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楼主: 不准重名
收起左侧

[稀土]北大博士:中国应立即禁止稀土出口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1-19 11:23
  • 签到天数: 59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不准重名 发表于 2010-2-28 19: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限制稀土:等于扼住了西方尖端武器的咽喉
    美国与欧盟声明,已经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诉讼,控告中国“限制出口稀有金属”。中国如何应对?笔者认为中国一定要坚决反对西方的无理要求,坚决控制稀有金属出口,而且,正好可以利用稀有金属出口这张牌,逼迫欧美在西藏问题上让步!
      一、中国建立稀有金属出口霸权,就扼住了西方的咽喉!
      很多人可能未必知道:中国是世界上稀有金属的富含国和最大的出口国。稀有金属是重要战略资源,广泛用于航天产业和国防建设,在这方面,中国居于世界前列的稀有金属原料包括铝土矿、焦煤、萤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锌等9种原材料。这些关键性的稀有原材料是航空、航天、汽车、军事工业和冶金等的重要基础命脉,影响到全国乃至全球的钢铁、铝、化工等工业发展。譬如,像金属镓、铟等是制造红外导引空空导弹的重要原料!据了解,小日的稀有金属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中,小日每年90%的钨从中国进口。中国只要控制全球稀有金属供应市场,就能遏住美、日、欧盟的咽喉!
      二、中国航天国防产业所需稀有金属储量急剧下降令人担忧!
      中国以往对稀有金属的出口呈现“出口无度、管理涣散、破坏性开采和出口”的特点,中国出口的稀有金属基本上都是成本价甚至跳楼价!更要命的是,作为多种稀有金属的主产地,中国却不掌握定价权!而且中国的稀有金属储量也不多了。目前,中国的黑钨矿已差不多被采空,仅剩白钨矿可以再勉强开采20年左右;稀土储量从以前占世界的85%降低到现在的58%;根据中国有色工业金属协会的数据,如按现在水平开采,钼最多只能再可采16年,锌最多只能再可采10年!
      据调查,纯度为99。9%的中国产氧化铈在国际市场上才卖18元人民币/公斤(不到3美元),最高也仅卖到30元人民币/公斤(4美元多一些),在西方看来简直是免费!有时稀土价格甚至贱过猪肉!拿氧化钕来说,它的售价应该在110-120元/公斤之间才能够补偿镧、铈、钇和部分重稀土元素积压造成的损失。
      以红外导引空空导弹和飞机平视、下视显示频上的关键金属铟为例,有关数字显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铟国和出口国,原生铟产量占全球60%以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铟在液晶显示器上广泛应用,铟价在国际市场上不断上涨,一度超过1000万元/吨。然而,近两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中铟市场价格却极度贬值,目前铟价已跌至320万元/吨,或者说,1公斤不到500美元,相当便宜的。其实,铟在高科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未来还会扩大,英特尔已经发布了下一代标准半导体晶体管——锑化铟晶体管,运算速度比现在的双核还要再提高50%。
      由于过去缺乏关注,导致中国在战略物质的市场运作上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一味鼓励出口创汇,总体上缺乏战略应对和战略思考,因此导致目前处于被动地位。好在最近中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开始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导致美国和欧盟都跳了起来!这恰恰说明稀有金属非控制不可!况且,稀有金属资源对中国自己的国内航空航天、汽车、军事工业和冶金等工业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中国的发展也需要这些资源,而且越来越紧缺,我们自己还不够用,为什么还要向西方拱手相送,让对方反过来通过高科技发展遏制中国?
      三、第一出口大国,中国居然没有定价权!定价权被日、韩垄断!
      中国的稀有金属在国际市场拥有绝对份额的情况下,却没有调控国际市场供求和价格的能力,缺乏国际话语权。稍微留心的人都知道巴西的“淡水河谷”、澳大利亚的两拓(必和必拓、力拓)在铁矿石资源上卡中钢、中铝脖子的事,人家满天要价,牛气冲天!可是中国的稀有金属楚阔公司却没有人家的底气!被迫接受别人开出的低价格,卖着自己血,拿着很低的报酬。
      目前,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正在加紧对铟的战略储备。日本是中国铟的最大买家,但是日本从中国进口的铟只有一部分用作生产,另一部分转为战略储备!正是有了铟的储备,日本、美国才能将中国的铟价压得很低很低!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