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daibin124
白炭黑/ 偶联剂补强橡胶的性能研究(转)
作者:肖建斌 ,刘锦春 ,
沉淀法白炭黑作为白色补强填充剂在橡胶工业中应用已有很长时间,它可改善胶料的抗崩花掉块性能,提高橡胶材料与织物和钢丝帘布的粘合性能。与具有相同硬度和耐磨性的炭黑填充胶相比,填充白炭黑可提高胎面胶的抗裂口增长性和撕裂强度[1 ,2 ] ,但白炭黑不能完全替代炭黑,其主要原因是填充胶的硫化特性和加工性能不佳,且硫化胶的物理性能较低,这是由于其较弱的聚合物2填料相互作用和较强的填料2填料相互作用所致,二者都与白炭黑的化学性质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白炭黑填充胶的门尼粘度大于炭黑填充胶,这通常是与填料在聚合物母体中的絮凝程度有关。将白炭黑填料网络化程度降至最低,以获得较好的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能,从热力学观点出发可考虑采取以下两条途径: ①改变聚合物体系,以提高白炭黑与聚合物的亲和力; ②对白炭黑表面改性,以提高与给定聚合物的相容性[3 ] 。加入偶联剂可作为进一步增强聚合物与白炭黑之间相结合的手段,同时可改善白炭黑填充胶的加工性能。因此研究白炭黑和偶联剂用量与胶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对扩大白炭黑在橡胶行业中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实验
1.1 原材料
NR ,1 # 标准胶,海南农垦橡胶公司产品; 高耐磨炭黑N330 ,青岛德固萨化学有限公司产品;白炭黑,牌号ZEOSIL 155 ,罗地亚白炭黑青岛有限公司产品;钛酸酯偶联剂(牌号NDZ-101) 和多硫硅烷偶联剂Si69 ,南京曙光化工总厂产品;其它配合剂均为工业级产品。
1.2 仪器与设备
AI-7000S 型电子拉力机、GT-M-000-A 型硫化仪和GT-7012-D 型DIN 磨耗机, (台湾) 高铁检测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EK-2000M 型门尼粘度计,台湾优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YS-25 型压缩疲劳试验机,上海化工机械四厂产品。
1.3 性能测试
各项性能均按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偶联剂改性白炭黑对NR/ BR 胶料性能的影响
偶联剂改性白炭黑对NR/ BR 胶料性能的影响如表1 所示。
从表1 可以看出,与1 # 配方胶料相比,2 # 配方胶料的门尼粘度明显增大,300 %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减小;3 # 配方胶料的物理性能较2 # 配方虽有所改善,但补强效果不显著;4 # 配方胶料的物理性能均接近或稍优于1 # 配方胶料,尤其是硫化胶的撕裂强度提高,压缩生热下降,这对研究低滚动阻力轮胎胶料具有重要的意义[4 ] 。对比3 #和4 # 配方胶料可见,硅烷偶联剂Si69 改性白炭黑的综合效果优于钛酸酯偶联剂NDZ-101 ,这是由于硅烷偶联剂是与橡胶大分子发生反应,而钛酸酯偶联剂是与橡胶分子链发生缠绕,在外力作用下能自由伸缩,因此硅烷偶联剂的补强效果优于钛酸酯偶联剂[5 ] 。
2.2 炭黑N330/ 白炭黑/ 硅烷偶联剂Si69 并用对NR胶料性能的影响
以白炭黑/ 炭黑N330 并用比和硅烷偶联剂Si69 作为两个配方因子,分别研究它们与胶料各项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第一变量因子X1 取- 1 ,0 和1 水平,分别代表炭黑N330/ 白炭黑并用比50/0 ,25/ 25 和0/ 50 ; 第二变量因子X2 取- 1 ,0 和1 水平,分别代表硅烷偶联剂Si69 用量0 ,215和5 份。试验安排及配方设计如表2 所示,胶料性能的试验结果如表3 所示。
从表3 中的1~3 号配方可以看出,在未填充白炭黑的NR 胶料中,加入硅烷偶联剂Si69 对NR硫化胶的物理性能影响不大,但明显地延长了胶料的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从4~9 号配方可以看出,在填充白炭黑的NR 胶料中,随着硅烷偶联剂Si69 用量的增大,NR 硫化胶的定伸应力、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增大,耐磨性提高,压缩疲劳温升下降。对比1 ,4 和7 号配方可见,随着白炭黑用量的增大,NR 胶料的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能均呈劣化趋势;对比2 ,5 和8 号配方可见,当硅烷偶联剂Si69 用量为补强剂用量的5 %时,随着白炭黑用量的增大,NR 胶料的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能均略有下降,但分别较1 ,4 和7 号配方胶料有所改善;对比3 ,6 和9 号配方可见,当硅烷偶联剂Si69 用量为补强剂用量的10 %时,随着白炭黑用量的增大,NR 胶料的加工性能有所下降,但主要物理性能均有所提高,尤其是撕裂强度增大,压缩疲劳温升降低。
2.3 炭黑N330/ 白炭黑并用比和硅烷偶联剂Si69 用量与NR胶料性能的回归方程式
