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1121|回复: 7
收起左侧

浙江日报随新安化工赴川一行记者 回忆惊心动魄的54小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jzq0922 发表于 2008-5-21 09: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江日报随新安化工赴川一行记者 回忆惊心动魄的54小时
    (05-20)

      本文的作者为浙江日报记者陈悟宪,他应邀到四川卧龙保护区参加新安化工集团熊猫认养活动,途中遭遇地震。

      5月19日14时28分,本报全体同仁伫立在国旗前默哀。作为生还者,我沉痛悼念“5·12”特大地震中的遇难者。随着悲伤的天空中回荡警报、鸣笛、车船、喇叭声,不禁又潸然泪下……
      亲历大地震,我对自己的劫后余生感到庆幸,对无数遇难同胞感到哀伤与悲痛。
      一路走来,我看到了人类与死神抢夺生命的壮举,看到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凝聚力;我感受到了灾区群众的顽强意志,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温暖。
      此刻的我,在远离地震中心映秀的杭州,震中历险的情景历历在目,禁不住双眼噙泪……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08-5-21 09: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2日
    14时28分
    离映秀镇二三公里处
    地震发生瞬间地动山摇,乱石飞滚,车子侧翻,我们全被压在了里面,2个多小时后幸运获救

      我们京浙记者一行,是应邀到四川卧龙保护区参加新安集团熊猫认养活动的。7人中,两位是二十四五岁的女记者,5名男记者中,2位四五十岁。同行的,还有一名来自北京的陆林小姐。
      5月12日午后,我们8人坐上一辆小型商务车,踏上了回成都的公路。

      车过映秀镇二三公里处,正进入两边大山脊之间的山岙中,突然,伴随着一阵雷鸣般的响声,只见前面乱石飞滚下来,纷纷砸在公路上……

      瞬时,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车子右侧便被撞得砰嘭响,左右剧烈摇摆,前后门车窗玻璃迅即被砸个粉碎。

      有人猛喊“快倒车……”我感觉车屁股在转向左侧的路外,便急忙叫司机注意。因为路下是几百米的陡山峭壁,宽阔的岷江。可是,才喊了声“小心,往右倒车”,我便感到一记强力的重击,失去了知觉。

      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车子已向左侧翻,我们全被压在了里面:坐副驾驶位的杭州电视台记者钱国寅被安全带牢牢困住,头陷于方向盘下,人倒倾于驾驶室;中间有3人——底下的是央视记者李彦奇,我压在他的身上,上面是北京晚报记者王成,压着我的头部;后座4人——最底下的是央视记者鞠博,他身上压着中国日报的女记者陈佳,陈佳的上面半压着杭州电视台的女记者周吉,最上面的是陆林。

      我感觉脸上热乎乎的,用右手一抹,粘粘的,才知是有好多血,右眼周围又肿又疼。

      雨下起来了。山上的巨石在不停地滚下,撞击着车子,不时有大小石块砸在头顶的车架上。

      “来人呀,救命啊!……”前面传来钱国寅的呼声。

      “不要怕,司机去叫人了,会有人来救的。”陆林安慰大家。

      “大家别动,车子在路边,要翻下去的。”王成提醒着。

      “啊,谁的脚呀,不要动……”周吉叫着。

      “快用手机呼救!”有人提醒道。我们纷纷摸手机拨号,可是全没信号,110,怎么拨都失灵……

      不一会,大家开始镇静下来。

      我们开始查时间。依据几分钟前有人给我打过电话,我判断,出事时是下午两点半许。

      我摸摸顶上,好像是两个座椅人字型地支撑着;用力往上推,顶上的椅背纹丝不动。右手拐弯摸到一个洞,可以伸出去,感觉进来一些新鲜空气,但扳不动其他的钢铁。

      “难道真的就这样完了吗?”不会的,我希望不会。

      “谁有办法出去吗?”我说。

      “出不去!”

