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472|回复: 1
收起左侧

赛维LDK等4家多晶硅企业出手反击美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天晴了 发表于 2012-2-17 12: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远来看,无论技术还是光伏发电成本都没有给多晶硅价格持续走高提供支撑,即便“双反”获批,也难以扭转多晶硅价格长期走势;所以,上游企业无需通过“双反”申请,促使多晶硅价格持续回升   不论是作为对美国商务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相继发起针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一种回应,亦或仅是巧合,去年11月25日,我国商务部已公开发布了“对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的部令公告。
  时隔3个月后,媒体对美国“双方”调查的关注已不如从前,在过去一年中饱经沧桑的光伏业也渐渐展现出了回暖的态势。
  然而,就在这一切看似风平浪静之时,根据媒体报道,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环节,洛阳中硅、江苏中能、陕西天宏、赛维LDK等4家企业已于1月下旬向中国商务部正式提交了申请,要求对美国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目前,这一消息已得到了包括4家企业在内的相关权威人士证实,江苏中能某不愿具名的高层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我们这也是为了配合下游光伏同行,是对美国‘双反’的反制行为”。
  但相对于此,处在光伏产业链下游的硅片、电池、组件厂商却似乎并不“领情”,在他们看来,“若中国商务部真的采取贸易手段制裁美国多晶硅企业,势必将减少这些企业原材料供应的选择性,从而增加生产成本”。
  如此看来,光伏产业上下游观点的不统一,叫人难免发出疑问,这究竟是一次团结一致的对外宣战,还是一场围绕多晶硅价格展开的暗战?
  接近赛维LDK的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虽然表示对此并不了解,却也介绍,“由于我国集中了约全球67%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加之我国国内生产的硅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技术、质量日益提升,未来,国内的硅片将较国外的硅片更具竞争优势”。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上游企业无需通过“双反”申请,促使多晶硅价格持续回升。
  多晶硅企业期待价格回暖
  曾几何时,受光伏产业声名鹊起,相关概念股遭遇市场爆炒的影响,作为光伏组件主要原材料的多晶硅价格一度上涨至500美元/公斤的天价。然而好景不长,自2008下半年开始,多晶硅价格掉头向下,2011年更是加速下跌,如今已至30美元/公斤下方。
  此后,正如人们知晓的那样,过山车般的价格浮动对光伏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那些曾迫于原料成本压力,携巨资投入成本优势明显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企业(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多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种,而在薄膜电池的三种技术路线中,除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需要一定多晶硅原料外,碲化镉、铜铟镓硒则不需多晶硅),在遭遇随之而来的多晶硅价格“跳水”后,又令他们再次陷入了尴尬境地。
  除此以外,如今已至30美元/公斤下方的多晶硅价格更严重制约了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他们的生存。
  某券商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多晶硅需求依靠进口居多,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首先是,国外多晶硅产能较国内大。
  其次,在产能与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国外多晶硅生产成本一般在20-30美元/公斤的范围内,较国内更具成本优势”。
  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的多晶硅进口量在5000吨以上,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来自美国的企业。
  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高层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状况的存在,他介绍,“在多晶硅产能方面,国外明显较国内更大,因此也意味着国外多晶硅较国内更具成本优势”,此外“国内多晶硅的生产成本约为35美元/公斤,然而目前多晶硅均价已降至30美元/公斤以下。这造成大批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停产甚至倒闭。因此,这些企业对多晶硅价格的回升是十分期待的”,他补充道。
  下游“反对”双反美产多晶硅
  对于我国4家多晶硅企业向商务部提交“对美国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请,究竟是出于对美国“双反”调查的反制目的,还是出于促进多晶硅价格回升的考虑,几乎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硅片、电池、组件等下游生产商均表示“不便评价”。
  虽然如此,一些光伏下游企业却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示了对4家多晶硅企业向商务部提交“对美国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请的“反对”。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特别助理、法律顾问陈卓此前就曾透过媒体表示,在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期间,美国当地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实际上是在积极帮助中国企业游说美国政府的。
  接近美国“双反”调查的中方律师也介绍,在美国,像MEMC这样的多晶硅巨头比中国企业还积极,他们在不断游说美国政府,希望不要立案。“人家一直在帮着中国的光伏企业说话,而国内则为了反制,拿多晶硅开刀,那么那些友好的企业一并遭殃,到时候中国光伏行业和美国光伏行业就真正对立起来了。”该人士说。
  上述券商分析师向记者介绍,“2012年春节后,进口多晶硅及硅片价格有回温趋势,国产多晶硅报价个别企业上调了10%。其原因主要是,人们预期在德国政府光伏补贴下调前,会出现新一轮抢增安装量,这将有利于第一季多晶硅需求热度的维持”。
  但与此同时,正如接近赛维LDK的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述,“2012年1月起,太阳能市场已经开始明显地回升,一线和二线太阳能企业都出现订单量和生产能力利用率双双提高的利好情况。太阳能产品价格一直在稳步上涨”。
  “那些几乎覆盖光伏全产业链的巨头企业,更希望多晶硅价格下降,相较生产多晶硅,其光伏组件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该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补充道。
  此外,他还特别指出,“长远来看,无论技术还是光伏发电成本都没有给多晶硅价格持续走高提供支撑,因此,即便商务部最终批准了此番‘双反’申请,也难以扭转多晶硅价格长期走势。更何况,考虑诸多因素,商务部否决这一申请的可能更大。所以,上游企业无需通过‘双反’申请,促使多晶硅价格持续回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天晴了 发表于 2012-2-17 12: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光伏上市公司深陷多晶硅亏损
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的新引擎,中国也将目光聚焦于这一领域,力图在全球产业链中提升竞争力。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一些新兴产业很快暴露出老模式的各种弊端———缺乏科学规划、缺少关键技术、市场内生配置能力薄弱、低水平重复建设。
  为探求背后的原因,避免新兴产业“穿新鞋走老路”,使中国新兴产业获得一个国际化的竞争视野,本报特别选取光伏产业这一样本,推出了“光伏产业发展透视”系列报道,在反思现阶段光伏产业发展模式危机的同时,探求新的竞争模式以适应新能源产业国际化竞争。这组报道将分三期刊发,今天刊出第一篇,敬请读者关注。

