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debug
收起左侧

历届“两会”数据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debug 发表于 2006-3-8 08: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再忽悠!

“国内药品的第18次降价正在酝酿中“,事实上,降价药品名单一公布,相关企业就会停止降价药品的生产,这是业内皆知的秘密,百姓不会真正从降价得到什么实惠。看看现在品种繁多的感冒新药吧,其实你花30元买的新感冒药就是原来3元的药改头换面后闪亮登场的,这就是降价与对策的缩影,其它药,也如此。

有一老农守着一片果林,年年施肥打药,就是不结出好果。询问后得知,品种退化了,必须引进新品种或嫁接,才能结好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debug 发表于 2006-3-8 08: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总理的笑和股改信仰

温家宝总理的亲民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而言,总理正直、亲民、厚道的表现莫过于去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的发言了。因为那是第一次,作为国家最高级别领导人的总理坦承我国证券监管存在问题,而此前的低级别监管领导竟无一人有这样的勇气。

  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两会”,股市情形与去年此时大不相同:股改推进过半,“千三攻坚战”成了热门话题。此时,又有记者曝出了温总理的亲民之举,并从中看到了中国股民获得丰收的希望”。

  或许,这便是领袖人格的魅力吧。它能稳定一种情绪,凝固一种期许。而我们当前面对的股权分置改革,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力量。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和转轨漏洞,也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信用在去年一度降至冰点。这不仅不利于振兴股市,不利于金融体制改革,也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向纵深推进。

  然而,有两件事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中国股市。一是温总理在去年“两会”后的“厚道”讲话,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求真务实的政府形象;二是股权分置改革展开,尚福林一句“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当时招来了不少怀疑和反对,但却在坚决推进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给了股市参与者久违的信心,而承认“对价”存在表明的更是一种厚道态度。曾记否,即便股改开始后,反对给予投资者对价的声音也依然不绝于耳。

  笔者是股改的坚决支持者。为什么?因为股改的大方向绝对没有错,在此大是大非问题上如果依然出尔反尔,便等于葬送了中国证券监管的最后一丝信用。

  在这一点上,总理及其领导下的监管层是坚定的,“没有回头箭”的“单边”行动战胜了所谓“辩证法”的质疑,股改才有了今天:包括证券法修订在内的多项夯实股市基础的政策已经出台并开始落实,600多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改或者进入了股改程序,覆盖市值亦已过半,而二级市场股指也上涨了近300点。

  胜利固然可喜。用各种“政策”在面上修修补补多年之后,痛楚了四年多的投资者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本质回归,而厮混了十余年的投资机构也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刮骨疗毒”。

  但现在取得的胜利其中的隐忧也不少。其中最大的一点莫过于投资者对股改最终胜利的怀疑尚未完全打消,悲观者还大有人在。

  “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到中国股市真正步入牛市,不到“政策护卫舰”真正得以撤离,那么股改便不能轻言成功。而1300点一线作为中国股市多年来形成的“政策底”,象征意义强,累积筹码多,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的牛熊分界。

  事实上,也只有踏平1300点这个多空分水岭,“国九条”以来介入股市的投资者才有望获利,长期“蹲守”于股市的投资者才能看到解套乃至赚钱的曙光,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才能被激发出来。

  因此,IPO、全流通等等都不是问题的核心,核心在于,要让投资者看到监管层呵护股市、完善股市、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的决心。

  这是一种对诚信和美好的信仰。有了这种信仰,我们的股市便有可能像美国股市一样,虽有安然、世通风波而魅力不减;我们的股市也才可能摆脱先天缺陷、后天宿命(新兴股市大多经历崩盘),最终真正筑成为“摔不烂的瓷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debug 发表于 2006-3-8 08: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苦笑奸笑或是傻笑恐难有微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debug 发表于 2006-3-8 08: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把“两会”报道弄成了明星盛宴

“两会”报道是中央和地方媒体每年面对的重大“战役”之一。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之日,记者们充分发扬“一不怕踩,二不怕挤”的职业精神,坚守阵地,而明星委员则成了记者重点追逐的对象。3月4日,重庆晨报在显著位置图文并茂地推出了“明星专访”,其中抓拍的照片有“濮存昕满面春风”、“姜昆侃侃而谈”、“陈道明明星风范”等。文字报道则有“杨澜:比电视上还漂亮”、“贾平凹:帮黄宏解除围困”,等等.
从新闻图片上看,姜昆等委员被记者们手里的“长枪短炮”封得严严实实,一个个脸上露出喜悦而无奈的笑容。就特写内容而言,委员们三言两语,穷于应付,新闻含金量低得可怜。纵观整个报道,与“金鸡”、“百花”电影颁奖大会花絮几乎没啥区别。看得出,在一哄而上的明星采访大战中,记者们你推我搡,手忙脚乱,无非是在凑个热闹,根本没有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

   “两会”期间,众多记者“追星”成癖,其实是个存在已久的老问题。当然,他们眼里的明星包括政界、学界和商界的知名人士。之所以年一复一年,“追”而不止,笔者判断个中原因有三:一是某些媒体老总可能认为明星大名如雷贯耳,报道阅读率因此大幅攀升毫无悬念;二是明星开口,大都一言九鼎,报道深度多半不成问题;三是普通代表、委员在公众中缺乏号召力,报得再多也是枉然。
事实果真如此么?我看未必。首先,无论是明星官员,还是明星学者,其言其行平日频频见诸媒体,其中不少人说长道短,实际上也就那么几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观点或主张。即便踏进“两会”会场,也不一定拿得出更有价值的议案或提案来,因而百姓对他们并无更多期待;其次,明星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公私事务缠于一身,不少人深入调研的时间相当有限,有时哪怕在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可往往由于缺乏实践的支撑,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坊间对此早有烦言;再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普通代表、委员没有聚集足够的“人气”,但他们常年工作、生活在基层,经常与普通群众打交道,因而对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正当诉求了如指掌。所以,他们拿出来的议案、提案有时更能真实地反映社情民意。

    在这种语境中,如果媒体一如既往地把镜头对准各类明星,不惜笔墨与版面重复他们那些并无新意,且难避“伪民意”之嫌的言论,一方面可能冲淡、消弭非明星代表、委员所交议案、提案原本具有的政治价值,而且还可能间接干扰中央高层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正确判断乃至行政决策流程;另一方面,如果非明星代表、委员体现民意的舆论渠道被大量“明星访谈”过多占用,公众的合理诉求则可能得不到及时而顺畅的表达。所以,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说,“两会”报道都不应该是一场精英和明星的精神盛宴,而理当成为与芸芸众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开放性传播平台。

该用户从未签到

kgdyww 发表于 2006-3-29 16: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壮大自主品牌

一位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国有汽车公司老总,慷慨激昂,对如何壮大自主品牌汽车很有见地,并呼吁政府和老百姓应该扶持国产车上路,云云。
    令人不爽的是,这位刚刚讲完这些肺腑之言的老总,坐的专车居然不是自己的自主品牌,而是一辆奥迪车。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