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xuezi
收起左侧

氨基硅油的乳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wwwinfred 发表于 2010-9-18 08: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楼主的帖子看。对其表面活性剂的理论和基础研究不是很到位
乳化硅油除了看HLB值和结构外、还要看渗透性能、协同效应、乳化工艺
协同效应的目的、是要提高乳化剂的堆砌密度、无论是阴/非复配、还是支链与直链的复配、都是如此
硅油的乳化涉及两个步骤、一为分散、二为乳化、在分散阶段、乳化剂的渗透性能、助溶剂的分散性都非常重要、二阶段才是乳化、此阶段跟乳化剂的HLB值、助乳剂分子结构关系很大。如果设备足够好、可以把这两步分开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该用户从未签到

hejian3001 发表于 2010-10-6 12: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xuezi 发表于 2010-10-6 16: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老帖子也被翻出来。
氨基硅油的乳化,那是大约7-8年前我们做的工作,后来因为公司转向,不再做乳化氨基硅油了。但这几年还是在一些特殊结构的氨基硅油做些工作,同时,也少不了测试下乳化性能。
乳化就是液体物料在介质中的分散,仅此理解。更深奥的理论方面,我们可没有能力研究,仅仅是经验之谈。
谈的粗浅,笼统,请朋友们见谅,毕竟这不是严格的科学论文,只是交流心得,也就是实践中所见到的现象而已,并且,各人做的东西不一样,很多现象不会一致,能够见到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进步。
我们从来不拘泥于过去的东西,即使是经典的理论,遇到实践中的一些特殊现象,也斗胆怀疑一下,由此,不断发展,怕的就是被旧框框限制,所谓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现在国内商品化的氨基硅油,已经不仅仅是那种线性的,以602之类出发的东西了。过去的氨基硅油,氨基在侧链,虽然氨基的结构有很多改变,但性能并没有重大突破。近年来,氨基在主链的嵌段氨基硅油,国内也有不少厂家开始生产,虽然和进口产品有一定差异,但已经很明显地体现了它的性能优势,和原来的氨基硅油相比,应该算是突破了,可惜这个方面不是咱们的原创。甚至很多人仅仅是按照人家的专利来开发的,看起来像,但实质上性能有明显差异。也有人剖析过进口产品,但仿制的东西并不很到位。
除了上述两类氨基硅油,也有侧链+主链,支链等类型,总之,技术在不断进步。
氨基硅油进步了,自然乳化技术也变化了,甚至,乳化剂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中,有些时候,乳化剂与被乳化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不知道乳化理论是不是也发展了呢?

说说我们是怎么做的:
1:没有使用过助乳化剂
2:主体乳化剂是支链型聚氧乙烯醚类,因为硅油本身就是以甲基包裹的支链聚合物,支链类乳化剂相容比较好。根据需要---比如离子性要求,并用季铵型或者阴离子磺酸盐等离子型乳化剂
3:根据主体结构,并用一些自己设计合成的含硅表面活性剂,非硅表面活性剂,需要时,这类作为主乳化剂---比如,良好气味要求时,虽然贵些也值得
4:如果硅油结构已经确定无法改变,当乳化效果不好时,改变3,也就是改造乳化剂
5:设计新的氨基硅油,在满足性能的同时,也可以朝便于乳化分散方向考虑
6:尽可能使用新型的乳化工艺和设备,并尝试新的乳化剂

当获知37岁的Konstantin Novoselov获得诺贝尔奖时,不能不感到震惊。不仅仅是因为年龄,而是人家的想象力和思路,更佩服人家的实践。
从来没有理论先于实践,即使是像相对论那样的理论,也是在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发现后,才有人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而后人再验证之。
理论不是不重要,实在是我不是研究理论的,做实验,既是我的兴趣,也是糊口所必须。

该用户从未签到

追逐太阳 发表于 2010-10-7 00: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毕竟是专家,不服都不行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2838771 发表于 2010-10-30 17: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专业,受教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dalhhl 发表于 2010-10-30 18: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都说了这么多,都没有说道最重的点子上,乳化到什么状态才算是好乳化效果好呢?如果单纯的追求外观,仅仅还是乳化透明,那不要太容易,但是乳化透明了,永远也不代表就是乳化到位了。因为透明了,不代表稳定,乳化最重要的要求的就是乳液的稳定性,乳化不透明也不代表不稳定,说白了,最重的乳化效果不是从外观来判断,而是实际应用的效果。但是好多人都走入了误区,认为乳化透明的就是成功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sil123 发表于 2010-10-31 00: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乳化到什么状态才算是好乳化效果好呢?”这是个非常到位的问题!但是要回答到位,显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透的。dalhhl亮了观点,在下理解其中含义。同时又觉得言犹未竟,值得大家来讨论。
正如dalhhl所言,符合“实际应用效果”的乳液,就是乳化得好的。由此,当我们把这个观点推论极端,一个乳液的好坏与透明或者乳白完全无关,甚至与稳定不稳定无关。
这个推论虽然极端,其实并不荒谬。
乳液,这里特指o/w乳液,是油相借助于乳化剂在水中的分散体。制造乳液的目的,是让无法直接在水性介质中使用的油,能通过乳液而在水性介质中使用。请注意,无论是乳液中的水还是工作液中的水都是介质,真正的目的在于让“油”作用于基材,例如纺织整理剂之硅油之于织物,脱模剂之矿物油/硅油之于材料,离型剂之树脂之于纸张。而让“油”作用于基材的过程恰好就是一个破乳的过程。在很多场合,破乳之难易程度与乳液的使用功效有直接的相关性,例如纺织品的浸渍处理,消泡剂的快速灭泡。
但是,乳液的使用工艺条件、储存运输都要求乳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乳液应该且只有在正确的时刻,或者设定的条件下破乳。
这样,就存在了一个平衡关系:稳定性和使用效果的平衡关系。所以,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认为:一个好的乳液,是一个具有恰当稳定性的乳液。
如果认为上述纯粹理论上的观点看似并无实际应用价值,那我也无话可说。但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制定一个乳液的设计思路之时,不着重考虑使用场合和效用而一味追求稳定性或者有效性,那往往会在错误的方向上徒耗时间、精力和资源。

未竟之言,以后再聊

P.S.:
1:  xuezi和dalhhl讨论的似乎不是同一个问题。
2:  wwwinfred和dalhhl的经验如此形似,以至于我80%肯定是同一人,其经验我同意,肯说出来不容易,对大家有帮助
3:  应该说透明乳液是稳定乳液,至少在热力学意义上肯定是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dalhhl 发表于 2010-10-31 13: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估计也就是我说的那种化验室做研究的吧?实际应用的学问其实比单纯的化验室研究更难。再次告诉你,透明的永远不代表稳定,你所说的稳定,不过是乳液一直保持透明就是稳定的,但是实际应用,比如说轧车上是最常用的,太多厂家做的透明的乳液(包括我)都经常出现粘棍,硅油斑的问题。你能说透明的就是稳定的吗?有的人做的乳白色的乳液,在轧车上使用很多没出现硅油斑的,原因我也不说了,自己去想吧。
   另外,你说的WWWINFRED,这个人我根本不认识,也没看到他说的什么,你的经验判断是一个人是错误的。既然你看到过和我的观点一样,我也只能理解是他对应用很厉害,是做实际工作的,而不是局限于表面的理论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