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1490|回复: 8
收起左侧

龙凯锋.格俄冲突,鹿死谁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jzq0922 发表于 2008-8-11 09: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发生了战争冲突,在新闻里,我们大家都看得到局势的发展,在此就不阐述。我所思考的是这次事件发生的特点、各方的意图以及事态发展的预测。今晚就这个格俄冲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格俄冲突的特点
        1.格鲁吉亚主动,俄罗斯被动。

        从新闻中可以看出,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实施了主动攻击,并宣称已经控制了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这说明格鲁吉亚是有准备的挑起战争冲突。
    俄罗斯在格鲁吉亚主动攻击时,也迅速做出了反应。说明俄罗斯也是有这个预案的。毕竟南奥塞梯的矛盾一直存在,时刻处于战争爆发状态。俄罗斯不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战争预案。
       2.时机敏感。
        这次战争爆发,是在奥运会开幕的时刻发生的。奥运期间,各国一直主张休战。
    格鲁吉亚在奥运期间,发动主动攻击,说明抱有很大的侥幸心理。
       3.实力不对称。
        俄罗斯作为一个强国,格鲁吉亚作为一个军事弱国,双方无论从军事还是政治、经济等方面来说,都是不对称的。
        4.所涉及的主要力量。
        格鲁吉亚的背后的支撑力量是美国和欧盟,南奥塞梯背后支持的力量是俄罗斯,当然,我们中国也牵涉其中,在政治上我们可以作为俄罗斯的支持者。
       这深刻说明了南奥塞梯的矛盾,不只是俄和格的矛盾,而是一个大国争夺战略要地的矛盾,是大国地缘政治战略交锋的一个点。这也决定了未来南奥塞梯矛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二、各方的战略意图
        1.美国的战略意图。

        格鲁吉亚作为一个小国弱国,敢挑战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上次居然敢扣留俄罗斯的导弹和武装人员,说明格鲁吉亚有所持。
        格鲁吉亚的作用,在美国眼中并不大,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利用格鲁吉亚来牵制俄罗斯,把格鲁吉亚作为卒子,制约俄罗斯的发展和南下高加索战略。但是因为格鲁吉亚的力量太弱小,根本无法担当制约和消耗俄罗斯的重任。所以这张牌打的时候,要适时适度。适时就是在合适的时机大,否则可能被俄罗斯吃掉。适度就是主要发挥政治作用,换句话说,主要是用来恶心俄罗斯的,搞臭俄罗斯的国际形象,挑起前苏联各国对俄罗斯的警惕和戒心。
        二是利用格鲁吉亚,挑起俄罗斯和欧盟的矛盾。关于这一点,我在一些文章中提出过,美国在想尽一切办法,挑动俄罗斯和欧盟的矛盾。而科索沃独立、南奥塞梯问题和中东欧反导问题,都是挑起俄欧战略冲突的引子。
       目前的战略态势下,美国急需要打击欧元,要打击欧元,就需要挑起一场战争,科索沃和格鲁吉亚都是可能的选择。
        所以,美国此时唆使格鲁吉亚主动攻击南奥塞梯,说明其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挑起俄欧的战略冲突,甚至是北约和俄罗斯的战略冲突。
       2.欧盟的战略意图。
        对于欧盟来说,法德有难言之隐。因为欧盟中法德的战略意图并不代表欧盟的战略意图。欧盟中小国多,这些小国在国家安全上,大多宁愿依赖美国也不会依赖法德,主要是地缘政治战略因素和历史矛盾决定了这种战略思维。
        对于格鲁吉亚来说,涉及到欧盟未来里海能源安全,涉及到管道走向,所以欧盟会关注格鲁吉亚。
        从某种程度上讲,欧盟中法德目前也不想和俄罗斯进行对抗,这说明了欧盟中有战略野心的法德,其对格鲁吉亚的战略支持的力度和决心并不大。

