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782|回复: 0
收起左侧

草甘膦:不要放过兼并重组良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天晴了 发表于 2009-11-27 12: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草甘膦原药价格从每吨2万多元起步,一路飙升至2008年5月的最高纪录12万元,但目前的出口价格仅在1.9万元,企业根本无利可图,而内销市场又严重过剩,草甘膦企业普遍陷入亏损。有人将草甘膦市场的低迷归咎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然而业内人士则更认同另一个理由:产能严重过剩以及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才是将草甘膦行业拖入泥潭的主因。  对于草甘膦投资过热的担心,可以说由来已久。早在2007年之前,行业协会和相关媒体就曾多次发出预警,告诫企业要认清现状,切莫一哄而上,避免非理性投资带来的巨大风险。但在草甘膦价格急速上涨、未来预期一致看好的情况下,这种警告收效甚微。目前,中国草甘膦的产能已远远超出了全球的实际需求。供需的严重失衡带来的是行业的过度竞争,并将市场价格推向谷底。进入2009年第四季度,虽然全球经济已经开始企稳回升,多数化工产品市场回暖,但草甘膦市场却依然被浓浓的寒意所笼罩。显然,草甘膦企业要走出“寒冬”,绝非短期内能轻易实现。
  在笔者看来,目前这样一个市场极度低迷、大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非常时期,恰恰是有实力的企业及时出手,通过兼并和重组等手段扩大产能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的良机。
  中国的草甘膦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大多数,虽然这些企业规模不大,也谈不上什么品牌,但是由于数量众多,合计起来的总产能不小,加上运行成本低廉,其对市场的冲击力绝不容低估。过去几年来,每当草甘膦市场行情略有转好,那些已经关停的企业就会迅速“死灰复燃”,并形成“燎原之势”,重新掀起新一轮的价格大战,最终落得个“你死我不活”。现在,草甘膦行业可谓一片萧条,不少中小企业迫于生存压力,迫切地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买家”,不求卖个好价钱,但求能减少一点损失或者寻得一条生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实力的企业不妨考虑有选择地兼并一些质量相对较好的小企业。在低谷时期实现低成本的扩张,不仅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还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资源整合和市场秩序的回归。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