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龙头企业:实际产量很差
史利民对多晶硅产能的判断,在企业方面得到了印证。国内光伏龙头企业无锡尚德的副总裁刘志波对记者表示,当前多晶硅的产能是“计划过剩”,其实实际产量很差。
“当前国内60%的多晶硅原料需要进口,剩下的40%也不是高端产品和高质量产品。” 刘志波介绍,多晶硅行业的现状是:总量不过剩,质量比较低,能效和技术水平偏低。“多晶硅的过剩是‘表决心’的产能过剩了,地方政府汇报材料中的产能过剩了。”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国内光伏总产量将达到3500兆瓦,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为100兆瓦,硅太阳能电池产量为3400兆瓦。依此计算,今年我国多晶硅进口仍需1.4万吨。“这么大的缺口怎么会过剩呢?” 刘志波表示。
工信部:企业要兼顾国际市场
“比起以行政命令规范行业,通过市场规则决定多晶硅产业发展更好一些。”史利民认为,“目前企业发展已不盲目,这个行业也告别了‘暴利时代’,未来将在合理利润上进行竞争,企业会根据市场微调自身策略”。
工信部则指出,国外市场也非常重要,企业不要单单死守国内市场。未来要研究扩大光伏市场国内消费的政策、支持用国内多晶硅原料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兼顾国际市场。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配套综合利用、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鼓励多晶硅生产企业与下游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加强联合与合作,延伸产业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