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帖子
查看: 563|回复: 0
收起左侧

德国:短时工作制阻击裁员潮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WST7575115 发表于 2009-2-13 10: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业界人士分析,2009年德国经济将继续下行,出口会大幅下滑,德国化学工业正在面临更加困难的一年。为了全力降低经济衰退带来的影响,并尽可能延缓或缓解裁员潮带来的信心“崩盘”,在宝马、大众等德国汽车巨子抛出缩短工人工作时间计划后,巴斯夫、朗盛、瓦克等化工企业的员工也开始实行短时工作制。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现实下,继减产、限产、关闭工厂、降薪、裁员之后,短时工作制成为德国化工企业打出的又一张“王牌”。

在目前的非常时期,虽然德国政府正在陆续出台政策来刺激本国经济,防止进一步衰退,但企业裁员大潮已经一波又一波地涌来。德国中央银行(bundesbank)最新发布的报告中预测,今年德国经济将下滑0.8%,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则表示,今年德国经济的下滑速度在2.2%,且2010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预计,在经历了连续4年的增长后,2009年德国化学品的产量将下降1%;除医药化学品外,今年其他化学品的总体降幅将为2.5%。标准普尔分析师托比亚斯·莫克(Tobias Mock)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说,与前几年相比,2008年德国化学工业明显出现下滑,而2009年金融危机对德国化工行业的影响程度还难以预测。莫克说,由于不知道汽车工业什么时候开始复苏或大面积停产,因此现在还很难说德国化工行业增速会下降到何种程度。美国房市不景气,也使德国建材生产商陷入了痛苦的境地。

VCI主席乌尔里希·莱纳(Ulrich Lehner)说:“现在,VCI的会员企业都在尽自己的力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正在到来的衰退。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竭尽全力保证就业。”为渡过这段困难时期,自救已经成为德国化工企业的流行语。

德国联邦劳动局局长魏瑟(Frank-Juergen Weise)表示,在缩短工时的情况下,工资的60%由联邦劳动局支付。因此,在全球化工企业普遍采取的减产、限产、关闭工厂及裁员措施之外,被德国人戏称为“钟点工制度”的短时工作制的自救方法近来在德国悄悄“走红”。

继暂时关闭全球范围内约80套装置并削减约100套装置产量后,巴斯夫今年1月宣布,在关闭北美及亚洲部分生产线及生产基地的同时,将缩短若干欧洲生产基地工作时间。巴斯夫执行董事会主席贺斌杰博士1月19日表示,对于受减产计划影响的生产基地,巴斯夫尽可能通过休假和减少加班等方式实施弹性工作时间制;同时,巴斯夫也利用其一体化生产方式的优势,让员工在不同产能利用率的生产装置之间实行转岗。目前,巴斯夫在意大利的两个较小的涂料生产基地,已有约150名员工缩短了工作时间;今年2月德国巴斯夫涂料约1500名员工、德国Schwarzheide基地的180名员工以及意大利两个涂料工厂的150名员工也将缩短工作时间。巴斯夫还表示,不排除在其他基地推行短时工作制的可能性。

朗盛公司在推迟一些投资计划以应对当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后,日前又抛出了一系列名为“挑战09”的全球性措施,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包括从2009年3月起的12个月内,公司将实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并相应降低薪金水平。

瓦克公司1月28日称,将缩短其德国工厂以及与德国工厂情况类似的非本土工厂员工的工作时间。欧洲最大钾肥生产商德国K+S公司也于去年12月表示,2009年该公司将继续进行限产,同时在公司内部采用短时工作制。

瓦克公司发言人表示,目前瓦克旗下的硅片、半导体以及化学品部门现在已经和员工签订了缩短工时的协议,并从1月开始陆续实行短时工作制。

谈到短时工作制,博世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说:“缩短工时是为了避免裁员,同时保住公司的技术人力。我们认为这种方法能在公司营运不顺利的时期维持竞争力,等到不景气过去,我们能随时起飞。”不过他也表示,缩减工时虽是德国工业企业在订单不足的情况下常用的方法,但这招对设计、开发部门的员工来说不大适用,因为设计工程师所进行的产品开发工作是有时效性的。

德国劳动市场和就业研究机构表示,2009年德国减少工时的现象将明显增多。该机构称,在经济十分困难的阶段,短时工作制将为企业稳住专业人才,以备今后经济繁荣期全面使用。德国业界对这种减少工时的现象持积极态度,认为这增强了企业的灵活性,也避免再度培训带来的企业培训损失费,避免了员工失业的风险,并减少了政府为失业人员提供救助的压力。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