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514|回复: 0
收起左侧

温家宝在第五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天晴了 发表于 2012-1-18 10: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在阿布扎比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全文如下:  中国坚定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世界未来能源峰会上的讲话
  (2012年1月16日,阿布扎比)
  尊敬的穆罕默德王储殿下,
  各位贵宾,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对第五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王储殿下和阿联酋政府为本次大会所作的努力和周到安排表示衷心感谢!
  世界未来能源峰会已连续举办五届。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各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启迪未来能源发展思路,共商可持续发展大计。这对于保护人类共有家园,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我第一次踏上阿联酋的土地。来之前我就了解到,你们正在沙漠腹地建设世界首座“零碳城”——马斯达尔。这一创举率先诞生在盛产石油的中东海湾地区,其远见卓识和巨大魄力,令世人钦佩!我预祝你们成功!
  能源是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社会发展须臾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每一次变迁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当然,传统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也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近年来,绿色发展在全球蓬勃兴起。其核心是,减少对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追求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世界各国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国也做出了不懈努力。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我们推进了工业、交通、建筑、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在电力、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中,淘汰大批落后生产能力,新上一批先进生产能力。5年来,电力行业共关闭了落后小火电机组8000万千瓦,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装机容量。政府对这些企业给予必要补偿,并相应安排了60多万职工再就业。这是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仅此一项,一年就少烧原煤92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4亿吨。据统计,2005年至201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近20%,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6亿吨,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贡献。
  ——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截至2011年,中国水电装机突破2亿千瓦,居世界第一;风电装机达4700万千瓦,太阳能装机达300万千瓦,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核电装机容量1000多万千瓦,有27台机组正在建设,在建规模居世界首位。中国发展清洁能源,投入之大、建设之快、成效之显著,为世界所公认。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能效水平。近5年来,在全国实施了锅炉改造、电机节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一系列节能改造工程,成效显著。其中,每千瓦时火力发电煤耗降低了37克,降幅达10%;吨钢综合能耗降低了13%;新建设的有色、建材、石化等重化工项目,其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行绿色消费。虽然中国人均能耗水平比OECD国家少很多,但我们仍在全社会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我们在大中城市、工业园区和企业广泛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和低碳经济试点,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我们在国家机关及公共建筑实行严格的节能措施,夏季室内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高于20摄氏度。由于政府带头,崇尚节约、绿色消费越来越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从2011年至2015年,中国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个规划的重点之一,就是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我们将逐步改变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优质化石能源的比重,显著提高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的供给能力。我们继续坚持立足国内的方针,主要依靠本国能源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们还将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尽可能减少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到201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将从2010年的8.3%提高到11.4%;能耗强度比2010年降低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实现这些目标,面临的困难很多,付出的代价很大,但我们毫不动摇。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