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评审委员会审议、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决定授予程义云(华东师范大学)、关正辉(西北大学)、金一政(浙江大学)、李震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涛(大连理工大学)、聂舟(湖南大学)、汤平平(南开大学)、王博(北京理工大学)、袁荃(武汉大学)、赵远锦(东南大学)2015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中国化学会向获奖者及其单位表示衷心的祝贺,希望获奖人再接再厉,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获奖人及其成果介绍

程义云 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
主要研究树形高分子化学,针对高分子基因载体、药物载体开展系统研究。提出氟化修饰方法用于提高多种高分子载体的基因转染效率,制备了一系列新型肿瘤微环境或外源刺激响应的药物载体,并将多维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树形高分子药物输送系统的表征分析。 程义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6月出生。本硕博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今在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J.Am. Chem.Soc., Angew. Chem. Int. Ed.等高水平刊物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70多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关正辉 教授 西北大学
关正辉教授扎根于我国西部,主要从事有机化学中新反应、新方法等基础理论研究,探寻碳氢键羰基化、酮肟/烯胺环化合成含氮杂环的方法学,拓展芳胺/烯胺/酮肟的新反应类型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关正辉教授,1981年2月出生。2004年获兰州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兰州大学和美国罗格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后任职于西北大学。自独立工作以来在J.Am.Chem.Soc.、Angew.Chem.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曾受邀参加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第8届、第9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并作分会邀请报告。荣获了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012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3年陕西省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4年首届陕西省化学优秀青年奖、2015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2016年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等荣誉。  金一政 特聘研究员 浙江大学化学系
主要研究溶液工艺光电材料(如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相关的材料化学、器件工程与器件物理等问题。 金一政特聘研究员,1982年10月出生。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英国Sussex大学获博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Cavendish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10月至今任职于浙江大学。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子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等项目。在Nature、J. Am. Chem. Soc.、Adv. Mater.、Nano Lett.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SCI引用1800余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工作(与彭笑刚教授合作)入选2014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李震宇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研究领域为理论与计算化学,主要致力于开展面向材料物性与生长反应过程的理论设计与计算表征,近年来在石墨烯生长机理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李震宇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9月出生。1999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获学士学位,200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随后在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从事博士后工作,2007年至今任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迄今发表SCI论文110余篇,引用2800余次,H因子为26。三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应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20余次。先后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唐敖庆青年理论化学奖等荣誉。  刘涛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围绕信息存储领域科学问题,主要从事分子基磁性材料的合成与功能研究,尤其关注利用外界刺激(如光、热)对磁性能的调控和优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光磁材料研究方向。 刘涛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9月出生。曲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日本九州大学先导物质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今任职于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国内的研究成果,迄今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2项,获得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入选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聂舟 教授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主要从事生命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围绕功能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传感新方法开展系列工作,并取得重要创新成果。 聂舟,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10月出生。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美国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至今任职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近五年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SCI论文40余篇,论文他引1300余次。五年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973子课题2项。个人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并曾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卢嘉锡优秀导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以及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  汤平平 特聘研究员 南开大学
主要研究新药开发为导向的天然产物全合成以及氟化学。首次实现高效、高选择性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Schilancitrilactones B 和 C的全合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几种新的氟化方法,可以实现复杂分子的后期氟化反应。 汤平平特聘研究员,1980年12月出生。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后任职于南开大学。在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等国际一流化学类期刊上发表论文22篇,申请专利2篇。2012年破格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以及天津市青年千人计划。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