  进入2012年,曾给投资者无限想象的光伏概念股仍无法改变业绩大幅下滑的命运。截至1月31日,包括江苏阳光(3.00,-0.06,-1.96%)、向日葵(10.720,-0.40,-3.60%)、拓日新能(10.70,-0.21,-1.92%)等光伏概念股相继发布2011年业绩“变脸”预告,其中,拓日新能宣布亏损幅度或达250.62%。同时,一些“涉硅”上市公司试图以停产检修、出售资产等方式熬过难关。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去年11月底,80%的多晶硅企业已经停产。受产量增长及下游需求有限双重因素的影响,2012年多晶硅价格难现转机,需求增速放缓已成定局。

  深陷泥潭

  多卖一公斤就多亏56美元

  近日,江苏阳光发布去年业绩预减公告,称其去年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80%以上。公告称,报告期内,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煤价上涨、2011年下半年起多晶硅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公司2011年净利润大幅度下降。据介绍,江苏阳光的多晶硅生产成本约为60万元/吨,也即为87.85美元/公斤。多晶硅目前售价已不到32美元/公斤,江苏阳光每生产一公斤多晶硅就亏损56美元。

  其实,江苏阳光原本是全球最大的毛纺面料生产商,受2007年高达250%利润的多晶硅项目吸引,才在2007年8月28日投资15亿元,加入的“多晶硅”俱乐部。这就是曾带给投资者无限想象的光伏概念股目前遭遇的真实写照之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报告指出,随着去年3月份意大利补贴政策出台及欧洲各国需求减少,全球光伏市场急转而下,下游产品一路暴跌,导致多晶硅价格飞速下降。去年6月底,多晶硅价格已由4月初的70万元/吨下滑至40万元/吨,跌幅超过40%。下半年,受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影响,欧美银行放贷标准收紧,欧美太阳能企业陆续倒闭,光伏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随着下游用户纷纷减少采购,多晶硅价格继续走低,于去年10月份跌破了自金融危机以来25万元/吨最低值,并连续刷新历史新低。据统计,去年全年多晶硅均价为4 6万元/吨,同比下滑14.8%。

  如今那一批“涉硅”上市公司,从“有硅为王”摇身一变为“谈硅色变”。截至2012年1月31日,各家A股光伏概念股相继发布2011年业绩预告。除江苏阳光外,天威保变(11.02,-0.36,-3.16%)母公司也预计盈利下降超过90%,向日葵预计盈利下降90%,航天机电(7.17,-0.17,-2.32%)盈利将下降90%,超日太阳(12.80,-0.37,-2.81%)预计盈利下降65%,拓日新能则宣布亏损幅度或达250.62%。

