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3-8-22 11:07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1月7日,记者在东岳集团采访时,董事长张建宏正与刚选聘的4名博士和12名硕士谈话。新员工报到董事长谈话,这在东岳已成惯例。对此张建宏解释说:“我要把东岳的创业历史、企业文化讲给他们,让他们了解东岳的人才机制,坚定在东岳扎根成才创业的信心。”
作为我省高科技企业的杰出代表,东岳集团不仅掌握着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并在多个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其与上海交大合作的离子膜项目还被列为国家863计划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被省政府列为举全省之力支持的高新技术“一号工程”。张建宏说:“省政府把全省高新技术一号工程确定在东岳,我也有个‘一号工程’,那就是打造人才高地。作为董事长,我的首要任务就是选人用人!”
你的待遇你来定
——引人:特殊人才特殊政策
近年来东岳像一块巨型磁铁,吸引了大批顶尖级人才离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到此落户创业。东岳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永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离子膜项目的课题带头人,为了便于工作,他不仅放弃了上海交大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还将母亲和姐姐一家迁到淄博。谈到扎根东岳的缘由,张永明深有感触:“在东岳,董事长不仅让我全权负责国内顶尖的离子膜项目,连研究院人才‘三定’大权都交给了我——招聘什么样的人、工资待遇和岗位职务由我决定,无须汇报。正是这样的用人环境和研发平台,让我无怨无悔留在了东岳。”
不仅是张永明。3年前从中科院和北大带着户口到东岳创业的博士秦胜、高自洪夫妇,不仅在东岳获得可喜的研究成果、得到轿车大奖,几个月前还添了个小宝宝。秦胜还把父母从河南农村接来在此安家落户。
王鑫是绿色制冷剂发明人朱明善教授带出的博士生。4年前他从清华大学一毕业便加盟了东岳,目前是绿色环保制冷剂研发和技术推广负责人。他说:“我留在东岳,是因为董事长待我们像亲人一样,不仅提供了优越的创业环境,连我的婚礼都是公司操办的。”
接触东岳人才越多,记者感受越强烈:在人才往国外、往大城市频繁流动的大趋势下,正是靠张建宏的人格魅力、宽阔胸怀及“特殊人才特殊政策”的人才引进机制,一批又一批人才才源源不断汇聚东岳。
土专家跃身“十杰青年”
——选人:赛马重于相马
仅上了一年高中便因家庭困难辍学回家的张恒,因为吃苦、好学一再打动张建宏。他力排众议,打破常规,将张恒从工艺员提拔到车间副主任,之后又越过车间主任提拔为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建设东岳高分子公司,张恒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张恒果然不负众望,带领他的团队仅用5年就将聚四氟乙烯高分子材料做到超过日本和美国的企业,达到全球规模第一。如今他作为张永明博士的助手,不仅是离子膜研发的重要成员之一,个人还拥有发明专利数十项,并评为“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在张建宏看来,任何单位都不缺人才,而是缺乏不拘一格的人才选拔、使用和培养机制。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张建宏对人才使用坚持“赛马重于相马”,重学历重职称重工作经历但更重实际能力和工作业绩,从而为东岳搭建一个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平台。
5年前还是名普通员工的张银堂向张建宏毛遂自荐当上煤气站站长,先后成功建成了氯碱、PVC等重点项目,现已成长为总经理助理。
到东岳工作的第一个大学生赵素芳,目前已是东岳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她带领30多名年轻大学生年年出色完成出口任务,出口量占整个行业的40%。
今年仅27岁的牛晓刚4年前大学毕业来到东岳,很快被委以重任,参加与日本新日铁、三菱的CDM(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合作)项目谈判,之后又带领CDM建设队伍与日方合作,建成了全球最大的CDM项目。牛晓刚说:“自己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东岳的人才机制,给了我们这些人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和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