大量的配方实践表明,胶料的各项性能和配方因子之间呈高度相关性[6 ,7 ] ,该相关性通常采用多项式回归模型描述:
Y = b0 + ΣbiXi + ΣΣbijXiXj ( i , j = 1~ k)
(1) 焦烧时间
Y = 7130 + 2171 X1 + 0117 X2 + 0101 X21-0157 X22- 0166 X1 X2
F 检验结果为: Fc = 3816 , F0105 = 810 , Fc >F0105 ,回归方程显著。
(2) 正硫化时间
Y = 28191 + 14142 X1 - 0141 X2 + 2191 X21-0142 X22- 4128 X1 X2
F 检验结果为: Fc = 3 080 , F0105 = 810 , Fc >F0105 ,回归方程显著。
(3) 门尼粘度[ML (1 + 4) 100 ℃]
Y = 26188 + 3013 X1 - 1116 X2 + 22135 X21+0161 X22- 14106 X1 X2
F 检验结果为: Fc = 4916 , F0105 = 810 , Fc >F0105 ,回归方程显著。
(4) 邵尔A 型硬度
Y = 69178 + 015 X1 + 1167 X2 + 3183 X21-0167 X22+ X1 X2
F 检验结果为: Fc = 918 , F0105 = 810 , Fc >F0105 ,回归方程显著。
(5) 100 %定伸应力
Y = 2103 - 0176 X1 + 0134 X2 + 0180 X21-0117 X22+ 0129 X1 X2
F 检验结果为: Fc = 1512 , F0105 = 810 , Fc >F0105 ,回归方程显著。
(6) 300 %定伸应力
Y = 8146 - 4122 X1 + 1180 X2 + 2113 X21-0154 X22+ 1168 X1 X2
F 检验结果为: Fc = 30 , F0105 = 810 , Fc >F0105 ,回归方程显著。
(7) 拉伸强度
Y = 22109 - 2143 X1 + 4122 X2 - 0133 X21-0180 X22+ 3157 X1 X2
F 检验结果为: Fc = 23116 , F0105 = 810 , Fc >F0105 ,回归方程显著。
(8) 拉断伸长率
Y = 629133 + 62183 X1 - 7133 X2 - 5515 X21+ 6100 X22- 16125 X1 X2
F 检验结果为: Fc = 30316 , F0105 = 810 , Fc >F0105 ,回归方程显著。
(9) 撕裂强度
Y = 89144 - 10117 X1 + 20167 X2 - 9117 X21- 1167 X22+ 14125 X1 X2
F 检验结果为: Fc = 3512 , F0105 = 810 , Fc >F0105 ,回归方程显著。
(10)DIN 磨耗量
Y = 01201 + 01054 5 X1 - 01069 3 X2 -01014 5 X21+ 01058 X22- 01075 X1 X2
F 检验结果为: Fc = 812 , F0105 = 810 , Fc >F0105 ,回归方程显著。
3 结论
(1) 在炭黑N330/ 白炭黑填充NR/ BR 胶料中加入偶联剂,能够改善胶料的物理性能,其中硅烷偶联剂Si69 对白炭黑的改性效果优于钛酸酯偶联剂。
(2) 在炭黑N330/ 白炭黑填充NR 胶料中加入硅烷偶联剂Si69 ,可明显提高胶料的撕裂强度,降低胶料的压缩生热;硅烷偶联剂Si69 在NR 胶料中的用量以补强剂用量的5 %~10 %为宜。
(3) 建立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白炭黑/ 硅烷偶联剂Si69 补强NR 胶料的各项性能,为预测胶料性能及优化配方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 杨清芝. 现代橡胶工艺学[M] .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2312238.
[ 2 ] 游长江. 高性能轮胎用橡胶复合材料应用理论研究进展[J ] .轮胎工业,2000 ,20 (7) :3892394.
[3 ] Wang M J ,Wolff S. Silica surface energies and interactions with model compounds[J ] . Rubber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199164 (4) :5592561.
[4 ] Freund B , Forster F. Low rolling resistance tread compounds[J ] . Kautschuk Gummi Kunststoffe ,1996 ,49 (11) :7742784.
[5 ] 王冬雁. 白炭黑活性剂性能探讨[J ] . 橡胶工业,2002 ,49 (3) :1542155.
[ 6 ] 高齐圣,隋树林,范汝良. 数据处理组合方法在橡胶配方设计回归建模中的应用[J ] . 合成橡胶工业,1997 ,20 (3) :16.
[ 7 ] 刘国柱,高齐圣,孟宪德. 应用神经网络预测橡胶配方的性能[J ] .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1999 ,20 (3) :16.
文章录入:gaoxinwen 责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