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么老帖子也被翻出来。
氨基硅油的乳化,那是大约7-8年前我们做的工作,后来因为公司转向,不再做乳化氨基硅油了。但这几年还是在一些特殊结构的氨基硅油做些工作,同时,也少不了测试下乳化性能。
乳化就是液体物料在介质中的分散,仅此理解。更深奥的理论方面,我们可没有能力研究,仅仅是经验之谈。
谈的粗浅,笼统,请朋友们见谅,毕竟这不是严格的科学论文,只是交流心得,也就是实践中所见到的现象而已,并且,各人做的东西不一样,很多现象不会一致,能够见到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进步。
我们从来不拘泥于过去的东西,即使是经典的理论,遇到实践中的一些特殊现象,也斗胆怀疑一下,由此,不断发展,怕的就是被旧框框限制,所谓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现在国内商品化的氨基硅油,已经不仅仅是那种线性的,以602之类出发的东西了。过去的氨基硅油,氨基在侧链,虽然氨基的结构有很多改变,但性能并没有重大突破。近年来,氨基在主链的嵌段氨基硅油,国内也有不少厂家开始生产,虽然和进口产品有一定差异,但已经很明显地体现了它的性能优势,和原来的氨基硅油相比,应该算是突破了,可惜这个方面不是咱们的原创。甚至很多人仅仅是按照人家的专利来开发的,看起来像,但实质上性能有明显差异。也有人剖析过进口产品,但仿制的东西并不很到位。
除了上述两类氨基硅油,也有侧链+主链,支链等类型,总之,技术在不断进步。
氨基硅油进步了,自然乳化技术也变化了,甚至,乳化剂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中,有些时候,乳化剂与被乳化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不知道乳化理论是不是也发展了呢?
说说我们是怎么做的:
1:没有使用过助乳化剂
2:主体乳化剂是支链型聚氧乙烯醚类,因为硅油本身就是以甲基包裹的支链聚合物,支链类乳化剂相容比较好。根据需要---比如离子性要求,并用季铵型或者阴离子磺酸盐等离子型乳化剂
3:根据主体结构,并用一些自己设计合成的含硅表面活性剂,非硅表面活性剂,需要时,这类作为主乳化剂---比如,良好气味要求时,虽然贵些也值得
4:如果硅油结构已经确定无法改变,当乳化效果不好时,改变3,也就是改造乳化剂
5:设计新的氨基硅油,在满足性能的同时,也可以朝便于乳化分散方向考虑
6:尽可能使用新型的乳化工艺和设备,并尝试新的乳化剂
当获知37岁的Konstantin Novoselov获得诺贝尔奖时,不能不感到震惊。不仅仅是因为年龄,而是人家的想象力和思路,更佩服人家的实践。
从来没有理论先于实践,即使是像相对论那样的理论,也是在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发现后,才有人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而后人再验证之。
理论不是不重要,实在是我不是研究理论的,做实验,既是我的兴趣,也是糊口所必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