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555|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美八大合作动议掘金6万亿新能源市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1-19 11:23
  • 签到天数: 59 天

    [LV.5]常住居民I

    不准重名 发表于 2009-5-29 12: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布时间: 2009-5-29 0:28:44    浏览次数: 975   
    近日,中国发改委公布了《落实巴厘路线图--中国政府关于哥本哈根会议的立场》。美国东部时间5月21日,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投票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
        自此,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展示了自己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立场。40%,20%,0%,这分别是中国、欧盟和美国所期望的发达国家2020年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的比例。
        各自愿景相去甚远,但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全球各国的沟通、谅解和合作,更离不开各方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认同和切实履行。本报试携手中美诸政要、意见领袖和行业专家,探讨中美气候能源合作。
        “技术制约价格,但技术的不断提升会降低价格。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确定(新能源)市场价值,而不能只看当前的市场价格。发展新能源意味着复兴科技,意味着成为世界新能源领域的领导者,意味着为经济发展提供助推器。”
        5月26日,美国参议员、美国国家外交委员会主席约翰·克里(John Kerry)在参加“中美清洁能源论坛”的记者招待会时,这样回答了本报记者关于新能源价格过高制约了中美新能源合作的提问。
        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新能源的推广更显得意义重大。前亚洲开发银行能源经济学家、现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本报记者:“实际上,美国看重的是(新能源推动)经济转型、复苏的作用,这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利益。”
        危机使新能源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克里认为在新能源道路上走在前列的国家,将成为经济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将提供最多的就业岗位,并在世界经济上扮演引领者的角色。
        5月26日的晚宴上,克里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1990年,他参加了一个旨在减少美国硫排放的清洁空气谈判。当时提出的减排举措遭到了众多企业的反对,这些企业向克里抱怨说:“这将在未来8年当中多花费80亿美金,足以让我们破产。”但实践证明,最终落实这一减少美国硫排放量的方案只耗费了2年,开销不过20亿美金。
        因此,克里认为,在推动新技术使用、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任何人都很难预测未来。他强调说,“这(新能源市场)是一个6万亿美元的市场”,加大对新能源的研究投入必将直接关乎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转型。
        克里希望中美在发展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上有更加现实的对话,以便更多地落实各自的责任。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晚宴上表示,虽然中国的人均能耗远低于美国,但中国也在竭尽全力寻找可再生能源。但中国依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他打趣道:“不让排放二氧化碳,不让发展核电,那我们搞什么?”
        中美清洁能源论坛总裁博锐思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此开诚布公地了解对方需求是推进新能源使用,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
        中美新能源合作
        2008年,来自能源、金融、法律和公共政策的中美专家组成了联合工作组,分析了两国共同面临的能源挑战,确定合作方向,制定了中美清洁能源动议。
        当天下午的“中美清洁能源论坛”推出了这一系列中美清洁能源合作动议,涵括共享构建智能电网(包括输电和配电网络)所需的知识与技术,扫清政策障碍,加速清洁能源的使用、建立战略性能源特区(SEZ),促进新政策施行,调整费率结构,在税收激励上采取创新措施,促进清洁能源合作项目中其他优先任务的顺利执行等八项措施。
        针对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担心,此次动议特别提出,要制定联合知识产权保护项目。此类保护计划由中美双方共同拟定,本着充分信任和互相尊重的原则,由双方政府提供信用保障。
        此外,博锐思对记者表示,扫清政策障碍是目前的关键。他认为,美国出口管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方的合作。
        不过,林伯强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他认为:“问题的解决基于两个关键字——量和价。”
        他解释说,新能源的开发目前依然存在着技术瓶颈,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尚需一定周期,这意味着一些从事新能源开发的公司在短期内处于投入大于收益的阶段。这就导致了目前新能源价格过高且不能大规模使用的问题。
        但是,“如果让企业看到真正的利润,知识产权、关税壁垒等一系列因素将迎刃而解。”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