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1591|回复: 11
收起左侧

中南海幕僚:钓鱼岛分析和后续情势浅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jzq0922 发表于 2012-10-26 21: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钓鱼岛事件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特别是近来三方演习频频,军事斗争准备如火如荼。十一前后,几个军迷朋友也在和兵器迷讨论,中日会不会因钓鱼岛问题,矛盾激化导致开战。此事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对此,最高层幕僚的观点是什么呢?还是来听听据说是来自中南海幕僚对钓鱼岛的分析吧,很中肯也很高明。    It depends. (视情况而定)
        这位翻了:你这说了不等于没说吗?简直是废话!
        呵呵,别急啊,兵器迷是MBA出身。”Dependes”, 这可是MBA回答问题的标准答案啊。
        别打!……好了好了,不贫了,咱们开聊。
        钓鱼岛问题,并不只是中日之间的问题,而是中美日三方的问题,甚至美方对事态的走向控制能力更强一些。好比中日两个赌客在桌上下注,看起来紧张热闹,其实庄家才是真正的操盘手。因此,要分析钓鱼岛问题的未来,首先就要看美方的策略。

        第一篇

        遏制,有时需要比毁灭更高的智慧,和更强的力量。

        一、美方的策略

        美国在中东打了十年群架,冷不防中国在东亚开始“拔份儿”了。汤姆大叔看的真切,中东遍地都是仙人掌--很棘手但威胁并不大。而中国作为冷战后新兴的重量级对手,才具有影响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力量。再加上金融危机国内吃紧,奥巴马一上台,就把重返亚洲的鼓都敲破了,忙着让伊拉克、阿富汗的美国大兵抖落抖落身上的灰,赶紧往家赶。目的就是全球战略收缩,集力量于亚洲,其目标自然是中国。
        其实,中国的发展,远未达到到抗衡美国的地步,但却足以改变过去的均衡态势。当一种均衡被打破时,打破均衡的人势必引来最多的目光,而且这些目光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以欢迎的姿态出现。在位者的怀疑、嘲弄,甚至恐惧、敌视和冲突,伴随着进入者的到来和成长,直至获得认同和尊重,从而最终出现一个新的均衡。
        亚洲需要一个新的,被所有游戏者接受的均衡。这需要通过试探、摩擦甚至碰撞,去寻找和确立每个角色的势力范围和行为准则。这个均衡形成的过程,必将是困难的。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它究竟长的是什么样子,很多课题是陌生的,即便对于70年来领袖世界的美国也是如此。
        举例来说,台湾问题就是中美双方比较成熟的课题,双方底线在哪里,出了什么样的事情,采取哪一级的行动,不同的行动代表什么样的潜台词,大家心知肚明。但南海冲突呢?钓鱼岛问题呢?尚没有形成这种默契的处理模式,所以误判局势导致冲突失控的风险会更高些。这是坏消息。
        好消息呢,也有。至少美国目前的策略是遏制而不是击败中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因为中国确实比过去强大。仅从GDP上讲,美中日是三强,14万亿美元的美国+6万亿美元的日本,去击败一个7万亿美元的中国,这基本上就是世界大战了。中国无法战胜美国,但它有足够的实力在彻底失败之前灭掉日本。而中日两国,是最大的美国海外投资地、美国国债持有者、美国产品出口市场和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中日玉石俱焚的后果,对美国何尝不是一种灾难。美国有这种准备吗?日本敢这种想象吗?
        其次是,钓鱼岛及大部分第一岛链的战线距离中国太近了,或者说距离美国太远了。中国海空兵器的全要素(甚至部分陆军兵器)都能对这个区域形成多重覆盖。“在第一岛链内,中国没有对手”,中国军方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在这个距离上,美军的很多优势会变成劣势,中方的很多劣势会变成优势。劳师远征,以短搏长,美方没有那么傻。
        第三,从近期来看,美国在中东尚未完全脱身。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的战事结束,却有被塔利班卷土重来的危险;叙利亚和伊朗依然存在新一轮战争爆发的可能。30多年的铁杆盟友埃及,选出来一个认为911事件是美国自导阴谋的穆斯林兄弟会总统。而此时奥巴马还有几周就要大选,在这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时候,指望他拿出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动武的勇气,是一个比他承诺后四年都没有完成的关闭关塔纳摩监狱要困难100倍的任务。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12-10-26 21: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最后,从苏联、中亚与中东变革的情势看,美国也期望通过中国内部发生变化来达到武力击败中国的目的。用咱们的话,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用美国人的说法,那叫巧实力(smart power)。