       这是俄罗斯可以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对欧盟要进行适度的拉拢和分化,避免欧俄矛盾的激化。
        这种决心和力度,在美国极力挑动的情况下,在美国想打击欧元的战略态势下,欧盟对格鲁吉亚的战略支持应该是可以用政治手段化解的。
       3.俄罗斯的战略意图
        对于俄罗斯来说,恢复前苏联的版图和势力范围,是其持久奋斗的目标。最近,俄罗斯展现全球军事存在的战略态势,说明了俄罗斯称霸的战略思维并没有改变,俄罗斯的文化决定了,除非它没有机会,否则不会放弃称霸意图。
        格鲁吉亚对于俄罗斯来说,是其恢复前苏联版图的一只鸡。如果杀得好,可以震慑周边想投靠美国和欧盟甚至中国的前苏联国家。
        而且,控制格鲁吉亚,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里海石油输往欧盟的能源管道,俄罗斯下一步整合里海石油系统,提升自己在里海石油控制权,是俄罗斯的战略重点。
        所以,格鲁吉亚是俄罗斯绕不过去的矛盾,也决定了俄罗斯的战略决心和意志,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会变得非常坚决。
        4.格鲁吉亚的战略意图
        格鲁吉亚一个弹丸小国,其命运决定了,只有依靠大国才能生存。要么投靠俄罗斯,要么投靠美国或者欧盟。
        格鲁吉亚现在走的是投靠美国的道路,因为在它们眼中,美国依然是最强大的,美国可以给它们撑腰和利益。

        但是,格鲁吉亚深知对抗俄罗斯的本钱非常小,所以,其孤身对抗俄罗斯的战略意志必然不坚决和坚定。从这次利用奥运会时机,突然袭击南奥塞梯,说明了其军事行动的冒险性以及战略上的被动性
        所谓的战略上的被动性,就是格鲁吉亚只是盲目执行美国主子的战略意图,虽然有一定的军事准备,但是根本没有全盘的战略谋划。如占据了南奥塞梯后怎么办?俄罗斯发动反击怎么办?美国能为格鲁吉亚提供多大的战略支持?等等,都是格鲁吉亚主动发动进攻所必须思考的战略全局问题。而从目前的战略态势看,格鲁吉亚决策者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全盘战略计划,因为他们不明白当前世界战略大势,不明白世界大国斗争的趋势和内在的虚实。
        三、格俄冲突的可能结果
        从上面四方的战略意图看和力量态势看,这场冲突会及时得到遏止,但危机不会结束,随时有再次爆发的。
        第一种可能:俄罗斯彻底介入格鲁吉亚,然后实现政治解决。
        在当前的战略态势下,美国无力给格鲁吉亚坚定的有力的军事支持;欧盟裹足不前,汲取科索沃战争教训,并想挑战美国霸权利益的情况下,也会无力从军事上有力支撑格鲁吉亚。这决定了格鲁吉亚虽然有发动战争的权力,但却没有战争结束的权力。
        某种程度上说,俄罗斯一直在采取欲擒故纵的战略方法,格鲁吉亚上次扣留俄罗斯的导弹和武装人员,俄罗斯都忍而不发,这说明了俄罗斯在示弱,示弱的根本目的就是等待时机,适时适度地修理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的战略作用、实力弱小、战略支撑不足,决定了格鲁吉亚的这次主动进攻,看似主动,实际落入了俄罗斯的战略陷阱,注定要付出惨重代价。这就是小国的命运。
    在俄罗斯彻底控制南奥塞梯时,并对格鲁吉亚的主要力量进行彻底打弱时,俄罗斯会利用联合国解决这次危机。
        所以,决定这次战争危机的关键因素,在于俄罗斯在南奥塞梯的控制程度和对格鲁吉亚主体力量的打击程度。
        当这两点达到目的时,也就是俄罗斯利用联合国出面解决这次危机的时候了。或者是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的双方谈判来解决本次危机。
        第二种可能:战争升级,北约介入,形成科索沃战争模式。
        俄格冲突战争升级的关键,就是看欧盟的战略决心和意志是否强烈。
    从目前的战略态势看,欧盟显然明白美国的战略意图,估计欧盟不会上这个当。毕竟现在的俄罗斯不同于过去的俄罗斯,现在的美国没有过去的美国强大。
        所以,这场战争升级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美欧的战略决心和意志并不强烈,而且战略意志并不完全统一。
        欧盟会依赖联合国出面缓解这次危机,美国会依赖北约给予俄罗斯充分的战略压力,来获得危机控制权。
        作为俄罗斯来说,由于洞知美国虚实,由于有上合做后盾,由于石油红利的获得,由于实力得到恢复,所以其战争的决心和意志很强烈。
       四、各方的对策
        1.美国的对策。
        美国的战略意图决定了其战略对策,就是在联合国和欧盟、北约内部,统一战略意图,约束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从军事上支持格鲁吉亚,使其给俄罗斯可能的最大杀伤,甚至演变成持久的恐怖活动,以消耗俄罗斯。
        我们下一步,主要是看美国的外交活动,特别是联合国、欧盟和北约内部的外交活动情况,以及格鲁吉亚军事装备的输入和打击俄罗斯的程度,以此来做出应证和判断。
        2.欧盟的对策。
        欧盟中的法德,其支持格鲁吉亚的战略意志不会坚决,和俄罗斯进行直接对抗的战略意图也不会坚决。这决定了欧盟和北约内部的分歧。

