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662|回复: 1
收起左侧

光伏产业再现投资狂潮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1-19 11:23
  • 签到天数: 59 天

    [LV.5]常住居民I

    不准重名 发表于 2009-7-21 07: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在建或准备建的多晶硅项目,如按期完工且完全释放产能,产量将高达14万吨;而据预测,全球2010年多晶硅需求量仅为8万吨左右。    河南的光伏产业近期动作之频繁,几乎令人眼花缭乱。
        6月27日一天之内,河南新能光伏有限公司年产40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举行投产仪式、河南欧美亚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100MW太阳能单晶硅及切片生产线投产剪彩仪式举行、林州中升半导体硅材料有限公司3000吨多晶硅生产线点火投产??此间,“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亦花落河南安阳。
        光伏产业“井喷式”增长的故事不仅仅在河南上演。
        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炙手可热。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光伏产业再现投资狂潮。
        “拥硅为王”
        “光伏产业在很多人眼里,现在是‘朝阳产业’。”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郑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事实上,河南不少地方对该产业亦是青眼有加。此前,河南安阳提出打造以光伏产业为核心的新能源谷,预计到2015年,光伏产业的年产值将达1500亿元。而早在今年1月9日,河南洛阳高新区已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为“硅材料光伏特色产业基地”。
        “目前,洛阳高新区已有近10家硅材料及光伏产业企业,在建和规划的项目约12个。根据规划,2010年该区将形成9000吨多晶硅、1000MW的太阳能电池硅片、1500MW的太阳能电池以及1000MW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能力。”河南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预计2010年该区硅材料及光伏产业的产值将达到500亿元以上。
        更多地区、更多企业,正在加入到这场光伏领域的“跑马圈地”中来。
        6月24日,国电电力(600795)发布公告,该公司拟斥资25.3亿元在内蒙古合资建设总产能规模为1万吨的多晶硅项目,这是继其去年10月在宁夏成立总产能5000吨多晶硅的项目公司之后,再次抢滩光伏盛宴。
        “自去年底以来,除了国电电力之外,华电集团、大唐集团、神华集团等巨头纷纷在光伏领域跑马圈地,加大在光伏产业的投资力度。”杨郑生表示,借力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光伏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数据分析显示,目前,中国在建多晶硅项目总数逾20个,总投资额逾70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加剧,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而硅材料价格亦随之疯涨,从2003年的每公斤30美元一路飙升至每公斤350美元,甚至一度达到每公斤500美元,业内一时有“拥硅为王”之说。
        多地企业“一窝蜂式地上马”多晶硅项目,正是缘自此番背景。不过,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多晶硅价格一泻千里。至2009年4月,多晶硅现货价格已跌至80美元/公斤。
        “不少企业一哄而上的发展,对市场前景盲目乐观,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产业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世纪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霍兆亮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
        产能过剩的隐忧
        事实上,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光伏产业已遭“重创”。
        一位长期研究光伏产业的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国内在建或是准备动工的多晶硅项目,如果能按期完工而且完全释放产能,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将高达14万吨。但是根据预测,全球2010年多晶硅的需求仅为8万吨左右。”
        “不少地方政府十分热衷多晶硅项目,甚至将多晶硅建设列为‘一号工程’,盲目上马,一味扩大项目规模,搞重复建设。”霍兆亮坦陈其忧,“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产能过剩,而且会造成浪费和污染。”
        “国内光伏产业与市场极度脱节”问题也备受业内人士关注。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光伏发电速度发展缓慢,相关的配套技术尚不成熟,发电成本相对偏高,真正并网型的太阳能光伏市场远未形成。据悉,中国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2300兆瓦,国内装机容量仅约50兆瓦,尚不足3%,剩余97%以上出口国外。
        除了市场尚未成形,中国在光伏领域的技术亦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国际上对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基础原材料多晶硅实行了技术封锁、市场垄断,国内很多生产企业在产业化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产能低、供需矛盾突出、生产规模小、工艺设备落后,耗能高,多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资金投入太少,研发制造能力差等问题。”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分析。
        此外,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上网电价如何定”亦未能解决。定价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这个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今年6月,国内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敦煌10MW大型光伏并网发电示范招标项目,中广核能源联合体以每度电1.09元的价格中标,比原先业内讨论的2元?4元已有突破,但专家认为,1.09元的这个价格仍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不能作为国内未来光伏电站的标杆价。
        “光伏产业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硅产业目前缺乏全国统一规划,面临一个失控的局面,没有哪个部门对其进行规划和约束。很多大规模上马的项目,都是一种市场行为,对于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支持都估计不足。”霍兆亮坦言,这种盲目发展,“已为资源浪费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政策扶植将成培育市场的主要动力
        不过,光伏产业的美景也并非遥不可及。
        “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光伏行业进入了低谷期,但是在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化石燃料储量减少、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带来成本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光伏产业的未来也并非绝路。”张保盈表示,目前,发展新能源正肩负着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期许。
        “积极的信号”已经闯进了人们的视野。
        今年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推出“太阳能屋顶计划”,鼓励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决定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最高20元/瓦的补贴。
        与此同时,国家对新能源的扶持细则也在不断出台:继今年3月财政部推出相关补贴政策之后,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日前也发出通知,国家将拨款22亿元人民币用于2008年下半年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