        因此,美国的策略,是遏制。扶持一个弱一点的潜在对手,去遏制一个强一些的潜在对手,等于同时控制两个潜在的对手--这是美国的一贯策略,对中日正是如此。遏制,即约束你的势力范围,规范你的行为方式,但给你留下一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融入美国领导下的国际秩序框架。否则,就动用美国乃至整个框架内的力量,去打压你。同时,美国不会允许中日发生大规模战争,至于小规模的海空冲突,如果不能控制其范围和发展态势,美国也不希望看到。至于擦枪走火的偶然事件,也将受到美方的高度关注和及时灭火。这就是美国对华遏制的战略。

        钓鱼岛事件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特别是近来三方演习频频,军事斗争准备如火如荼。十一前后,几个军迷朋友也在和兵器迷讨论,中日会不会因钓鱼岛问题,矛盾激化导致开战。此事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对此,兵器迷的观点是什么呢?

        It depends. (视情况而定)

        这位翻了:你这说了不等于没说吗?简直是废话!

        呵呵,别急啊,兵器迷是MBA出身。”Dependes”, 这可是MBA回答问题的标准答案啊。

        别打!……好了好了,不贫了,咱们开聊。

        钓鱼岛问题,并不只是中日之间的问题,而是中美日三方的问题,甚至美方对事态的走向控制能力更强一些。好比中日两个赌客在桌上下注,看起来紧张热闹,其实庄家才是真正的操盘手。因此,要分析钓鱼岛问题的未来,首先就要看美方的策略。



        第二篇




        遏制,有时需要比毁灭更高的智慧,和更强的力量。


        一、美方的策略


        美国在中东打了十年群架,冷不防中国在东亚开始“拔份儿”了。汤姆大叔看的真切,中东遍地都是仙人掌--很棘手但威胁并不大。而中国作为冷战后新兴的重量级对手,才具有影响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力量。再加上金融危机国内吃紧,奥巴马一上台,就把重返亚洲的鼓都敲破了,忙着让伊拉克、阿富汗的美国大兵抖落抖落身上的灰,赶紧往家赶。目的就是全球战略收缩,集力量于亚洲,其目标自然是中国。

        其实,中国的发展,远未达到到抗衡美国的地步,但却足以改变过去的均衡态势。当一种均衡被打破时,打破均衡的人势必引来最多的目光,而且这些目光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以欢迎的姿态出现。在位者的怀疑、嘲弄,甚至恐惧、敌视和冲突,伴随着进入者的到来和成长,直至获得认同和尊重,从而最终出现一个新的均衡。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12-10-26 21: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亚洲需要一个新的,被所有游戏者接受的均衡。这需要通过试探、摩擦甚至碰撞,去寻找和确立每个角色的势力范围和行为准则。这个均衡形成的过程,必将是困难的。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它究竟长的是什么样子,很多课题是陌生的,即便对于70年来领袖世界的美国也是如此。

        举例来说,台湾问题就是中美双方比较成熟的课题,双方底线在哪里,出了什么样的事情,采取哪一级的行动,不同的行动代表什么样的潜台词,大家心知肚明。但南海冲突呢?钓鱼岛问题呢?尚没有形成这种默契的处理模式,所以误判局势导致冲突失控的风险会更高些。这是坏消息。

        好消息呢,也有。至少美国目前的策略是遏制而不是击败中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因为中国确实比过去强大。仅从GDP上讲,美中日是三强,14万亿美元的美国+6万亿美元的日本,去击败一个7万亿美元的中国,这基本上就是世界大战了。中国无法战胜美国,但它有足够的实力在彻底失败之前灭掉日本。而中日两国,是最大的美国海外投资地、美国国债持有者、美国产品出口市场和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中日玉石俱焚的后果,对美国何尝不是一种灾难。美国有这种准备吗?日本敢这种想象吗?