    我们下一步,主要是看欧盟中法德在联合国、欧盟内部和北约内部的意图。应该来说,法德的战略主张应该主要集中在依靠联合国来解决,或者和俄罗斯进行直接协商解决。
        3.俄罗斯的对策。
        俄罗斯的对策,应该是“控制南奥塞梯,打弱格鲁吉亚军事力量,拉拢中欧,不理美国”。
       控制南奥塞梯,则达到了冲突前的战略目标,保持不输状态;打弱格鲁吉亚军事力量,为下一步收复格鲁吉亚打下基础,也为谈判做准备;拉拢欧盟,就是分化瓦解北约,避免自己战略被动;不理美国,因为知道幕后策划者是美国。当然还有拉拢中国支持在内。
        4.格鲁吉亚的对策。
        格鲁吉亚的对策,就是妄图以人民战争甚至是恐怖袭击来威胁俄罗斯,从格鲁吉亚总统第一天就提出进行战争后备动员的言论看,这是美国给开的药方,也说明了美国根本不想直接进行军事介入的战略态度。
        所以,格鲁吉亚在本次冲突中的卒子的命运是注定的,其损失也是注定的。
        5.中国的对策。
        中国支持俄罗斯是肯定的,只是支持的方式和力度有大小和程度之分。在联合国内,中国可以暗中支持俄罗斯,给俄罗斯以政治上的支持。
    中国也可以在欧俄之间充当调解人,使格俄冲突,在俄欧中之间达成一致,把美国孤立在外。

    该用户从未签到

    msing163 发表于 2008-8-11 21: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持续关注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xushaohua77 发表于 2008-8-14 15: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很严重的事情!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08-9-2 10: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美格鲁吉亚之争对中国的警示

