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3-8-22 11:07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成思危:“中国式次贷”严重已引起中央重视 视频
2009年12月,成思危曾在一个高级研讨会上表示,中国为刺激经济而产生的投资过快现象将有可能带来地方政府大量举债的风险。而目前根据中国审计署的审计,在一些地区,地方政府的负债已经超过了当年全年的财政收入,部分地方甚至超出了两倍之多。
主持人:经过房地产的这一轮调控,可能土地的拍卖价格,税收收入又减少了,这个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它的债务已经是比较高昂了,很怕有中国式的次贷问题。
成思危:对,就是外国的次贷是把钱贷给没有还款能力的个人,中国的次贷是把钱贷给没有还款能力的地方政府。那么当然现在具体的数据还不能够说有权威的数据,但根据目前看,大概各地在去年膨扩的时候是8000个左右的融资平台,包括有的县都有融资平台,成立了大量的融资平台,从银行贷款,那么去年由于拉动要保8%,所以银行也是比较宽松,特别对地方政府贷款,反正你拿你的将来的收入做担保,我就贷给你,错了也犯不了大错误,所以银行也贷,那么地方政府债务总量是多少,现在有各种不同的数据,审计署是只抽查了一部分。据有关方面的数据,最高到了7.66万亿,这个数字就相当高了,相当我们GDP的这个20%多一点了,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学者说不用担心,因为中央财力很强,出现问题中央能够处理。我的问题是,中央如果处理的话,必然的话,就减少我们民生,改善民生,社会保障等等方面的支出,最后还不是老百姓受损失吗?第二个可能是转变成银行的坏账,这也同样会造成是老百姓的损失,那么第三个更坏的就是我们多印钞票,多印钞票造成通货膨胀来稀释这个债务,这也不是老百姓的损失吗,对不对?现在有的学者说,不要紧,我们这个平均的债务比例,是130%,还在安全线之内,我就说了,不能讲平均,为什么不能讲平均,那些负债多的县,能让负债少的县去替它还钱吗,那些高于130%,200%,300%的谁来救它,别的省市不会去救它,只能靠中央去救,那么今年看来这个问题逐渐受到重视,所以中央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在查在处理这些问题。
主持人:您觉得现在房价过高,或者说回来回落25%很大一部分是土地价格的成本,但现在看起来土地价格成本这部分,地方政府还很靠这个土地价格的收入。
成思危:是,所以我不是说这一轮房产的上涨,就是土地价格带上去的。
主持人:但是因为您也回答了我们这些想买房的年轻朋友们的意见,他们等这25%什么时候下来,现在看起来呢难度有点大。
成思危:这个得看政策,我们实际上对这些所谓加心层应该有特殊的政策,你没有特殊政策他买不起。
主持人:这一段我们一定会用,让我们的加心层有翻身的机会,包括我们这几个编导。
成思危:美国科技高速发展得益于风险投资 视频
主持人:那时候据说您上书给朱镕基总理,说应该暂缓创业板,
成思危:当时说句实话,这些投资人都说看你的面子
一边是数十万人民币的年薪,另一边是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股权回报,你会选择什么?
2010年11月1日,在中国创业板一周岁之际,第一批上市公司将会迎来首次原始股的解禁,为了套取比年薪高出数百倍的股权红利,创业板企业的高管会不会因此掀起辞职潮?而众多股民们也不禁开始担忧:他们手中持有的创业板的股票究竟还有多大的投资价值?
在中国经济界,成思危被称作风险投资之父。1981年改革开放之初,46岁的他得到了一次赴美留学的机会,当时一直从事化工工作的他出人意料地改行选学了工商管理。
小莉:您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是不是就看到了美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尤其是风险投资的发展?