        其次是,钓鱼岛及大部分第一岛链的战线距离中国太近了,或者说距离美国太远了。中国海空兵器的全要素(甚至部分陆军兵器)都能对这个区域形成多重覆盖。“在第一岛链内,中国没有对手”,中国军方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在这个距离上,美军的很多优势会变成劣势,中方的很多劣势会变成优势。劳师远征,以短搏长,美方没有那么傻。

        第三,从近期来看,美国在中东尚未完全脱身。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的战事结束,却有被塔利班卷土重来的危险;叙利亚和伊朗依然存在新一轮战争爆发的可能。30多年的铁杆盟友埃及,选出来一个认为911事件是美国自导阴谋的穆斯林兄弟会总统。而此时奥巴马还有几周就要大选,在这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时候,指望他拿出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动武的勇气,是一个比他承诺后四年都没有完成的关闭关塔纳摩监狱要困难100倍的任务。

        最后,从苏联、中亚与中东变革的情势看,美国也期望通过中国内部发生变化来达到武力击败中国的目的。用咱们的话,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用美国人的说法,那叫巧实力(smart power)。

        因此,美国的策略,是遏制。扶持一个弱一点的潜在对手,去遏制一个强一些的潜在对手,等于同时控制两个潜在的对手--这是美国的一贯策略,对中日正是如此。遏制,即约束你的势力范围,规范你的行为方式,但给你留下一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融入美国领导下的国际秩序框架。否则,就动用美国乃至整个框架内的力量,去打压你。同时,美国不会允许中日发生大规模战争,至于小规模的海空冲突,如果不能控制其范围和发展态势,美国也不希望看到。至于擦枪走火的偶然事件,也将受到美方的高度关注和及时灭火。这就是美国对华遏制的战略。



        2“日本受到攻击”,并不等同于美国受到攻击,只是等同于美国“受到威胁”。受到威胁这个词的内涵可以非常深,也可以非常浅--现在美国就认为中国军力对美国构成威胁了,那又怎样呢?

        3 “采取行动”帮助日本,是什么样的行动呢?后勤支援、情报支援、保持GPS军用码定位精度、参与医疗救护是第一个档次;提供武器、参与电子战、参与巡航、参与特种侦察、参与扫雷是第二个档次;参与作战指挥、指挥作战、投入无人机作战、投入空军作战、投入陆战队作战、投入航母战斗群在内的常规力量进行作战是第三个档次。介入还是脱身,美国在两方面都留下了很大的腾挪空间。

        可见,如何定义“威胁”,如何定义“行动”,协议中并不明确。用我们的行话说--不落地啊。日本死死抓住这个协议不放是有足够理由的,但如果认为这个协议就是赔付率100%的战争全险,从而义无反顾的去升级与中方的对抗,那么日本需要小心“多情却被无情恼”了,呵呵。

        从短期来看,2011年的311福岛地震海啸与核事故,对长期低迷日本经济和民众心理又是一次很大的冲击,人们需要某种胜利来发泄压在心头的那份积怨。因此在政治上,温和派的制衡已经几乎看不到了。面临大选的日本主要政治领袖,争先恐后的以强硬姿态作为政纲主轴: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出购买钓鱼岛,民主党提出钓鱼岛国有化,自民党提出在岛上建立军用设施……完全把上一代领导人的谨慎和克制态度转了180度,倒有点像现在的娱乐明星,你出位,我比你还出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激化钓鱼岛问题,日本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12-10-26 21: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迅速放缓,出口骤降,维权反腐问题层出不穷,又值政权过渡之前,安定祥和是一贯传统。1989年动乱之后,当局无暇外顾,越南趁势在南沙夺岛礁20多个,这一次……

        日方对此的判断是,机会,来了!

        结果,猴急的日本政府,居然就在中日建交40周年前夕,九一八纪念日前的一周,胡锦涛与野田会面的第二天,就完成了钓鱼岛国有化手续。

        但是,日本这次判断错误了。日方公开承认:中方过去一个月的反击始料未,而且,美方乃至国际社会的反应达不到日方的预期。相比之下,日方却显得比较被动。不但发难的时机选择不当,对事件的发展预测不足,事先的铺垫和事后的应对更是失措。说实话,日本政治家的不成熟,这次表现的实在比较明显。日本二十年来“十年九相”、“一年三阁”的政治走马灯,不利于国家战略的深度规划和一以贯之。如果连这样一次小规模政治秀都能搞成这样,很难认为日本已经为钓鱼岛下定了对华一战的战略决心。

