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楼主: hzbn
收起左侧

气相二氧化硅投料、加料、输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thz82825 发表于 2010-6-11 15: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在天玉和新安有使用,,但是具体效果不清楚。

相信车间的粉尘会有所改善,但是肯定还会有粉尘的残留,而且价钱也不便宜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cankaowx 发表于 2010-6-14 13: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计量室一个方面,最重要的应该是尾气那东西麻烦。以前我上过一套类似的东西,我是加入行星搅拌机的,那玩意叫没用吃进去吐不出来(尾气没地方跑),搞个排尾气的粉都朝那跑了。还有我加的粉是从烘箱出来的特别粘机器,静电厉害,没计量的没办法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wenhy2008 发表于 2010-6-14 16: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设备,新的思路在有机硅行业里的应用还要靠LZ这样的设备厂家和有意愿的下游厂家合作才能搞好。毕竟应用的行业不一样,对设备的要求不相同。LZ发的应用图片应该是在TY拍的,但不知道现在的使用情况怎么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haiwen0903 发表于 2010-6-16 06: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  其看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hzbn 发表于 2010-7-31 17: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zbn 于 2010-12-21 20:49 编辑

隔膜式粉泵03.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hzbn 发表于 2010-7-31 17: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28# defree 直接用真空泵抽的方式人家早就试过了,估计行不通。

该用户从未签到

atinna 发表于 2010-8-3 07: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搞个展示发布会吧,好好策划一下,说不定有突破的;不过东西一定要行,经得起检验。

该用户从未签到

winson 发表于 2010-8-3 08: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感觉还可以,但污染方面不知道怎么考虑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skyline 发表于 2010-8-5 15: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氮气输送应该是比较可行的,在单体装置里,仓泵就是通过气力输送硅粉的,用的也是氮气。计量也不是难题。但是,静电该如何考虑消除呢?炭黑跟硅油都是分次加入的,加油的孔也该留一个。关键是尾气回收这一点。陶瓷过滤器完全可以做到。可以考虑在陶瓷过滤器上加装一套反吹系统,这样带到过滤器的炭黑就可以反吹落入捏合机了。有机会的话好好探讨一下啊。我们马上就要上马混炼胶了,希望能用到你的成熟的设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hzbn 发表于 2010-8-7 11: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zbn 于 2010-12-21 20:53 编辑

39# skyline
陶瓷过滤器会不会过滤阻力太大?我自己试验时用进口的覆膜滤布看起来跑粉的情况不明显.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法,欢迎一起来讨论,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ars3+1 发表于 2010-8-7 21: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39# skyline  
陶瓷过滤器会不会过滤阻力太大?我客户那边以前也考虑过,不过现在还是用除尘滤布的多些,我们自己试验时看起来跑粉的情况不明显.白炭黑存在的形态应该会是抱团的现象,我以前从事过滤分离行业的工作 ...
hzbn 发表于 2010-8-7 11:29

这个话题很热,如此简单的问题讨论这么长时间,说明我们的教育的确是出问题了,楼主是做泵生意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不给客户一个明确的指导。哎,真让人着急嘢。

受保密约束不能给大家细讲,只能给于点到为止:
1. 白炭黑——粉体 非流体物。若想让粉体在管道内流动需加入流动载体,用于硅混炼胶的只能是空气或惰性气体;
2. 泵——粉体泵有多种,隔膜泵是不错的选择,但要选适用于粉体的,而不能选输液的,但用有专用吸粉头的则不限
3. 捏合机——要能承一定的压力,即缸盖要有动力锁紧装置;要有气体释出组件;
4. 气体释出组件——用于粉、气分离。留下粉体,即可放出气体,又不能堵塞组件,(是机电一体化的东西,程控,自造)
5. 计量——视包装物而定,小袋包装不用计量,粉体厂家已经给你计量好了,直接用就行了。大包装(太空包)或散装粉体可用计量斗或粉体流量仪表计量,(超贵的DD,最好不用)。

以上抛砖引玉吧,只能至此了。

有网友提出用真空的方法是很不实用的,特别是大规模生产中故障率会极高,如果没有特别的招数就不要再此方面下功夫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3-11 08:19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wuyuhua0923 发表于 2010-8-11 09: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ddddddddd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hzbn 发表于 2010-8-11 11: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zbn 于 2010-12-21 20:56 编辑

    41# ars3+1
    非常感谢您的指教,又学到了不少东西。
    也许只有部份工艺和设备适用这样的投料方式。我们的泵只是能起到一个输送的作用,其它配套的东西还有待各厂家的技术人员研究,我看过几家我们的用户,设计方法都不一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hzbn 发表于 2010-12-21 20: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来了,回来看看,忙着在做一个新的产品:D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制胶同事 发表于 2011-1-2 17: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东东,很好,有发展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