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3-8-22 11:07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钓鱼岛事件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特别是近来三方演习频频,军事斗争准备如火如荼。十一前后,几个军迷朋友也在和兵器迷讨论,中日会不会因钓鱼岛问题,矛盾激化导致开战。此事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对此,最高层幕僚的观点是什么呢?还是来听听据说是来自中南海幕僚对钓鱼岛的分析吧,很中肯也很高明。 It depends. (视情况而定)
这位翻了:你这说了不等于没说吗?简直是废话!
呵呵,别急啊,兵器迷是MBA出身。”Dependes”, 这可是MBA回答问题的标准答案啊。
别打!……好了好了,不贫了,咱们开聊。
钓鱼岛问题,并不只是中日之间的问题,而是中美日三方的问题,甚至美方对事态的走向控制能力更强一些。好比中日两个赌客在桌上下注,看起来紧张热闹,其实庄家才是真正的操盘手。因此,要分析钓鱼岛问题的未来,首先就要看美方的策略。
第一篇
遏制,有时需要比毁灭更高的智慧,和更强的力量。
一、美方的策略
美国在中东打了十年群架,冷不防中国在东亚开始“拔份儿”了。汤姆大叔看的真切,中东遍地都是仙人掌--很棘手但威胁并不大。而中国作为冷战后新兴的重量级对手,才具有影响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力量。再加上金融危机国内吃紧,奥巴马一上台,就把重返亚洲的鼓都敲破了,忙着让伊拉克、阿富汗的美国大兵抖落抖落身上的灰,赶紧往家赶。目的就是全球战略收缩,集力量于亚洲,其目标自然是中国。
其实,中国的发展,远未达到到抗衡美国的地步,但却足以改变过去的均衡态势。当一种均衡被打破时,打破均衡的人势必引来最多的目光,而且这些目光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以欢迎的姿态出现。在位者的怀疑、嘲弄,甚至恐惧、敌视和冲突,伴随着进入者的到来和成长,直至获得认同和尊重,从而最终出现一个新的均衡。
亚洲需要一个新的,被所有游戏者接受的均衡。这需要通过试探、摩擦甚至碰撞,去寻找和确立每个角色的势力范围和行为准则。这个均衡形成的过程,必将是困难的。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它究竟长的是什么样子,很多课题是陌生的,即便对于70年来领袖世界的美国也是如此。
举例来说,台湾问题就是中美双方比较成熟的课题,双方底线在哪里,出了什么样的事情,采取哪一级的行动,不同的行动代表什么样的潜台词,大家心知肚明。但南海冲突呢?钓鱼岛问题呢?尚没有形成这种默契的处理模式,所以误判局势导致冲突失控的风险会更高些。这是坏消息。
好消息呢,也有。至少美国目前的策略是遏制而不是击败中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因为中国确实比过去强大。仅从GDP上讲,美中日是三强,14万亿美元的美国+6万亿美元的日本,去击败一个7万亿美元的中国,这基本上就是世界大战了。中国无法战胜美国,但它有足够的实力在彻底失败之前灭掉日本。而中日两国,是最大的美国海外投资地、美国国债持有者、美国产品出口市场和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中日玉石俱焚的后果,对美国何尝不是一种灾难。美国有这种准备吗?日本敢这种想象吗?
其次是,钓鱼岛及大部分第一岛链的战线距离中国太近了,或者说距离美国太远了。中国海空兵器的全要素(甚至部分陆军兵器)都能对这个区域形成多重覆盖。“在第一岛链内,中国没有对手”,中国军方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在这个距离上,美军的很多优势会变成劣势,中方的很多劣势会变成优势。劳师远征,以短搏长,美方没有那么傻。
第三,从近期来看,美国在中东尚未完全脱身。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的战事结束,却有被塔利班卷土重来的危险;叙利亚和伊朗依然存在新一轮战争爆发的可能。30多年的铁杆盟友埃及,选出来一个认为911事件是美国自导阴谋的穆斯林兄弟会总统。而此时奥巴马还有几周就要大选,在这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时候,指望他拿出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动武的勇气,是一个比他承诺后四年都没有完成的关闭关塔纳摩监狱要困难100倍的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