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于:中国化工信息网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下,跨国化工巨头积极应对挑战。7月底,巴斯夫、陶氏、拜耳等陆续发布二季度财报,显示了化工巨头为实现年初目标,各使高招,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发展之路;同时,外企高层对未来化工的走势作出分析与展望,力争实现销售额和收益的双增长。
中期业绩:有喜也有忧
全球化工领先公司巴斯夫,第二季度实现了稳健增长,但在中国的增长幅度下滑明显。该公司季报称,二季度销售额提高到195亿欧元,同比增长6%;不计特殊项目的运营收入(EBIT)25亿欧元,增加2.53亿欧元;累计上半年销售额401亿欧元,同比增6%.农业解决方案、原油和天然气业务领域表现强劲,成为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
陶氏化学公司第二季度销售额1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实现息税折旧和摊销前利润(EBITDA)近20亿美元;农业科学业务增长12%,创造新的同期销售记录,也使EBITDA超过7.5亿美元。欧洲地区销售额下降4亿多美元,主要受欧债危机影响。为应对困难,陶氏在运营中增加了近7亿美元的现金量。
拜耳集团二季报显示其保持了增长势头,销售额增长10.0%,达101.77亿欧元,创历史同期新高;EBITDA增长6.7%,达21.72亿欧元;净收益为4.94亿欧元,下降33.9%。
塞拉尼斯的季报反映,销售净额为16.75亿美元,同比减少4%;公司总销售量虽有提高,但主要受乙酰基中间体产品降价的影响,营业利润1.64亿美元,而上年度同期为2.09亿美元。霍尼韦尔二季度销售额增长4%,达到94亿美元,强劲的销售推动公司取得了14%的盈利增长。
逆势增长:靠“亮点”驱动
GDP增速放缓。受此大势影响,化工产品的价格普遍下降,销售额降低。但跨国公司发挥在特种化学品领域、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注重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依然成为业界亮丽的风景线。
陶氏化学的农业科学业务二季度增长12%,创造新的同期销售记录;功能塑料业务也增长3%.巴斯夫功能性解决方案业务实现销售额增长;农用解决方案业务继续创造佳绩,其上半年EBIT收益达8.33亿欧元,超过去年全年总额。拜耳材料科技业务增长6.5%,达29.62亿欧元,创最高季度销售额记录,也创出自2007年以来最佳二季度EBITDA数据,其中泡沫聚氨酯原材料业务增长了7.5%;此外,拜耳作物科学业务销售额增长17.1%,医药保健子集团销售额增长10%.塞拉尼斯特种消费品业绩连年提高,二季度销售额3.2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2.91亿美元,其中醋酸纤维业务销量和利润都获得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