        所以,日方的策略,是坚守。

        这次钓鱼岛从个人拥有了变成国有化,啥意思?合理合法的要坚守,不合理不合法的通过各种手段洗白了也要坚守。你碗里的我已经动不了,桌子上的和你比着往嘴里夹,到自己嘴里的就往肚子里咽,咽下去就绝不吐出来。日本的坚守,就这意思。

        日本在中国成为亚洲真正的老大之前,在中美真正达成亚洲新秩序的默契之前,最大化的利用日美同盟关系,坚守自己在过去数十年在钓鱼岛的绝对控制地位,坚守通过各种手段攫取的相关利益。坚守策略在具体行动中看起来可能会咄咄逼人,在宏观战略上,却是一种“过了这个村,没有下个店”的方式。心理上的急切,考量上的短视,都会自然或不自然的流露出来,比二战前日本觊觎中国乃至亚太,与德意联盟瓜分世界的深谋远虑,已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篇


        进攻,是主动的同义词,但不必然是成功的同义词。


        中方的策略


        海权时代 vs 陆权时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黄岩岛、钓鱼岛、苏岩礁、三沙市…近年来国家级的维权纠纷,几乎都发生在海上。从中国人的角度看,是别人对我们的侵略,而且大多数网友都对中国政府和军队在海洋争端中的表现不够满意(包括兵器迷);从外国人的角度看,是中国在进行海洋扩张--中国近十年来的实际控制海域正在逐步扩大。

        2004年,海军航空兵东海海空雄鹰团装备第一批三代机苏30MKK,海军航空兵装备体系更新速度开始进入加速轨道。

        2004-2005年,国产第一种AIP潜艇039B元级潜艇服役北海舰队,第二批服役东海舰队,神盾驱逐舰170/171入役,海军舰艇蓝海作战力量开始形成。

         2009年国庆阅兵,海空兵器悉数登场。兵器迷就说过,中国军队正在从本土专守防卫,转向近海攻势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维权于千里之遥,将成为中国军事力量使用的主要场景。2010年4月开始,东海舰队以战训姿态突破第一岛链进行巡航和训练;

        2012年4月的黄岩岛事件中,中国的态度开始转向强硬,并运用外交、经济和海监三种国家力量控制黄岩岛泻湖,这标志着中国从“陆权时代”进入了“海权时代”。

        什么是海权时代?就是国家的力量、民族的利益、军力的发展、争端的起源和舆论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海洋而不是陆地。而当中国艰难沉重地开始这样的转向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美日韩台菲的第一岛链封锁了半个多世纪。近年来所有的海上争端,都似乎让人听到,一个囚徒试图奋力挣脱这条锁链时发出的,类似金属碰撞般的铿锵作响。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12-10-26 21: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架共架国vs 大陆架非共架国


        大家知道,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76条,一个沿海国家可以享有最多200海里(370.4公里)的专属经济区。但中日之间的距离小于400海里,专属经济区有重叠。怎么办呢?

        日本主张简单的中间线原则,一家一半。

        听起来……似乎也算公平啊。

        先别急着点头--世界上有一半的麻烦都是说YES太快造成的,呵呵。

        带着这个问题,现在可以让我们看看钓鱼岛,作为第一岛链的一个细小的环节,凸显在我们面前。

        在地理行政图上,它的东面300多公里就是大陆的温州,南面一百多公里就是中国台湾,它的北面80-120公里就是日方控制的琉球群岛,似乎没什么特别的。而在地理地形图上,就变得有趣了:钓鱼岛是台湾山脉的延长,因此,钓鱼岛和台湾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不过50-370米。但钓鱼岛与琉球之间,则是深达2940-7500米的琉球海沟,整个大陆、台湾、钓鱼岛所在的东海大陆架非常整齐地被琉球海沟切断,与日本完全分割开在海沟的两侧。

        在地理学上,我们因此将中国叫做亚欧大陆架国家,把日本叫做中国的非共架国家。

        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意思就是说,因为中国是亚欧大陆架国家,可以依据《公约》第77条“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主张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可以一直延伸到琉球海沟。而日本,除非能够证明,它与中国是在同一个大陆架上,才能建议中间线原则与中方平分秋色。否则,就只能守住海沟以东的海域作为其专属开发区。

        日本在整个东海,在一个地方,且仅在一个地方,有机会证明自己与中国同在一个大陆架上。

        对了,这就是,钓鱼岛。它和中国大陆、台湾都在一个大陆架上。

        如果日本得到钓鱼岛,它就成为中国的大陆架共架国,中国在海权谈判中将面临巨大损失。

        “巨大损失”有多大?