    访问量[241111] 评论数[326]
    发布于:2008-08-13 09:33
    美国军事论坛一位骨灰级网友透露:一位被俘的格鲁吉亚军官承认,萨卡什维利两年前就为武装夺取南奥塞梯作了准备。他们利用以色列的无人机技术,美国提供肩扛和车载防空导弹,美国特种部队老兵还专门训练了狙击手。8月8日,奥运会期间萨卡什维利终于动手了。萨卡什维利的设想是,利用奥运会开始一个斩首行动,迅速占领首府并破坏通往北奥塞梯的道路并埋设地雷,防止俄罗斯部队进入。这个网友透露,赖斯24小时前就知道并告知了布什,但是他们告诉萨卡什维利,如果他想夺回南奥塞梯美国不会在军事上支持。不过在两年前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卫星和情报网一直为格鲁吉亚提供支持,这位网友称:布什在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看焰火的时候他就到了萨卡什维利开始进攻了。但是布什吃惊是俄罗斯的反应如此之大。目前俄罗斯已经俘虏了一些穿着格鲁吉亚军装的西方人,其中有两个美国人、5个以色列人和3个乌克兰人。另外,中央情报局和美国军方的卫星为萨卡什维利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情报支持(这位网友注明:以上信息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信息来源)。这位网友是最早在论坛里贴出格鲁吉亚将进攻南奥塞梯和俄罗斯黑海舰队将出动贴子的。     从俄罗斯独立军事网站上透露,俄罗斯军队强行进入后,遭到了经过美国特种部队训练的格鲁吉亚军队和阻击手的袭击,而以色列提供的防空预警系统也起到了作用,至少一架TU-22和一架SU-25被击落。
        威廉·恩道尔在《石油战争》一书中写到: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部分由于布热津斯基和美国石油公司的积极游说,克林顿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里海石油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1996年7月,华盛顿启动了南巴尔干地区发展计划,与保加利亚、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讨论输油管道合作问题。该计划规划了两条里海输油管道线路。一条将从巴库通过格鲁吉亚直到土耳其的杰伊汉港。1997年,老布什的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为7月21日出版的《纽约时报》写了题为“美国在‘新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利益”的文章。这位即将在后来的小布什政府中成为主要人物的贝克认为:“与格鲁吉亚建立最强有力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是美国的战略利益所在。”格鲁吉亚地处里海石油和西方市场的中间地带。“里海石油最终将可能像今天的中东石油一样对工业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他补充道。当时,贝克还是英国石油-阿莫科在巴库利益的代理人。
        第二条输油管道线路,受到美国政府和第一波士顿银行支持的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石油管道公司(AMBO)已经冷却好几年了。在继续推进之前,华盛顿决定不得不先除掉米洛舍维奇政权这个障碍。
        恩道尔在描述了克林顿政府不顾联合国宪章以“人道主义”名义残酷地对塞尔维亚平民进行了轰炸开始将科索沃分裂,随后又入侵了伊拉克后,在“控制俄罗斯和她的能源”一节中写道:
        美国的战略着眼点既不是伊拉克,也不是伊朗和她丰富的石油储备,而是要建立对俄罗斯的控制,这一点十分清楚。
        接着他在“四处屯兵”一节中写道:
         美国军事占领伊拉克,使世界能源的旧格局像推翻多米诺骨牌一样完全改变,这个幕后推手正是华盛顿。格鲁吉亚,这个位于从里海到土耳其杰伊汗港输油管道的关键位置上的国家,实际上从2004年初起就受美国的保护。当时,在美国受过教育的36岁的律师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在“玫瑰革命”中登上总统宝座。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由华盛顿和索罗斯基金会扶持,另外还受到詹姆斯·贝克的个人干预和支持,詹姆斯·贝克的法律公司是代表里海英国石油公司利益的。
                   

                2003年从阿塞拜疆经过格鲁吉亚到土耳其的世界第二大石油管道开铺设
        今天,美国媒体开始分报道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对格鲁吉亚问题的言论,看来美国媒体已经不指望布什这一届政府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也许他们清楚这个有关石油的博弈太大了,要慢慢来。那么这个美俄之间的大博弈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警示呢?我一个月前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的专栏上有一篇文章,我贴在这里:

                                  华盛顿的“劝阻战略”