成思危:对,这个也跟我的经历有关,因为我一直在科研单位工作,从大学毕业到副部长,一直40年在化工部服务,所以我最大的一个困惑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研究成果,老也变不了生产力,我们以前计划经济就喜欢找国家要投资,国家没钱的话就没办法,对不对?国家给了钱,有的时候也不见得能有好的效果。所以我在美国一接触风险投资这种东西,我当时就想到,美国的科技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发展,特别是新技术,得益于风险投资,所以根据这个情况,我当时就特意修了这方面的课,选修这方面的课。当时我的教授他就做这方面的工作,修他的课。
成思危:中国发展风险投资初期普遍没有信心 视频
1984年回国之后,成思危始终在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研究工作。1998年,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被业界称作是引发中国高科技产业创业高潮的“一号提案”。
成思危:到1998年的时候,我们觉得条件基本成熟了,因为当时来看大量的科研成果等着转化,市场的力量慢慢也都发展起来了,当时我记得各部委是联合办这个提案,大概是有8个部委联合办这个提案,所以这一下就把这个风险投资热潮带起来了。
主持人:您不只是倡议,而且2000年民建中央还身体力行成立了中国的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成思危:对。
主持人:这个公司其实是民建的很多企业家一起投入的,当时刚开始投入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很多的困难。
成思危:是,当时说句实话,这些投资人都说看你的面子,既然咱们民进提了这个一号提案,那这样子咱们大家投资,因为他们对这个没有信心。
主持人:也不了解。
成思危:不了解,没有信心。说这个把钱投出去说失败了,就认了。这个大家没有这个信心。风险投资的最大特点,我当时形容就是买鸡蛋来孵小鸡,然后把小鸡养大了再卖出去,那么这个过程是很长的,一般要三到七年,你要想急功近利今年投下去,明年就有回报,这个基本上不大可能,所以最初我们筹3000万都还费了比较大的劲。
如果说风险投资是孵小鸡,那么成思危则形象地把建立扶植中小企业上市集资的创业板市场比作把小鸡变卖成钱的平台。1999年,在成思危提出“一号提案”之后,深交所开始着手创业板的筹备工作,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平台的最终建成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漫长等待。
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过后,由于许多国家的投资风险增加,美国的信息产业成为了世界各国剩余资本竞相投资的对象。然而,潜在的风险也随即积聚。2000年,投资下降促使了美国网络泡沫的破灭,美国创业板纳斯达克崩盘,相当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近一半的财富蒸发。受此影响,香港创业板也从1200点下挫至最低的100多点。成思危紧急上书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建议缓推内地创业板。
成思危:1999年中国风险投资非常热,所以很多人就说要开创业板,当时也给人大提出来,为了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可以在主板内设立一个板块,这个板块的上市条件,由证监会另行规定,所以人大通过了这么一个决议,就是为了能够处理好这个事,但是当时有些人他就觉得不过瘾,就是非要推创业板,当时我就提出一个意见,我说现在开创业板不成熟,为什么,风险投资刚开始,你小鸡还没孵出来呢,你就要卖,而且当时我做过一个调查,70%的要上创业板的公司,是没有真正的技术,只是为了圈钱,所以当时我是不赞成的。
主持人:那时候据说您上书给朱镕基总理,说应该暂缓创业板,当时您是怎么写的,朱总理又是怎么批的。
成思危:对,2000年,2001年美国网络股泡沫破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再这么搞了,因为我们实际上也有很多类似于国外的网络股那种虚的公司。所以当时我写了个意见,因为朱总理具体怎么批我不好说,但是最后就是停下来了。但是不等于说不要支持高新技术的风险投资,这个创新型企业的推出,所以我后来又写了一个报告,我建议在深圳设立当时我叫科技板块,那么按照主板的条件,因为怕风险嘛,先按照主板的条件,支持这个科技企业上市,这个朱镕基总理也批了,确实是觉得我的意见是可行的,所以2005年在深圳就开了,那个时候后来改成中小企业板块,就开了这么个板块。
2009年10月,在中小企业板块运行五年之后,“十年磨一剑”的中国创业板终于在深圳启动。一夜之间,从马云、冯小刚到继承母亲资产的15岁初中生党唯真,创业板上市为他们带来的财富暴增再次引来了媒体与公众的广泛关注。究竟被外界称作是“造富神话”的中国创业板将迎来怎么样的压力与挑战?而2010年3月,吉利成功收购了沃尔沃的全球战略又能够给意图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带来哪一些借鉴经验。下周同一时间,我将继续与您一起,问答成思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