        “这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对于目前‘暂时受挫’的光伏产业而言,更像一支强心剂。”杨郑生表示,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光伏补贴政策推出后都对本国市场起到了极大作用。由于目前光伏发电成本尚高,如果完全依靠市场驱动,光伏产业将举步维艰。此番情形之下,政策扶植将成为培育光伏产业市场的主要动力。
        “欧美的确是靠大量的政府补贴才使光伏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对于即将启动的国内市场来说,如何尽快地降低成本,完善‘上网电价’问题,对国内的光伏产业大规模启动至关重要。”张保盈表示。
        一个被业界视为“抱团取暧”的举措是,今年4月底,英利集团、无锡尚德等13家光伏企业巨头,联手在河南洛阳举行光伏产业年会,并发布“洛阳宣言”:至2012年实现1元/千瓦时的发电目标,并冀望通过呼吁,获得光伏发电强制上网的“准生证”。
        或许,在政府与企业的合力之下,光伏产业的春天并不遥远。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1-19 11:23
  • 签到天数: 59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不准重名 发表于 2009-7-21 07: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公报:外资觊觎中国新能源 需警惕盲目扩张
    香港《大公报》日前刊出署名文章说,全球常规能源逐步走向枯竭、环保呼声日渐高涨的背景下,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全球能源界共识。新能源在中国本土需求将会逐渐加大,未来市场潜力不可小觑,这也是外资巨头觊觎中国新能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外资巨头都在为布局中国新能源产业蠢蠢欲动、踌躇满志之时,有一种声音却不能被忽视:“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盲目扩张的势头必须加以警惕。”
      文章摘录如下:
      7月4日举行的“全球智库峰会”分论坛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表示,今后中国政府将从四个方面促进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稳定发展,包括鼓励外资投向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
      据称,在过去四年,外资巨头主要涉足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市场,现在它们向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以及节能技术市场迈进。
      风电设备是大热门
      今年5月31日,上海公布《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年)》,把发展重点首先放在核电、风电、新能源汽车及太阳能等五大新兴产业技术上。
      在此之前,德国巨头西门子就已经抢先进入,在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区内开工建设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企业。
      投资在临港新城的西门子风电项目首期投资额约为1亿欧元。其中,已注册成立了西门子风力发电叶片(上海)有限上市公司,总投资额为6400万欧元,注册资本为2500万欧元,负责生产、安装风力发电设备配套的叶片、机械件、电气件和液压件等。
      从数年前开始,诸多外资巨头已经在暗中寻找新能源的产品,而风电设备便是其中的大热门。全球风电设备制造商“闻风而动”,纷纷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不久前,作为在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GE能源集团的中国首个风机组装厂于沈阳成立。新成立的通用电气能源(沈阳)有限公司系美国GE能源集团的独资子公司,工厂将主要负责生产1.5兆瓦风机。
      在过去四年,外资主要涉足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市场,现在它们向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以及节能技术市场迈进。Primafuel是一家美国新能源生物技术公司,它正在向中国新能源市场进军。它的同路人还有众多外资基金和其它能源技术公司。
      与此同时,外资已从中国利用新能源中发掘出巨大商机。不久前,英国康普艾公司在上海成立中国首家中外合资CNG(压缩天然气)设备制造公司。这将为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注入强劲的新动力。
      作为汽车的一种优质代用燃料,压缩天然气(CNG)具有抗爆性能好,有害物质排放量少,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降低燃料费等一系列优点。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在全球常规能源逐步走向枯竭、环保呼声日渐高涨的背景下,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不错的选择,这已成为全球能源界的共识。
      随着节能等理念的推广以及政府政策的引导,新能源在中国本土的需求将会逐渐加大,未来市场潜力不可小觑,这也是外资巨头觊觎中国新能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实上,中国政府近年来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加大了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这被认为是外国公司投资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一大动力。
      早在3月26日,中国财政部就发布了《关于就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提出财政部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推出“太阳能屋顶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最高20元/瓦的补贴。紧接着,财政部又发文详细解释了关于“支持加快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政策细节,这将大大促进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在已经发布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体现了对新能源的支持。期待中的能源产业振兴计划将可能很快出台,有望明确新能源发电的份额,提出与电网系统相关的对接办法、技术标准,进一步在财政、价格、税收、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支持。
      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而金融危机中的政府大量投资大大推进了新能源行业发展进程。
      警惕盲目扩张势头
      当外资巨头都在为布局中国新能源产业蠢蠢欲动、踌躇满志之时,有一种声音却不能被忽视:“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盲目扩张的势头必须加以警惕。”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从理论上讲,新能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新能源要想大规模走上历史舞台尚需时日。
      新能源产业运营成本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产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够,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产业发展空间。相对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来说,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前期投入成本高,风险大。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量是每年73亿吨标准煤,但开发量尚不足4000万吨。尽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且部分技术实现了商业化,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确实是客观存在,主要表现为多数可再生能源产业运行成本过高和市场容量相对狭小。
      新能源产业化面临技术、成本、体制障碍,且新能源产业的推进和发展往往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会阻滞其发展步伐,因此适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
      有关专家指出,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技术、成本、体制障碍是相互影响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互为因果。所以发展新能源产业必须树立系统思维,统筹兼顾,需要对现有的能源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动大手术。总之,发展新能源犹如开启破冰之旅,过程虽充满艰辛和困难,但前景令人期待。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