        两个人搏斗了一阵后,体力仍有大量剩余的强壮一方对体力不支的一方的羞辱,是很多大片中常见的情节。但问题是导演为什么会热衷于展示这样的情节呢?“请放心,莫斯科!”——这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亨利•奥伯林(Henry Obering)7月15日针对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声称要对美捷签署部署反导雷达协议实施“军事和技术”反制措施的回应。随后亨利•奥伯林接着说:“我们在欧洲建立并测试反导系统在伊朗没有发展出洲际导弹前不会投入运行。”很显然,亨利•奥伯林在协议签署一周说的这番话,与其说他是在安慰俄罗斯,倒不如说是对俄罗斯的羞辱。
       “我们在波兰部署的拦截导弹速度只有6.3公里/秒,是无法追上俄罗斯部署在乌拉尔以西洲际导弹的。”这是不久前俄罗斯对美国将在波兰部署由两级“飞马座”火箭助推的地基中段拦截导弹(GBI)发出警告后,亨利•奥伯林与导弹防御局首席科学家对俄罗斯人耐心的“安慰”。当时亨利•奥伯林之所以强调拦截导弹的速度是6.3公里/秒,是要强调这种拦截导弹是用于拦截伊朗于2003年9月22日在两伊战争爆发23周年展示的“流星-3”弹道导弹的。当时根据西方的情报证实,“流星-3”弹道导弹的射程在2000公里以内(1300~1400公里)。根据计算,射程在3000公里弹道导弹的弹头再入大气层的速度应为5公里/秒以下(最快为4.86公里/秒),而射程在10000公里的洲际导弹的弹头再入速度为7.18公里/秒。也就是说,由于俄罗斯目前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都在10000公里,而美国将部署在波兰的拦截导弹是不可能追上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的。
        有意思的是,当亨利•奥伯林声称将部署在波兰的拦截导弹追不上俄罗斯的洲际弹道导弹后不久,美国科学家乔治•刘易斯(George N Lewis)西奥多•波斯托尔(Theodore A Postol)在今年5~6月号的《原子能科学公报》期刊上发表的题为“愚蠢的欧洲导弹防御网”文章中指出:根据美国导弹防御局公布的火箭级段数据和公开的“飞马座”火箭手册上的数据,亨利•奥伯林所声称的6.3公里/秒是完全不信的。也就是说,虽然按照设计部属在波兰的拦截导弹将比部署已在美国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的拦截导弹少一级位二级火箭,但并不意味着最后被助推的重为60公斤的“大气层外拦截器”(EKV)速度会从三级火箭助推时的8.5公里/秒以上下降为6.3公里/秒。事实上,根据美军海湾战争的经验,设计速度为1.7公里/秒“爱国者Ⅱ”的拦截弹头按说只能拦截射程为300公里的早期型号“飞毛腿”导弹,但是在实战中却以2.4公里/秒的速度拦截了射程为660公里的“飞毛腿”改进型导弹,这证明了实战中的速度比设计速度提高了40%。而负责总承包部署在波兰拦截导弹的波音公司虽然拿到了8000万美元的订单,却至今也没有进行两级火箭助推的拦截试验。
        当然,如果站在俄罗斯的角度看,问题的关键也许并不在于美国会不断升级助推火箭和 “大气层外拦截器”(EKV),甚至也不在于美国会对将要部署在捷克的雷达不断升级,而更在于俄罗斯自身战略武器的发展潜力。自苏联解体后,由于洲际导弹的研制生产资源有75%在乌克兰,俄罗斯只发展了1型洲际导弹——“白杨M”。当时根据《第二阶段俄美销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TARTⅡ)限制,俄罗斯在发展“白杨M”时只研发了单弹头型,虽然俄罗斯在布什政府退出《反导条约》后于2002年退出了STARTⅡ,但是在今年3月18日美俄举行的有关反导问题和销减战略性进攻武器的“2+2“谈判上(因STARTⅠ于2007年底到期),并没有看到俄罗斯威胁要拿出类似将“白杨M”发展为多弹头型的“军事和技术”反制措施。
        事实上,美国不在乎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坚持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不仅仅是要羞辱俄罗斯,也许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个羞辱的过程不断展示给全世界。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那些效仿俄罗斯仍在大力发展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而言,这个过程的展示很可能有一种“后现代”的威慑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华盛顿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专家罗伯特•马丁内奇(Robert  Martinage)在5月6日的一篇文章中,已用中国为例把这种威慑定义为了“劝阻战略”。(原载《三联生活周刊》)

        其实对于同样非常需要石油的中国而言,美俄在格鲁吉亚的博弈最大的警示是:实力是第一位的,而投降和依附都是没有希望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jhxkl 发表于 2008-9-2 11: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益之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南玩家 发表于 2008-9-18 11: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分析的很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tyl555 发表于 2008-9-18 12: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入为主,看别人的时候别忘了自己,呵呵,有道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joeyliu 发表于 2008-9-26 09: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益使然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joeyliu 发表于 2008-10-29 20: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益使然:lol: :lol: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