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瓦到中国来开厂,不可能是为了来和本土企业打价格战的。
其实也没有什么价格战好打,因为目标市场完全不同。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在一个迅速扩张的市场上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是必须的,也是全球布局必须的,否则还叫什么跨国公司。
他们并不会因为本地生产而降低价格,相反,保持价格/利润水平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和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基于本地化而带来的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相对于进口的物流效率的极大提高、客户库存水平的有效控制、以及技术服务的精细化,将是他们用以保持价格的附加好处,当然,保持价格的最大优势在于技术领先和品质稳定。
另外,作为公共公司,任何投资都要摊开暴露在股东面前。对于管理层而言,如此重大的决策不可能是心血来潮,更不可能为了杀价而来中国。正是基于风险-效益平衡考虑,才让道-瓦这两个世界有机硅市场上的主要玩家/对手走到一起。你能想象星火和新安合作开厂?是合作,不是合并。
张家港的单体产能,在满足了道-瓦各自的下游产品需求后,不见得还有多少富裕。可以说,与国产单体的直接竞争将并不会如想象那样激烈。这对于国内单体而言,反而是利好,前期由反倾销支撑的坚挺价格,现在仍然会由张家港顶着、引领着。道-瓦由此巧妙地以少量的单体却获得了定价权。因此,定价权不见得天然落到产能最大者身上。相反很多时候巨大的产能反而让人失去定价权,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产能过剩”。
但是,毕竟张家港有那么多产品投入了市场,虽然其中有一部分是替代了原来进口的那部分。但是,其增量还是相当可观的。消化增量主要是靠挤占下游竞争者的市场份额。而其最大的潜在对手,不是国内的下游厂商,而是迈图、信越、蓝星(进口部分)。也不能说国内厂商就能置身事外,因为巨人们的战争还没有打到“低技术门槛、低价格”这个层次。那些有点技术含量的国产高端,就要注意了。 |
评分
-
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