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全球金融监管与货币乘数关系甚大】
称职的货币管理者,在任何时候,通常都不会招人喜欢。当沃尔克在1980年美联储掌权时候,其推行的高利率政策引发了市场无数的诅咒和恐慌,然而这为美国经济后来二十多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现在奥巴马再次让沃尔克披挂上阵,出台一系列金融监管措施,舆论称之为“沃尔克法则”,又引起华尔街一片恐慌和诅咒。虽然从长远看,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在2010年,这是严厉的货币紧缩措施,它切掉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根源。由于美国金融市场构成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根源,美国市场的紧缩,立即引发全球各类市场的大幅动荡,让2010年的全球金融市场扑朔迷离。因此,有华尔街人士对此感慨:“沃尔克可能就是2010年的黑天鹅。”
之所以这么说,就在于今天的华尔街,游戏规则是“玩别人的钱,赚了,大头归自己,输光了,由美国纳税人买单”。由于十多年来的IT革命,华尔街传统的经纪业务收入急剧萎缩,各家机构的利润来源都主要是靠市场自营业务。根据摩根士丹利前分析师谢国忠的观察,在2007年,华尔街各大投行一半以上的收入和利润都来自于自营业务,投行和对冲基金没有太多的区别。以高盛为例,2009年,高盛交易与自营投资收入344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76%,而在2006年和2007年,其固定收益与外汇交易部门已经成为主要部门,贡献了2/3的收入。以业务收入衡量,实际上,今天的高盛就是一家对冲基金。以高盛为首的华尔街各大投行,一直都是到商业银行拆借资金,然后在市场买进卖出证券资产以套利,其杠杆率往往高达千百倍,一旦失手,后果自然天崩地裂,然后由政府出面揩屁股。
所以,沃尔克对此表示,最近这场危机中,政府的及时救助使得一些大型机构免于破产,但同时产生了“残留的道德风险”,因为这意味着那些大型的、综合的、彼此互相存在联系的金融机构在危机到来时,可以依靠政府买单。杀一人为凶手,杀万人则是英雄,所以换谁当投行老总,都要不顾一切地搞大投机规模,赚钱留给自己,亏损风险留给政府——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沃尔克评论说:“鉴于目前形势,这种结果将会激励企业冒险,并使得未来的金融体系更加脆弱。我们需要找出能更有效保障企业安全的方法。”
办法找出来了,那就是“沃尔克法则”:单一金融机构在储蓄存款市场上所占份额不得超过10%,此规定还将拓展到非存款资金等其他领域,来限制金融机构的增长和合并;限制银行利用自身资本进行自营交易;禁止银行拥有或资助对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的投资,让银行在传统借贷业务与高杠杆、对冲、私募等高风险投资活动之间划出明确界线;今后将不再允许商业银行拥有、投资或发起对冲基金,也不能拥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能从事与自己利润有关而与服务客户无关的自营交易业务。1999年,禁止商业银行和投行混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被废除后,华尔街一片欢呼,但十年后就是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这次出台的“沃尔克法则”,其严厉程度比《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基本上斩断了对冲基金和投行伸向储蓄资金的手——银行家们以后想玩就拿自己的钱冒险吧!
一旦华尔街大大小小形式各样的对冲基金,从此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借到便宜钱了,等于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立刻枯竭!用经济学术语说,就是货币乘数急剧变小,导致信用膨胀速度和规模急剧萎缩。表现在市场上,就是美元供给开始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就是美元指数近期急剧上扬,而新兴市场国家都出现了资金流出现象,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都出现了急剧下跌。“沃尔克法则”效果,等同美联储变相加息,非但如此,等于今后断了华尔街大亨们的一条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可想而知华尔街对沃尔克的愤怒了。良药苦口利于病,这项严厉的监管措施,对于美国金融系统的长远稳定,却是不可缺少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沃尔克法则”只是降低了华尔街大行的杠杆率,提高市场风险溢价,并不是加息。所以,整个金融系统的信用膨胀,只是被放缓速度,并没有被终止。金融监管措施的紧缩作用是有限的,并非釜底抽薪。只要美联储不断向市场提供廉价资金,这些注水的美元,不是以这种,就是以那种方式流入市场,不过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2010年开头,政府和市场还在对刺激经济政策“退出”问题议论纷纷的时候,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想到沃尔克老将出马,给全球市场和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但影响我们世界的,通常是那些小概率事件——人们通常称之为黑天鹅,譬如现在的“沃尔克法则”,它会在2010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削弱全球市场流动性泛滥的趋势,让整个世界金融系统变得比以前稳固。对于市场而言,这意味着2010年的走势,也许不是那么激动人心。毕竟,市面上的“便宜钱”,没有以前那么多了。(AX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