  全面停产

  准入名单上企业大部分停掉生产线

  如此惨淡的结局并不是没有征兆。早在去年9月份,全国40多家已投产多晶硅企业中有一半已停掉全部生产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就曾预计,到去年11月底,国内将有9成多晶硅企业进入停产状态。而不少上市公司却在此前刚刚宣布他们的扩产计划。如特变电工(8.06,-0.21,-2.54%)宣布投入72亿元在新疆建设一个规模高达1 .2万吨的多晶硅项目;天威保变则发行16亿元公司债,以推进两大主业之一的新能源业务发展。业内分析师称,当时这种大张旗鼓的逆势扩张让广大投资者甚至业内人士都着实看不懂。

  就在2011年底的关键时刻,多晶硅行业的政府准入门槛又产生了。2011年12月14日,工信部公布首批多晶硅行业准入企业名单,希望以准入名单出炉为契机,对龙头企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同时推动光伏全产业链的市场准入机制,以促进产业深入整合。

  记者查阅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发现,2011年11月11日,天威保变公告宣布,其子公司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已于近日停产进行临时检修。而该子公司由天威保变、岷江水电(5.62,-0.17,-2.94%)和川投能源(11.48,-0.15,-1.29%)(托管)各参股51%、14%、35%。此外,新光硅业、乐电天威等多晶硅企业也已停产。记者统计发现,截至去年年底,20家准入名单企业中除洛阳中硅、宁夏电力等一些地方国企未宣布停产外,其他企业多晶硅项目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停产状态。至此全国多晶硅企业基本全面停产的事实已成定局。而巨幅的业绩变脸带来股价的不断下跌,使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需求低迷

  预计今年增速放缓三成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数机构认为,2012年才是全球光伏市场的真正考验。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显示,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我国西门子(微博)法多晶硅已建成总产能达13 .4万吨/年,同比增加54 .2%,而产量为7 .3万吨,同比增长72.4%。尽管去年11月后国内大部分多晶硅厂停产对四季度产量构成一定影响,但江苏中能硅业、洛阳中硅、赛维LD K、亚洲硅业等几个主要大厂仍按正常进度进行生产,支撑了国内70%的供应量,使得2011年总产量依然达到了年初的预测值。而如果算上物理法及硅烷法多晶硅,国内多晶硅总产量可能将接近7.7万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报告认为,除目前13 .4万吨/年的已建西门子法产能外,我国还有9.6万吨/年的在建产能,保守估计2012年底我国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7万吨/年,产量8万至9万吨。而如果目前的停产风波只维持到今年1季度左右的话,则全国多晶硅产量很有可能攀升至10万吨以上。这是供给。

  从需求来看,上述报告显示,虽然目前电池片的确切产量尚未出炉,但根据推算,2011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片产量大约为1 8 G W至20G W,较2010年的14.1G W增长28.6%至41.8%。以目前1G W电池产量平均消费6500吨多晶硅来推算,2011年,我国多晶硅消费量为11 .7万吨至13万吨,同比增长57 .6%。截止到2011年12月底,我国多晶硅厂商库存为4000吨,较三季度末的5000吨有一个小幅下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预计,由于目前下游市场仍有8G W左右的电池片库存,且国内一线电池片和组件大厂已基本达成扩产目标,2012年多晶硅消费量增速将放缓至30%左右。

  从企业反馈的消息显示,尽管节后国内开工的多晶硅企业依然不足20%,但受2011年下半年多晶硅价格飞速下跌的影响,三氯氢硅价格已从高峰时期的10500元/吨滑落至6500元/吨至7000元/吨左右,使得多晶硅原料成本下降了3 .5万元/吨至4 .5万元/吨,再加上不少企业蒸汽成本及人员福利下降,目前多数多晶硅企业综合成本已同比下降5万元/吨至6万元/吨,达27万元/吨至29万元/吨左右。不少企业表示,如果后市价格能够涨到30万元/吨以上将会重新恢复生产。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认为,多晶硅停产风波并不会持续过长时间。但受产量增长及下游需求有限双重因素的影响,2012年全球多晶硅价格很难出现较大涨幅,全年均价预计将在40美元/千克至50美元/千克左右。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