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业领衔打造千亿元产业
徐州在发展新能源方面不仅力度大,而且速度快。“江苏中能硅业2006年开始建厂,无论是建设速度还是投入运营时间都是非常快的。”当地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江苏中能硅业仅用14个月便完成一期项目建设,2007年9月即投产运营,并且当年开始销售。
在杨山路66号江苏中能硅业总部所在地,乘坐太阳能车,绕过落地玻璃幕墙装饰的总部大楼背后,便进入了一个花园式厂区。穿行其间,两旁可见高高矗立的各种装置和设备,机器不断在耳畔鸣响,而空气中却几乎闻不到什么异味,也很少见到工人。
据了解,在这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任何外来参观考察者均不准进入车间内部,只能在外面的厂区行动,之所以这样做据说是为了保守技术秘密。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江苏中能硅业公司行政部经理黄志阳表示,该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氢化系统是国内首创、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四氯化硅处理专有技术,全部实行闭环运行,消除了生产多晶硅副产品难以处理的难题。由于关键技术的突破,不但解决了环保和节能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多晶硅生产单耗、生产成本与国际领先水平竞争的实力。
李亚军表示,早在2007年,徐州市就提出将能源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的构想,即2012年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他预计徐州传统能源产业到2012年产值将达到200亿元。这就意味着新能源产业将承担起打造千亿元产业的重任。
他分析说,由于徐州生物质能、风能产业规模目前还比较小,上述目标将主要依赖光伏产业的发展实现。虽然他对当地光伏产业“上大下小”,即上游多晶硅发展快规模大,下游光伏电池组件发展慢规模小有些担心,但他还是充满信心。
他说,打造千亿元能源产业,徐州一种途径是必须要往下游做,也就是说必须加快产业链延伸,将下游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另外一种途径是大力招商引资,将外面的新能源巨头“请进来”。后一种途径将比依靠自身扩大产能、滚动发展更为快捷。
江苏中能硅业公司行政部经理黄志阳告诉记者,该公司去年销售收入近40亿元,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多晶硅价格下降,今年上半年完成销售额15亿元,但进入下半年以来,市场明显好转,公司产量一直在增加,下半年增产已成定局,今年的销售目标是40-50亿元,争取超过去年。
江苏中能硅业2吉瓦硅棒硅片项目目前进展顺利,预计不到一年就可以投产,可创年产值150亿元。这意味着一年后徐州新能源产值可能将超过传统能源所创造的产值,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目前江苏中能硅业已经建成投产的5条多晶硅生产线,产能达到1.8万吨,到2010年,将达到2.1万吨,仅多晶硅一项就可以实现产值120亿元左右。
前不久,“两岸新能源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徐州举行。据透露,徐州市有关部门与光伏巨头台湾强茂公司正在进行洽谈,后者有意选择在徐州投资建厂。此外,艾德太阳能目前也正在扩大产能,新建200兆瓦工程预计今年11月投产。
经历过金融危机,黄志阳对光伏市场更加看好。“现在市场需求日渐旺盛,已经不仅是回暖,而是有了一定的热度。”黄志阳说,江苏中能硅业将进一步加大投入,继续巩固和提高多晶硅的产能规模、产品品质,同时积极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向应用领域拓展产品链。随着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徐州打造千亿元能源产业的目标“完全有可能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