        30万平方公里以上。

        守住钓鱼岛这一点,中方有机会将日本全线压缩到琉球海沟以东、以北。经济上的利益自不待言。在军事上,中方将一举瓦解第一岛链的封锁,美军在此数万枚声纳的监听网被戳了一个大洞,为中国海军争取到东进太平洋的安全水道。向东控制西太航线,向北监视日本冲绳,向南罩住台湾澎湖,战略空间态势大优。

        守不住钓鱼岛这一点,中国的东海专属经济区将有可能全线西退上百公里。美日的监听网络和反潜力量在第一岛链的封锁,会让中方的海军舰艇在平时容易暴露参数特征,危机时刻人家锁住岛链的口子,你最重要的战略力量航母和核潜艇,就面临着开出去难、作战补给难、打完了撤回来难的尴尬局面。中国就是再建十艘航母,也是“茶壶里的海军”。

        钓鱼岛的意义就在这里。

        钓鱼岛的面积只有4.3平方公里,有网友说,这么个无人小岛不争也罢。其实,如果它在琉球海沟日方一侧,中国人或许也会同意适当做些让步。但是现在,面对如此惊人的潜在利益,用围棋的话叫“手筋”,如果你下这盘棋,你会怎么样?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12-10-26 21: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外 vs 对内


        在钓鱼岛问题上,当局是无法后退的。

        对外,这是面子:在日本面前缩了,南沙怎么办?苏岩礁怎么办?两虎相争,周围的狼只是看着,那是没到扑上来的时候啊。两岸四地、海外华侨也都看着呢,钓鱼岛和台湾不一样。除非台湾正式宣布独立,否则现在能有多少人支持武统?钓鱼岛是和日本人争,基本上是个华人就挺你。反过来,在这个事件上认怂,得有多少人骂啊?再说,不是说改革开放若干年,今非昔比吗?不是说每年军费千亿,攻防兼备吗?不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国崛起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数十年,GDP第二的大国,专属经济区一丢数十万平方公里,丢得起这人吗?

        这面子得绷着,要不,强国瞧不起,弱国不搭理,以后就别在道上能混了。

        对内,这是命运:有人说,当局对内矛盾处理不好,就转移民众注意力到国外。这没错啊,哪个国家不这么干啊?中国近年来,民意多元化急速升腾,政府的执政压力空前高涨。该解决的问题很多,可哪个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那么,对外维护主权利益,是目前最能体现当局执政合法性、最能凝聚民心、最快体现效果的方法。换谁是执政党,在这种情势下,为什么不用,怎么能不用,不用它用啥?

        这命运是胜负手,输了,右边的人本来就反对,左边的人也不再支持,台就坍了。

        所以,中国的策略是进攻。就是以大陆架国家的身份,转向海权时代,争取海洋利益,收拾国内人心。

        首先就是将那些中国过去鞭长莫及,在地图上用点划线圈着的300万平方公里所属海域,变成用海监、渔船和石油平台甚至军舰圈着的势力范围。如果这些海域目前被别人占着,就要收复失地。收复失地也是一种进攻,中国海监、海警、海事、渔政的频繁亮相,黄岩岛、三沙市、钓鱼岛的各种争端,都是这种行为的写实。别人也许会把这个行为描述为侵略,而把他们自己的占领描述为合法控制。解决这个问题的任务落在中国史学家和外交部身上,让我们来看看实际动作的两种方式。

        防守反击:就是抓住对方对中方的一次侵犯,实施一场更大规模的反击。在黄岩岛,利用菲方一次武力殴打中方渔民,实现了中方对黄岩岛及其泻湖目前为止长达半年的独立控制,这就是防守反击的例子。

        这次在钓鱼岛,中方针对日方国有化购岛行为,在反击中实现了海监和渔政多次、多批、多日的12海里内巡航与大批渔船在毗连区海域捕鱼,一举突破了对方30多年的独立控制。

        日本共同社称,“目前并无办法阻止(中国)船只驶入该海域。如此下去,坚持所谓'钓鱼岛是不存在争议的固有领土'的日本政府立场或被动摇”。日本外务副大臣山口壮在记者会上艰难地辨称:“没听说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登陆钓鱼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有效控制'着钓鱼岛”。

