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16608|回复: 71
收起左侧

用数字看未来单体走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jzq0922 发表于 2011-11-9 07: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市场上跌声一片,听闻道康宁中间体售价已经低于大多数国内厂家的成本价。

    先不说这一消息有多少可信度,但这一轮竞争确实是成本与资本的较量,尤其是综合成本的较量。

    开这个帖子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大家通过对道康宁成本的分析再结合自己资金的实力以及与其它厂家竞争力分析的比较,给自己的一个合理的规划。

    我目前工作比较忙,白天也不太有时间来管理,希望其它版主能够协助此讨论。先行谢过。

    此外,欢迎理性探讨,反对诋毁漫骂。请大家珍惜自己ID。

    今天对讨论的范围做下补充,因为原来只考虑了价格而没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方面的因素。今天与一友人聊天时提到一些数字:9月份我国初级形态聚硅氧烷进口量约为12821吨,环比8月份11250吨增加12.25%,9月份出口量约为5602吨,环比8月份的5979吨减少6.31%。那么国内现在一个月的具体产量又是多少呢?现在的需求是一个什么状态?单体价格的下降有没有促进应用的扩大?

    应该说上半年应该大多数的企业都在开车,下半年比较大的变化就是道康宁瓦克合资装置开好,目前新安迈图应该基本也开好,那么现在实际总体产量比上半年大概是怎样个情况呢?判断市场还是需要大家静下心来,好好的分析分析。看清楚了,也许更有利于大家对未来走势的一个正确判断。

    对市场何时反弹,大家可以去参与这个帖子。

    http://www.chinasilicon.net/bbs/forumdisplay.php?fid=104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11-11-9 08: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成本可侧重从原料一块来分析,比如硅块、氯气、甲醇等基本原料以及水、电、蒸汽等能源的采购成本,再结合大致单耗来分析。

    但诚然这个会比较难,但只要大家有心,从各个方面去收集相关信息,有生产经验的人员做个大致判断还是有可能的。

    生死存亡的时候,老外有扎实的数据分析,而国内企业呢?有几家能够做到?这也是在洗牌的时候老外出牌的底气。希望我们的行业协会我们的专家能够帮助企业做好分析,给行业内企业指明发展道路。

    有机硅单体行业已经汲汲可危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阿春-白碳黑 发表于 2011-11-9 09: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在此列举一下最近看到的一些实际情况:道康宁、瓦克、KCC等某些东西,比方说DC的D4,瓦克的气硅,KCC的107,价格跟国产比起来,真是相差无几。D4甚至出现倒挂现象。中游厂家那叫一个开心啊,以前用不起的好材料用的起了,产品品质提上去了,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下降,液体胶厂家几乎个个都说生意不错。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hawk 发表于 2011-11-9 09: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液体胶厂家几乎个个都说生意不错,你有没有搞错哟,不知道你是用什么思维在想问题。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11-11-9 09: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来讲,对中游厂家有利是必然的。

    当然也不可否认,价格之所以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终端需求不振,做终端的一些厂家必然也受到挤压。但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市场清洗的一般是实力不强的小企业,有实力有品牌的中游企业可能总体来看还是得利的。在这点上,我比较赞同阿春的意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xufeeling 发表于 2011-11-9 09: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宏观经济形势确实差,实体经济受伤很深,不仅是有机硅一个行业的问题。
    有机硅单体产能的确过剩,一是新增产能多,二是生产水平提升,装置负荷率也提高了。
    下游室温胶行业受影响较小,毕竟内需还是很大的,而且在LED,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推广也很快。但高温胶行业受出口减少的影响就大了。这个隐患早已埋下,从中国和发达国家有机硅消费结构对比就已看出,中国的高温胶在有机硅消费结构中占比过大,其实大多数都是加工成出口产品了。
    关于成本的问题,其实也牵涉到产品结构、生产工艺的问题。D4的成本就一定比DMC高?107的成本就一定比DMC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完全成本再怎么算也得18000(原材料按照市场价算,硅块14800,氯甲烷2700,蒸汽160,电价0.6,折旧、人工等什么的应该差不多吧),这个成本还是出厂净水。实际上可能很多工厂高于这个成本。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chenwei 发表于 2011-11-9 09: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道康宁的107基胶多少钱1吨?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8-19 09:2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luohai529 发表于 2011-11-9 10: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室温胶的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以前我们6点下班的时候,附近很多电子厂的普工开始去加班,现在基本没有看到人了。电子厂不用胶,我们的胶卖到哪里去?当然,也许这只是个别的现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ygq9394 发表于 2011-11-9 10: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康宁的成本不会低,尤其是原料硅块到硅粉的加工。

