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789|回复: 0
收起左侧

成思危:新能源是未来重头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1-19 11:23
  • 签到天数: 59 天

    [LV.5]常住居民I

    不准重名 发表于 2009-11-17 06: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各国共同努力下,全球经济最困难时刻已过去。中国经济已经触底回升、企稳向好,世界经济正在走上曲折起伏的复兴之路,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主席、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15日说,中国的GDP仅占世界6%,还不可能担当‘领导’。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有可能恢复到正增长。  中国还不可能担当“领导”
      “中国的GDP仅占世界6%,还不可能担当‘领导’,只能承担与中国国力相适应的责任,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成思危在2009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回应来自各方“希望中国来承担领导责任”时表示。
      成思危认为,在即将过去的2009年当中,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向好,全年GDP增长率将超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将超过20%,虽然中国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但中国的GDP仅占世界6%,世界希望中国承担领导责任,但是中国人均GDP在世界百名之后,中国只能分担相应的责任。
      2011年全球经济恢复正增长
      成思危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恢复正增长。
      目前市场预计第四季度GDP增幅可能超过10%。已公布的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V型反转。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8.9%,第二和第一季度的增幅分别为7.9%和6.1%。
      中国国家统计局官员也曾经表示,中国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仍会保持较快增长。
      全球经济发展的五个平衡论
      成思危认为,2010年全世界经济可能恢复正增长,不过,全球经济发展今后需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平衡:储蓄和消费的平衡,东方要多消费,西方要多储蓄;内外需的平衡,西方去杠杆化导致发展中国家资源价格不平衡,发展中国家要增加内需;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平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平衡;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成思危再次强调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五个平衡论。“我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指出,这次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我们要注意把握度,把握各种矛盾平衡。”
      首先是储蓄和消费的平衡,东方要多消费,西方要多储蓄。二是内外需的平衡,西方去杠杆化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资源价格不平衡,所以发展中国家要增加内需。
      再次是要注意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平衡,金融创新本意是通过创新进行对冲,但风险很大,金融监管是防止过度投机,提高透明度,加强对洗钱和热钱流动的监管。
      他认为第四方面要注意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平衡。虚拟经济就是钱生钱,达到150万多亿美元。而全世界GDP只有60多万亿美元。所以二者应该保持适当比例。
      五是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人类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模式,走绿色复苏之路。他说,“我相信,蒸汽机、汽车、电脑引领的三次革命后,我们迎来新能源为主的第四次革命。”
      成思危还谈论了区域关系,他认为中日韩和东盟10+3模式如能成功,将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三极,在美国欧盟之后。
      新能源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
      “从长远的观点看来,气候变化要比金融危机更加重要,因为它涉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约束的今天,已经迫使全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模式。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复苏之路,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发展新能源。”成思危称,这些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等。
      因为这样做第一可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二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三是可以通过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代替玉米和甘蔗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也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来种粮食。四是可以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发展新能源逐步建立低碳资源能力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最终形成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成思危表示。
      他还称,分别由蒸汽机、电力、电脑引领的三次产业革命之后,我们将迎来以新能源为引领的第四次产业革命。
      “在长下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未散尽使,京都议定书的减排协议将于2010年签订,今年在哥本哈根举办的第15次会议将会成为后京都时代协议的重要关口,世界各国应该按照共同的带有区别的责任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继续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证国家的资源、资源和生态安全。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转变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成思危称。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