      “动不了!”……

      “关几个手机,别都没电了。”有人提醒起来。

      “陈老师,帮帮我,将我保险带解一下。”我尽量伸过手去,只摸到钱国寅的一只手臂和背部,我捏捏他的手臂说:“男子汉,坚持住,保存体力。”后来我才知道,他伤得好重。

      “大家镇静,我们不会有事的,一定会有人来救的。”几个人相互安慰着。

      可是,就是此时,我们谁也不知道是发生了大地震。我以为是山上在违规开石作业,要么是遭遇了山体滑坡。

      此时我唯一的担忧,是车子被砸挤到路外。否则,翻滚下去就是岷江。

      大家抱着希望,希望有人发现我们……

      一小时过去了。

      两小时过去了。

      公路仍不时在剧烈抖动,石块不时有砸到车上,车子似乎在往外慢移。外面没有一点汽车的声音,没有一点行人的声音。只有塌方声、滚石声、碰撞声。

      我感觉头顶越来越低,车内空间在不断压缩;感觉左边的屁股在麻木,右脚踝有些疼;感觉空气在明显减少,浑身在热起来。

      快到下午5时许,终于陆林听到了外面传来声音……

      “里面有人吗?”一个男川音传入车内。

      在详细询问了我们情况后,3个四川老乡冒着生命危险开始了对我们的援救。重伤的钱国寅首先被救了出去,背至100多米外的公路边。而后,我提议先救后面的3个姑娘。老乡们用简单的工具艰难地在车后面挖开了一个洞,他们在外面拉,我们在里面推,大家相互配合着。与此同时,抢救我们的人多起来了。

      轮到我了。我仰钻到后面,抬起头来,开始往上爬,中间过了一道弯,才S型地钻上去,在他们的帮助下,吃力地爬了出来。

      没有争抢,我们8个人一个个按顺序地被救出车外。我欲留下来帮助救人,然而四川老乡却极力阻止,“这里危险,快走!”

      我收拾起被四川老乡拉出来的一点行李、几只资料袋,拣起地上的钱国寅的一只皮鞋,跷着右脚,搀扶着他断后……

      这是记者遇险的现场一角。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08-5-21 09: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2日

    大客车上避震栖生
    樱桃充饥,椅套作衫,余震惊魂,风雨车上夜

      朝着往回的公路,我们来到约距六七百米的地方。这里是大山的山脊处,少有落石,2条几厘米宽的大裂缝,斜穿公路。相比之下,属于安全的区段了。
      这里,成了我们避震栖生之处。这时,已近傍晚6时。

      我拿起相机,赶拍恩人们的镜头。

      “救命恩人,谢谢你们!……”我们边递烟边握手,向四川老乡千感万谢。

      “不用谢,不用谢……”他们告诉我们,先来抢救是他们3个,后来又来了2个人,是找亲人路过的,已经走了。

      这3位救我们的恩人是:

      顺克富,茂县凤仪镇水西村一组15号;

      梁兴罗,顺妻的姐夫;

      郭小东,小金县两河乡雪山村五组。

      稍微休整了一下,想起行李物品全在车里。我和顺、梁二位走回事发点,希望能取出些东西。

      遗憾的是,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拿不出来。滚石还在下来,风险很大,车子向外更出去了些,压得也更扁了些。呆了几分钟,我们就急急返回。

      天色渐暗。山风骤冷,雨大了起来。

      晚上怎么过?注意到身旁路中间的一辆大客车,我说:“去看一下,能否进去?”

      车门是锁着的,有人挖开一扇窗,几个人一托,李彦奇爬了进去,打开了司机位的车门。

      立刻,大家高兴起来。同伴找遍车内,只有半瓶矿泉水,却意外发现了一小筐樱桃。

      我们先将钱国寅扶上车,又非常小心地将鞠博抬到车内。大客车上,我们8个,他们3个,还是显得有些空荡,但无疑温暖了许多。

      大家拿樱桃来充饥,又解渴,味道好极了。

      我与四川老乡们聊起天来。顺与梁是羌族,这次是运一车莴苣笋去成都卖的。郭是藏族,是送61岁的母亲和1岁多的小孩去成都走亲戚的。

      郭小东送来了一盒酥油饼,足足有十来个。“听说是发生大地震了!”他们三人告诉我们,当时他们的车刚开到这里,我们的司机跑来叫他们去救。这辆大客车上有几十人,也顾自逃走了。

      夜深、低温、雨大。我们有几人只穿一件薄薄的单衣、单裤。有人看中了椅背的布套,解下来,将两个打几个结,套在身上。

      车内外漆黑一片。岷江两边山上,不时传来轰隆隆的滚石声,巨石挟着泥沙,加速度下冲,发出猛烈的撞击声,或者进入滔滔的岷江中……听来令人不寒而栗。

      “找找车上的电灯吧。”有人提议。几个人前按后揿,终于开亮了灯,大家一阵惊喜。借着灯光,我们给鞠博整理了一下棉被,给钱国寅喂了点水。为防电池用完,又马上关了灯。

      忽然,车子又开始摇晃。王成叫起来:“下去看看,路面裂缝有没扩大?”

