认为可以减少碳的吸附,但无法处理已产生的碳
2.喷枪强制更新,有文献提到过喷枪可以减少碳的吸附或者有利于碳的带出,只见过没用过,不好做评论
3.从“CSPC”前辈提到过道康宁采用喷动式流化床以及采用高转化率的生产方式,我想到以前的一个想法,是否硅粉在流化床内反应越充分,出床的硅粉颗粒越细,越有利于碳的带出,或者说高气速更有利于碳的带出,但高气速对于转化率的提高是不利的,我猜测道康宁那么高的转化率应该气速较低,个人也做过一次实验,但无明显效果,可能实验的数据过少,工业化的东西很少有机会瞎捣鼓
4.旋风的分离作用,旋风设计根据粒径的不同将含碳高的颗粒分离出去,并排出系统,但这点解释不了甩出的硅粉中碳含量可能比床内碳含量还低的现象
当然流化床反应体系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各个方面都是有关联的,可能是多个方面共同的作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wsg36236 发表于 2012-3-9 12: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这个话题点到要害上了,但是解释的却不对,处于商业机密,我不好给你说,你再好好想想,请教一下高手,也许你会有重大发现,祝福你。
cspc 发表于 2012-3-8 20:40


以前学计算机的时候,对庄子的劝学中的一句话体会很深,“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很多时候自己想很久的东西,如有一句话的提点就能豁然开朗,但实际社会中涉及到很多利益方面的东西,还有公司保密规定等一系列的东西,导致我们无法畅所欲言,很多时候发个帖子我个人也要想半天,是不是说了不该说的东西,我想这也是单体板块冷清的原因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天晴了 发表于 2012-3-9 15: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但确实关系到商业机密,让人无法畅所欲言.:L

该用户从未签到

cdzjx 发表于 2012-3-12 13: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积碳问题,建议几个思路:
1、严格控制各种原料中的碳含量。如硅中残余碳、氯甲烷中残余原料、回收氯甲烷中低分子有机物等。
2、严格控制温度不要超过如330度(哪怕短时间)。防止裂解生碳。
3、加入并生成对合成无害的化学物质除碳。这个当然难度大。
4、对旋风分离出来的物料进行化学或物理除碳。80年代有不少美国专利可以参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2-3-12 20: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你在说些什么,没有一句有依据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wsg36236 发表于 2012-3-12 21: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积碳问题,建议几个思路:
1、严格控制各种原料中的碳含量。如硅中残余碳、氯甲烷中残余原料、回收氯甲烷中低分子有机物等。
2、严格控制温度不要超过如330度(哪怕短时间)。防止裂解生碳。
3、加入并生成对合成 ...
cdzjx 发表于 2012-3-12 13:47


1、现在生产中原料硅中的碳基本是很少的,可以忽略,氯甲烷也差不多,回收氯甲烷低分子有机物的确在高温下易发生裂解,形成炭颗粒,对分布板,过滤器等堵塞有影响,这个可以在回收氯甲烷质量差的时候观察过滤器,分布板情况不难发现
2、高温会加剧裂解,晨光编的《有机硅单体及聚合物》一书中也提到过,超过330度的温度我们都要被扣钱的- -
3、关于除碳有文献提到过锌可以更新触体表面,可以算是吧,其他的就不了解了
4、那些文献看过一些,主要是讲分离出的触体进行处理,分离出过细的颗粒,除去处理表面吸附的含碳物,形成合格的触体后重新返床利用,是提高硅粉利用率的一个方法,而不是在反应中除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2-3-13 11: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除碳是在精馏之前,否则后面的每一个精馏塔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国外就有这样真是操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winson 发表于 2012-3-13 11: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属硅的制作过程决定了金属硅中肯定含有微量的碳元素; 但一般是很微量的;你说过滤后会有大量微粉,微粉中含有碳,有分析过吗? 反应温度一般在350度左右,这个反应温度碳不会生成甲烷类气体吗?所以我觉得是你粒径的问题,微粉太多了,反应气体的负荷调整,流化床的层高控制;我只能说的这了,其他需要你自己思考了。不好意思。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cdzjx 发表于 2012-3-13 13: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积碳问题补充:
1、炼硅过程中会有微量碳化硅生成;非农药氯甲烷会有微量甲醇;农药氯甲烷也会含微量有机物;硅中含铝(或添加),在床内生成氯化铝,作为烷基化催化剂,会导致副反应生成副产物;微量也是量,积碳会在体系中积累。
2、即使在正常反应温度下,也会有氯甲烷裂解。
3、理论上可以用氧化剂,但要保证防止高沸物增加。所以难度大。
4、那些专利除了物理法除碳外,也有化学法,如把碳氧化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2-3-13 14: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可能和楼主说的问题不是同一个问题,楼主想探讨的是在催化剂的活性和寿命方面,碳元素对其影响,在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很容易看出碳和硅的活性的差异,碳的表现形式不仅是碳单质,还有楼上提到的,但你想想在300°C是最容易打开的单键是什么?可以说在这个温度下,太多了,然后重新结合,有的碳的化合物变成气相走了,有的变成长链的碳,300°C就不足以让其气化,就留下或随着细粉走了,催化剂的选择性不能保证让反应100%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进行,所以,构成了混合单体的多样组成,其中某些成分含量很少,并且有时间性,这两个量是变量,和很多方面都有关系,比如温度,压力,气数,回床量,旋风分离器的能力,硅粉的纯度和组成,杂质的床内的集聚量等等都有关,但有一点,这些都是推测,无法用实验去量化,我看过一些内部资料,里面探讨的比较详细,涉及商业机密,这里只能泛泛谈谈,可能很稚嫩的见解,大家权当茶余饭后的聊天,一笑了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2-3-15 15: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怎么没有人继续讨论,只要不涉及公司商业机密,还是讨论的好,让大家共同提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wsg36236 发表于 2012-3-15 18: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做单体的同志们都跳出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天晴了 发表于 2012-3-15 18: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大家都出来讨论讨论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