    该用户从未签到

    xuezi 发表于 2011-11-9 12: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ezi 于 2011-11-9 14:38 编辑

    我不了解单体具体成本,只能纸上谈兵

    大家都是在国内拿原料,用工,能源都差不多,由此应该可以这么说:
    道康宁能够做到,国人应该能够做到。至于说选择性,不是单体厂老说达到国外差不多水平吗?如果只是瞎吹牛,现在就不能怪人家道康宁。
    国人不是善于做低成本吗?因此,我丝毫不怀疑单体厂家会坚持住,虽然不是个个都能够做到。
    现在中间体的品牌忠诚度几乎是零,也许有人说谁谁的好用点,但大多数是差异不大的,技术人员做点调整就是。因此营销费用大家差不多吧。
    当前最要紧的是深挖自身潜力。就我所知,国内厂子习惯铺摊子,资源浪费是通病,研发的钱不如吃饭(人多)、购车花的多。对人才和知识的尊重停留在口头上。流行的是拿来主义。。。如果能够活下去,以后也许会改变吧。这是好事。
    生产停了,减人,减薪(待遇)苦日子要一起熬。清心寡欲自然思维就活跃了,比尔盖茨说过:微软距离破产只有6个月。
    所以,不要指望道康宁等巨头会发善心提高价格,赶紧行动起来,我相信能够做到这么大企业的主都不是孬种,毛大爹说: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忽悠,也是呼吁,下游厂家,囤积有机硅中间体近期效益比买房子强,同时,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与单体厂的良性互动。

    最后一句用词不妥,修改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11-11-9 13: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宏观经济形势确实差,实体经济受伤很深,不仅是有机硅一个行业的问题。
    有机硅单体产能的确过剩,一是新增产能多,二是生产水平提升,装置负荷率也提高了。
    下游室温胶行业受影响较小,毕竟内需还是很大的,而且在 ...
    xufeeling 发表于 2011-11-9 09:41


    净水价成本18000元,那现在净水价都16000差不多了吧。就算16500好了,一吨亏损1500元,6万吨的单体厂,一个月至少亏损750万。再加上企业的其它成本,那不是要亏损1000多万/月?看来有钱的企业还真不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cdzjx 发表于 2011-11-9 13: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胆预计,张家港装置中间体成本应在16500~17000之间。内企多在18000以上。具体原因本人在十多天前已发过贴。接下来要看谁的耐力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shin5456 发表于 2011-11-9 14: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各厂家都不讲成本啦,基本上都是在赔钱的,就看哪家资金雄厚了。就目前道康宁的出厂价,估计要赔个千把块了,代理商们是在给道康宁卖命,今年下来,基本上都要亏钱的了。 12# cdzj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xuezi 发表于 2011-11-9 15: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唇亡齿寒,下游企业也要早做应对之策。不提升工艺、更新设备恐难以应对。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11-11-9 16: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老外比我们国内各家企业情况的了解估计都快超过我们自身的了解。道康宁这次出招是经济大环境使然也是国内乱象的必然。

    不能把企业养大再杀,要杀就杀在大家立足未稳的时候,这时候就看每家企业产业链及产业结构所提供的支撑以及企业资本的实力有多大了。不过非主业的化工不专业的工厂还是早点退出为好,淘汰产能没有退出者那这个过程就会拖得越久,企业根基伤的也就越深。

    当初说产能过剩大家不信,都讲自己有各种各样的优势,但到现在大家的优势到底有多少可以成为企业活下来的理由?早前一直劝一些已经介入运行不太理想的企业早做打算,但不听,现在估计想卖买家都不太有了。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