      我马上起身,开亮车灯,围着汽车用手机的亮光仔细察看。整个晚上,我下车察看了3次。

      5月13日14:35。在变形的车厢内寻找物资。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08-5-21 09: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3日
    安“家”岷江沙滩上
    在荒凉疮痍、举目无亲、音讯隔绝的大山区,终于得知:我们处在“震中的震中”!

      5月13日。雨。余震仍然不断。手机信号仍无。
      公路边的一小石牌,上标“213/1010”。我仔细地看了看,发誓一定要将它刻在心底里去。

      这就是说,我们地处213国道线,1010公里左右。

      这里,属于四川省阿坝州,距汶川县的映秀镇二三公里,距都江堰市50多公里。

      往映秀方向,60米开外,就是雄伟的百花大桥。我们走到断桥上,看到桥面离河高达三四十米,几个粗大的乳白色圆型桥墩横断在下面溪畔。昨天我们被救出时,此桥就轰然倒塌。桥头碑文表明,此桥长505米,建成于2004年底。

      在路边,发现了七八个山东大萝卜。我们将它拣了回来,以备不时之需。偶尔有三两路人进出,我们便上去打听消息。确证,一直要到都江堰,手机才可能有信号,公路才可能通!

      7时多,与我们同住一晚的穿红衣的小伙子,执意要启程赶路去成都。他是昨天傍晚我们收留下的,“国美电器”的员工。

      考虑到当时的环境,我们8人三四人重伤,没法一起行动。于是,提议写个纸条,请红衣小伙传递信息。

      我找了张纸,匆匆写了一段话。大意是:我们自卧龙采访返回至映秀附近遭遇地震,现在213国道1010公里百花大桥处,急盼救助。下面,是8人的姓名、电话和单位名称,请他一到成都,务必帮助打电话,并找有关部门。

      小伙子笑了笑,红红眼,走了。大家目送着他急急上路,眼里充满着期盼……

      几个人几乎一天没喝水。岷江水浓黄,沆洼水浑杂。不知什么时候,顺、梁兄弟弄来了3小瓶水,递给我们喝。

      9时多,郭小东又给我们端来一盒鸡蛋。

      在这荒凉疮痍、举目无亲、音讯隔绝的大山区,我们有酥油饼,有鸡蛋,有樱桃,有“特制”矿泉水,有高大宽敞的“房车”,我们拥有一个羌、藏、汉3个民族,13个人的温馨大家庭,实在太幸福了!

      鉴于余震不断,塌方难防,怕公路上不安全,大家考虑后,最终决定搬家到这沙滩上。

      大约下午3时多,我与顺、梁兄弟再次赶往事发地。我们的车子全散了架,车上压着大小石头,后半部已悬出路外,用手一拨,右后轮掉了下来。路上的巨石比车子还高。

      顺、梁兄弟小心地在车、石之间爬来爬去,寻找我们的东西。费了好大劲,只拉出两条棉絮,和一些男女的衣服。

      “陈老师,过来一下。”郭小东叫我。我连忙过去,进到他的小车内,听到了收音机响!原来,他找到说明书,终于打开了收音机。就在昨天,他还不懂怎么用呢。

      “汶川发生7.8级特大地震!”(18日晚改稿时,知权威部门已修订为8级)

      啊!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我们正处震中的震中(四川的震中在汶川,汶川的震中在映秀)!

      我急急回到货车上,告诉大家:温家宝总理已奔赴灾区;此次震级、强度远超过唐山……

      大家终于明白过来。

      这天,来往的路人渐渐增多。他们有的是从都江堰进山来找寻亲人的,已走了十多个小时、100多里,有的是从映秀方向逃出来的。我们不时拦住一些人,细细打听:这里到都江堰,足足50多公里,很多路段遭滚石、塌方填埋阻塞,泥石流、余震不断,不知道哪天能通车。继续在此呆下去等援,这么多人的食物怎么办?

      羌、藏兄弟们准备明天出发。

      我与李彦奇主张同行,采取主动!8个人,能行动的一起走,留下食物给伤重的人。出去以后,尽快救援留下的人。

      5月14日6:41。告别前,大家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面朝成都方向拍个合照。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08-5-21 09: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4日
    213国道徒步11小时
    过泥泞山道,爬千米陡坡,我们向生的地方靠近

      大雨,直到后半夜才慢慢停歇。
      鸟儿的叫声,告诉我们,5月14的太阳可能要出来了。这是几天来第一次听到鸟鸣。

      我们少量吃了点东西。留下一只多酥油饼,大半盒鸡蛋,放了些莴苣笋,还有萝卜,给受伤留守的人。我们保证:一定尽力找人来快速营救他们!

      告别仪式简单而庄重。大家面朝成都方向拍了合照。握手,拥抱,周吉甚至哭出了声,这是我们8人第一次有人哭泣流泪!