        说得多好啊。那日本就这样和中国一起“有效控制”着吧,只是这“没有争议”已经显得很苍白了。将来日方再有动作,中方反击择机成立钓鱼岛县,那么日方的所谓购岛,就成了自说自话。走着瞧。

        切香肠:就是你不主动侵犯我,我也要采取逐步的措施,蚕食你的控制,积小胜为大胜。在钓鱼岛,今天渔政来,明天海监来,后天歇一天,大后天无人机来,下周海洋调查船来,一个月后军舰飘过,三个月后军舰来这里演习。你看,中国人爱和平,可中国人也爱钓鱼岛。呵呵,这就是典型的切香肠战术。

        这次中方在钓鱼岛斗争中,一先一后,使用了防守反击和切香肠两种策略,一招出手,后招不断。能够看出,成套的预案,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

        有三个缺点需要提出批评:

        一是没有中国官方人员登岛,不足以平衡日方的类似动作。这个问题,后面还有分析。

        二是911事发当天和第二天,都只有打嘴仗,而没有任何实质性动作。海监直到9月14日才进入钓鱼岛领海--军迷的耳朵灵,都知道海监其实提前N天就出海了,所以比一般民众对911当日没有进领海更加诧异--这与民众预期严重不符,导致舆论的焦虑急升。应该是日方上午宣布购买成功,下午中方就进入12海里巡航甚至官方登岛,这才能最大化削弱日方国有化的意义。延迟3天才进去,就是进去16艘,最佳时机也过去了,事倍功半。

        三是对国内民众游行示威组织不当,对打砸抢烧的预案准备严重不足。这一方面使得很多正义人士对抵制日货和保钓行动产生严重质疑,从而部分地分裂而不是凝聚了民众的力量;另一方面,对外损害了中国人的形象,并对国际社会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同情中国的立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中国所属海域之外,应大踏步的去外海开疆扩土,像日本对冲之鸟礁、俄美对北极一样,为本民族的未来争取空间。2011年8月中国宣布获取在印度洋的1万平方公里的探矿权,并持续申请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就是这个步骤的序幕。

        中国应当在美国尚未完全从中东拔出脚来,欧洲金融危机无暇东顾,日本天灾人祸并行,国内经济相对低潮之际,抓紧宝贵的时间窗口,尽力恢复和扩张海洋势力范围,外交的,经济的,威慑的,民事的,军事的,该用什么就用什么,该怎么用就怎么用。

        主旨只有一个,进攻。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12-10-26 21: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篇
        未来,其实是我们书写的;但是,我们仍然渴望知道未来。

       
        未来的情势预测


        看明白美日中三方的策略,再来判断钓鱼岛未来的趋势,就比较有章可循了。

        回答朋友们文章开头的问题--会打仗吗?

        兵器迷认为,短期内不会。大仗不会,小仗也不会。连擦枪走火都较难见到。

        原因首先在于,三方在各自总体策略的引导下,强力约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美方:频频访问中日,传递不允许动武的强烈信息,又派出航母巡航东海,遏制中方可能的动武意图。而且,美方表态不介入领土争议,是对日方的一种遏制,因为中方在进攻状态中。美方明显在两边遏制,又在两边下注。

        --日方:大量船只飞机监控中国船只。但是,始终没有冲撞、挤压或者水炮攻击大陆船只,这是在给大陆留面子,你进就进来,我只看不拦。这能打起来吗?

        --中方:自911一个多月来,十多艘官船进入12海里,最近离钓鱼岛3海里,最多连续10天进入24海里,数百艘渔船进入钓鱼岛近海。但是,始终再没有一个中国人登岛。东海春晓气田立井五年都没有投产。钓鱼岛领海基线虽然公布了,却只是不断要求日方承认有争议--自己的领海,为什么要让别人承认有争议?看来当局目前只是希望从“日方无争议控制”进展到“双方有争议控制”,尚无推进到“中方有争议控制”-“中方无争议控制”的期望(另一种切香肠)。因此不希望在这个时候激化事态。这是愿意打的表现吗?

