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草甘膦生产大省的声音[2009-12-10] 来源于:中国化工信息网 作为我国的草甘膦生产大省,浙江草甘膦生产企业的发展不仅对该行业有着一定的影响+也能反映该行业的现实状况。因此,记者采访了浙江部分草甘膦业内人士。
浙江省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姜书凯:国内草甘膦产能严重过剩已是明摆着的事实。企业数量众多,素质参差不齐也是有目共睹。进入四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已经开始呈现企稳回升的现象,多数化工产品的价格也在缓慢回升,但草甘膦价格依然低迷。显然,草甘膦市场的复苏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在我看来,目前这样一个市场极度低迷、大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非常时期,恰恰是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及时出手,通过兼并和重组等手段,趁机扩大产能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的良机。中国草甘膦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大多数,虽然这些企业规模不大,也谈不上什么品牌,但是由于数量众多,合计起来总产能却不小,加上运行成本低廉,对市场的冲击力绝不容低估。过去几年来,每当草甘膦市场行情略有转好,那些已经关停的企业就会迅速死灰复燃,重新掀起新一轮的价格大战,最终落得个你死我不活,其后果十分恶劣。现在,草甘膦行业可谓一片萧条,不少中小企业迫于生存压力,迫切地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买家,不求卖个好价钱,但求能减少一点损失,或者寻一条生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实力的企业不妨考虑有选择地兼并一些质量相对较好的企业,在低谷时期实现低成本的扩张,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资源整合和市场秩序的理性回归。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规划部经理俞强:草甘膦价格已跌无可跌,行业面临全面性的亏损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行业洗牌正在加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迫于市场压力而选择退出。可想而知由此将带来一系列问题,诸如企业破产、员工失业等等。
在我看来,如今一部分落后产能惨被市场淘汰,虽然很残酷,客观上却有利于缓解当前已十分突出的供过于求的矛盾,同时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素质的提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市场经济的法则。对于那些既无技术优势也无规模优势的落后企业,行业主管部门与其勉为其难地施以援手,还不如尊重市场的选择,减少一些人为干扰。这样反而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草甘膦行业要走出困境,眼下最大的坎不是市场,而是环保这一关。10%水剂被禁止生产后,母液的处理和排放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生存。这对于在困境中挣扎的草甘膦企业来说,无异子雪上加霜。我们担心的是,在不同的区域,政府部门对于环保的监管是否能够实施统一的尺度?以往经验证明:总有那么一些地区和企业,会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降低成本,进行不正当的竞争。长期以来,我国草甘膦行业总是处于一种循环往复的动荡之中,难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与行业发展缺乏全局性的规划和监管,行业准入门槛过低,行业缺乏自律等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草甘膦行业就永无出路。
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骏:现在大多数草甘膦企业日子都不好过。但是最难过的,莫过于那些既无技术优势也无规模优势的新进入者。升华拜克旗下的拜克开普从产能上来说并不算大,却是国内少数采用IDA法工艺技术生产草甘膦的企业之一,经过持续多年的研发和改进,目前在行业内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因此,即使在草甘膦价格极度低迷、行业一片萧条的背景下,拜克草甘膦生产线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生产和销售,从而为稳定市场份额、迎接行业复苏打好基础。
现在看来,草甘膦行业正在经历一次比以往更加彻底的洗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草甘膦已成为我国化工行业最为典型的乱象丛生的行业。虽然产能规模总量居全球第一,但是真正有技术含量\b有市场话语权的企业却少之又少。由于产能严重过剩,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更谈不上自有品牌建设。因此每当草甘膦市场行情显示出一些向好的迹象时,各地就会掀起一轮轮的价格战,最终自乱阵脚,既葬送了行情,也拖累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样的现象已持续多年,能否走出这个怪圈,取决于行业洗牌是否进行得彻底。
从这个角度上说,我倒是希望这次“寒冬”能够持续得更久一些。时间越久,行业净化的水平才能更高,洗牌才能更加彻底。以现在的市场价格,绝大多数国内草甘膦企业都已经无利可图,有些实力较差的企业已经选择退出这个行业。相信再过一段时间,还会有更多的企业退出,从而将整体产能恢复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而能够坚持下来的企业,一定会是技术力量、资金实力都相对较强的企业。洗牌后的中国草甘膦行业,会更加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