      7时。我们大小10人,按计划准时出发。离开沙滩,走向公路下面的小道。

      这时,往来行人大量增多。人们相互礼让,没一个抢道的。路上,要么是泥石流,泥泞不堪,深一脚浅一脚,要么是乱石堆,滑溜而锋利,有的地方大如小山。

      淤泥路早已被人踩得粘胶似的,走不了几步,我一只鞋便陷入其中,绑紧了的绳根本不起作用。

      前面没路了,看到的只是一座石山。我们只能绕道往山上爬。上山没有路,而是山壁,坡度在75以上,估计斜高近千米。由于爬的人多,山壁显得异常的滑。我们手脚并用,亦走亦爬,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们你扶我,我托他,他拉她,自发地互助着,向着山上……

      上得四五百米,早已是气喘不已。回头看看下面,双脚发怵,往上望望,公路还是高高在上。越往上越陡,连锋利的茅草也被抓紧得只剩少量的短杆。一位姑娘想直一下身子,一看到下面,上身就往下仰,她急忙靠向山壁,顿时粘上了一身泥。大家知道,只能向山贴,不能向下摔,否则会连累一大串呀。终于,我上了公路。心似乎要跳出来似的,浑身湿透,皮鞋破了,包上也全是泥……

      8时12分,我们总算看到了路旁的房子。这是我们从12日卧龙出来后,第一眼看到房子啊!

      一路下去,人越来越多。人们相互打听着,说到大难不死,庆幸着,祝福着;说到路上毁坏的汽车、遇难的人,周围夷为平地的村镇废墟,又不胜唏嘘……

      9时许,我们看到了警察;又过了3个多小时,12时25分,终于在公路上遇到了大队的解放军。他们正坐在路边休息午餐,看得出,是急行军过来的。

      “那3位同伴马上会有救了!”我在心里默想着。果然,几天后,我们得知:14日下午,有部队将他们救助,送到了映秀镇。

      下午1时半,来到漩口派出所紫坪执勤点。碰到几了阿坝州政府的领导。听了我们死里逃生的悲喜遭遇,他们不禁也流下泪来。

      稍走片刻,不知不觉间,我们进入了隧道。由于没电,隧道一片漆黑。地面上多有从顶上震落的水泥石块,我磕磕绊绊走出隧道,找寻有关标记,在纸片上抄录下“友谊隧道,长963米”几字。

      这里是阿坝州与都江堰市的交界处。我看看表,下午2时05分。

      走了7个钟头,我们已进入了第一目标地。路上,我们碰到几个穿警服的人,便停下来询问。其中一名年轻官员表示,可以提供与家人联系的方便。他蹲下来,架起卫星电话,“只给打一个,我们要赶路。”他为陈佳拨通了北京的电话,陈佳抓紧与妈妈讲话,并将我们几人的电话号报上,要求妈妈帮助联系报安。这位官员告诉我们,他是交通部的。

      公路两边日显繁华景象。店铺、小摊多了起来。

      不过,都江堰市这边的公路,也是险情不少。公路上,也不时见到山体滑坡、塌方的严重路段。被砸碎的汽车,横直其间,一辆小车的司机,一只手伸出窗外,白白的没了血色……

      我们于下午4时多到达一处盘山公路,绵延好几公里山体滑坡,道路中断,大小各式汽车成排成队。

      警察告诉我们,此处离都江堰已只有五六公里了。

      走过大桥,我们迈上了平坦整洁的大马路。穿越跨江的铁索大桥,路旁不时有招呼“请喝口热茶”、“来喝碗稀饭”……他们、她们,都是自发的,免费的。

      越往城区走,志愿服务者越多。在一个交通管制点,警察为我们叫了辆小货车,“这是免费的”,他抛过来一句话。不一会,我们便到了都江堰的市中心。这时,已是下午6时多。

      手机信号有了,顷刻间,几天的信息争相涌出,几乎挤爆了我们每个人的手机……

      15日上午,经我再三邀请,3位恩人来与我们相聚,共进午餐。我们敬以水酒,再致真心的谢意。我翻遍口袋,用600元钱给他们敬送了3条香烟。我们相约以后经常联系,永为亲友……

      16日晚,我平安回到了杭州。

    该用户从未签到

    carterhe 发表于 2008-7-9 22: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民大团结

    全民大团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后来者 发表于 2008-7-28 16: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灾难下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这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的生命力,愿中华民族日益强大,生生不息!

    该用户从未签到

    zsmdoudou 发表于 2008-7-31 08: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忘记伤痛,重建家园!!!!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