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752|回复: 3
收起左侧

7.23动车安全事故技术分析(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jzq0922 发表于 2011-7-25 10: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列车撞击、追尾类事故并非首次
    从河里被打捞上来的动车
    根据有证可查的资料显示,从1971年到2008年,我国至少发生了31起重大铁路安全事故。这其中包括脱轨、撞击、追尾、人为破坏、火灾等。
    而与本次7.23动车追尾事故接近的事故,就包含有1971年琉璃河追尾(死亡14人)、1978年杨庄拦腰相撞事故(死亡106人)、2008年胶济铁路脱轨倾覆相撞事故(死亡72人)等。这类撞击、追尾类事故在以上31起重大事故中占有11个名额,尤其需要注意的是,1990年之前,我国的铁路重大事故多为人为破坏(如罪犯实施爆炸),但自1990年以来,撞击、追尾类事故在铁路重大事故中的出现频率为最高
    撞击、追尾类事故往往是典型的责任事故
    一个伤员被抢救出来
    如1988年3月24日,南京开往杭州的311次旅客列车,运行到沪杭外环线匡巷车站,由于列车冒进信号,与正要进站的长沙开往上海的 208次旅客列车发生正面冲突,造成旅客及路内职工死亡28人。
    所谓冒进信号,通俗的解释就是“闯红灯”了,亦有人说,此次事故“就是值班员玩忽职守造成的”。
    再比如2008年的胶济铁路事故,就是多个环节违规造成的:首先是调整后的运行图(限速80公里)没有发到北京机务段,造成车辆在危险地段超速;接下来,当济南局调度员发现机车超速时,发出了降速命令,但该命令竟然没有发到机车乘务员处;再接下来,当地值班员应该用降速命令与司机确认,但这个步骤也“未被认真执行”;最后,司机本来也有通过“目测了望”避开事故的机会,然而“机车乘务员没有认真望,失去了防止事故的最后时机”。

    这类事故常常带来极恶劣影响
    现场抢救工作
    显而易见,两辆速度快、质量大的庞然大物撞击时,会给现场人员带来怎样的心理感受。经过媒体报道后,这样严重的事故将会给整个铁路部门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除了感官方面外,撞击、追尾类事故造成的后果的确十分恶劣——
    比如1978年“杨庄事故”,由于87次列车与368次列车拦腰相撞,造成旅客死亡106人,重伤47人,轻伤171人,客车报废3辆,中断行车9小时30分。
    再比如1993年7月10日,163次列车与2011次货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乘务员32人死亡,7人重伤,4人轻伤。旅客8人死亡,2人重伤 ,35人轻伤。机车中破1台,客车报废3辆,小破15辆。货车报废1辆,大破2辆,中断京广线正线行车11小时15分,至今事故造成的后患影响还未消失。
    而正是1993年的这次事故,直接导致了“隔离车”措施的出现:列车的第一节车厢空无一人、车门始终紧闭,而这节车厢的作用,说白了就是在撞击时用来做缓冲作用的。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7.23动车追尾事故?
    毫无疑问,这类事故往往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为,在我国的铁路系统设计上,实行的标准往往十分严格,而设计理念也往往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思想出发的。可以说,如果严格按照规定预案操作,正确使用各项技术设备,动车组是一种十分安全的交通设施。
    下面,我们尽可能地还原一下现场,看看如果按照设计规定,7月23日的晚上会是什么样子——
    事故第一步:前车(D3115)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雷电因素,导致车辆停电后停车
    无论是雷击铁轨造成故障,还是路段上突然有车停驶,在调度部门的屏幕上,都应该立刻出现刺眼的“红光带”,调度中心可以立刻指挥后车停止运行。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接下来,即便是雷击停车,前车司机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停车地点及目前概况向调度中心报告,无论是用列车自带的通讯系统或“对讲机”,甚至网友戏谑的“手机”,都可以起到警示作用。显然,这层安全策略也没有起作用。
    是的,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D3115停下来之后,不知是前车人员的责任,还是调度中心的责任,导致后车没有及时收到这一消息。而此时,同样晚点的D301次,正在以极高速度向前车驶来。
    事故第二步:并未收到任何警示的后车(D301次)正常行驶
    目前来看,前车D3115是CRH2型,后车D301是CRH1型。这两个型号的车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CTCS-2列车控制设备。
    所谓CTCS-2列车控制系统,设计之初就是用来做“制动”的。列车在CTCS-2下,会被自动监控速度,一但速度过高,造成本车与前车的距离低于“离前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列车将被自动减速。
    按理说,当前车突然停驶后,后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立刻停止运行。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除非后车司机将自动控制系统关闭(这个可能性很小),那么自动控制系统没有运行的最大可能性是:前车停止后并未将信息传递给后车,导致自动控制系统错误判断,进而影响到了司机的判断。(亦不排除后车自动控制系统出现重大故障)
    在铁道部门的技术规范中,一旦出现信号系统失灵(甚至是信号已经报警),后车绝对不敢强制向前运行,因为此类前科已经数不胜数,这已经是铁道部门写死的强制规范,后车司机毫无理由触犯。所以,本次事故并不是“信号故障”导致的。
    据说,D301的运行时速为180公里,这样的速度就可以说明:列车收到的是“绿灯”,并且给予列车的行驶速度权限极高。
    目前来看,当时的信号系统畅通无阻,D301上得到的一切信息,都一如往常。除了前边停了一趟列车这个事实外。
    事故第三步:追尾撞击
    据现场人士称,D301次司机潘一恒已经牺牲,胸口被闸把穿透,在最危险的时刻果断的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
    目前来看,由于明显的人为责任和未知的技术原因,安全策略被一层层消失于无形,最终才导致了7.23动车追尾事故。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就大量安装列车自动停车装置。现在是2011年,我们的动车,竟然追尾了。如果最终调查确实像胶济铁路事故那样,是“人为因素”,这样一而再的“血的教训”究竟有何作用?

    http://view.news.qq.com/zt2011/dongche/index.htm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jzq0922 发表于 2011-7-25 10: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源在于腐败,根源在于我们的体制出了问题。

    我们的党及官僚体系已经远远脱离了群众。

    这一点中央已经意识到,最近的人民日报也在不断的提醒党和执政各级官员要意识到问题并切实改进。

    希望这次事故遇难者的鲜血不要白流,希望他能够唤起民众的觉醒,能够让高层的管理者认识到当前管理体系问题的严重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zsmdoudou 发表于 2011-7-25 15: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经常出差,动车常坐,这个心理有阴影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遗风 发表于 2011-7-25 15: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23我坐动车从上海回来的。。。。本来还要出去 等等吧 避避风头 7月22汽车燃烧 7月23动车追尾 o(︶︿︶)o 唉 生命如斯啊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