        原因之二:非军事领域的动作空间仍然大量存在,距离动武仍有很大距离

        双方吵到了联合国,中方连“一派胡言”,“战败国占领战胜国领土岂有此理”都说得出来。日方“一厘米土地都不转让”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可是,谁都没有召回大使、关闭领事馆和外交降级。况且,中国在2010年詹其雄撞船事件中,浅尝辄止的试用了稀土出口的经济牌,效果不错。这次更大规模的用在对日上,日方已经感到了切实的压力。在这些招数用尽之前,动武的必要性不大。况且这次中方能够争取到常态化进入12海里的进展,又公布了领海基线,虚有应对实有进展,动武的迫切性也不高。

        原因之三:三方的军事动作频频,却缺乏对抗性

        至于擦枪走火,概率确实在增加,因为大家都在擦枪。至于是否走火伤人,那就要具体分析了。表面上,三方的军演,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看似热闹。但更像是在各自演习海域,自说自话,面都不见。连同时出现在钓鱼岛海域的对台戏都不肯唱。离着几百公里,说句笑话,就是误打了一炮,都只能打到自己人。和谁擦枪走火?

        原因之四:三方的政治地图尚未敲定,不是动武的时候

        三国都面临选举换届,没有极其特殊的情况,现任领导人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精力都在内部,无暇外顾。表面文章做做给选举加分,是肯定的,超出这个范围,自己就会出来灭火。

        说实话,兵器迷赞成中国用兵--适当的用兵,可以释放累积的外交压力,检验军队作战能力,也避免更大规模的战争发生。但目前的选择应该是菲律宾,而不是日本。与日本作战是十年之后的事。海权时代的大餐,先上的应该是凉菜小吃,让中国军方开开胃先--硬菜不急啊。

        美国的遏制持续高压,日方的坚守硬中带软,中方的进攻见好就收,这仗就打不起来了。


        但是,兵器迷为什么又说,视情况而定呢?因为有变数。

        变数之一:大选

        今年是日、中、美三国大选的日子。日本的安倍晋三有点楞头青的感觉、美国的罗姆尼有些西部牛仔的意思,中国的领导人则始终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如果大选后三方都是强硬派,事情的发展会不会有意外?

        变数之二:登岛/撞船

        中方此次已经破了日方独立控制钓鱼岛海域的金钟罩,日方绝对控制的只有钓鱼岛本岛。在此之前,日方较少登岛。如果日方以“常态化登岛”对抗中方“常态化进入12海里”,再次激怒中国,中方急了也登岛……在那个真叫“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小岛上,想不打起来,难!另外,撞船也是一种容易失控的行动。中方近日在东海舟山的演习内容之一,就是海监船被撞,护卫舰驰援--正是向日方表明“别撞我”。若人被打死船被撞,事情的发展会不会有意外?

        变数之三:日本右翼的力量

        日本整体向右转,已经是中韩美的共识。如果石原这样的右翼人士进入政府和议会高层,不顾美国的遏制,干出些惊天动地的事情,事情的发展会不会有意外?

        变数之四:美国对中国威胁的判断

        美国近年来的中国威胁论,在舆论上虽然比较普遍,但更多的是认知层面的,而不是现实层面的。如果钓鱼岛问题成为美国的对中国威胁的第一个具象,即美国确实从内心感到中国就是在威胁美国在亚洲的实质性重大利益,事情的发展会不会有意外?

        变数之五:中国国内局势的变化

        中国国内的经济放缓,改革呼声四起,舆论多元化的趋势明显。中国能否继续维持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触动着每一个国人的神经。这可以说是最大的变数。如果不能,事情的发展会不会有意外?

        钓鱼岛不只是孤立的一组岩石。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这个岛,真是用来钓鱼的,它承载了太多势力进行博弈的智勇夺斗。什么是鱼,什么是饵,谁是垂钓者,谁能钓到鱼?这中间,有定势,有变数。当今世界上美、中、日诸强的三国演义,正由钓鱼岛,这个地图上看似不起眼的小点,一幕幕地,演绎出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阿雷543 发表于 2012-10-27 07: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在钓鱼岛部署x波段雷达才是关键,具体可见"参考消息"

    该用户从未签到

    chenwdu 发表于 2012-10-29 09: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明白了。鼓掌:victory::victory:

    该用户从未签到

    cunyan 发表于 2012-10-29 10: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确实很有道理,拜读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ncm-sxxin 发表于 2012-10-29 17: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拜读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12-15 09:00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tt777_1028 发表于 2012-10-30 08: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啊:)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