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傍晚,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改制重组后的中国蓝星股份(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了成立仪式。
这一仪式也意味着中国化工集团与美国百仕通集团战略合资项目交割成功。
除了黑石6亿美元的投资,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任建新所看重的还包括百仕通“丰富的化工行业经验”。他在祝酒辞中谦虚地表示,“百仕通虽然只占蓝星集团20%的股权,但我们愿尊百仕通为师。”
当晚,被蓝星收购的安迪苏、凯诺斯和罗地亚三家海外化学公司代表也出现在现场。
“内部整合?我们正在路上。”蓝星有机硅(国际)公司副总裁Pascal Chalvon Demersay告诉记者。
在引入百仕通后,蓝星对海外子公司的整合仍在继续。
三大并购
在蓝星集团以往海外收购的成绩单上,三家海外化学公司的名字赫然在列。
2006年1月,蓝星集团以4亿欧元收购法国安迪苏集团。
2006年4月,蓝星集团以14亿元人民币收购澳大利亚凯诺斯公司。
2006年10月,蓝星集团以4亿欧元(外界猜测)收购法国罗地亚公司有机硅业务。
在外界看来,蓝星集团对已收购的三家海外化学公司的整合最为重要,这考验着蓝星海外战略成功与否。
资料显示,安迪苏公司是全球第二大蛋氨酸生产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为29%;维生素(A、E以及复合维生素)业务全球排名第三,市场占有率约21%;生物酶业务全球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为9%。
作为世界最大的动物营养添加剂生产厂商之一,安迪苏公司以专业生产蛋氨酸、维生素、酶制剂和过瘤胃蛋氨酸系列产品为主,是唯一一家可生产固体和液体蛋氨酸的企业。
一位分析师表示,收购完成后,蓝星集团获得了自己很难突破的技术,此前由于国内没有成熟的生产技术,这一领域的生产一度处于空白。
任建新指出,“由于拥有了安迪苏专有的全球领先的蛋氨酸生产专利技术,我们已经决定在国内建设15万吨/年蛋氨酸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进度,预计将于2010年投产,届时中国蓝星蛋氨酸产品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从现在的29.4%提高到42%左右,成为全球最大的蛋氨酸生产商。”
另一方面,生物酶业务是安迪苏四大主要业务(蛋氨酸业务、维生素业务、生物酶业务和反刍动物用产品业务)中盈利水平高,正在较快成长的业务。
对此,任建新表示,“为了进一步降低安迪苏生物酶产品的经营成本,增强其竞争能力和扩大销售市场,我们在并购完成后即着手协调安迪苏与中国国内生物酶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合作开发战略。目前双方已确定了合作目标,正在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
澳大利亚凯诺斯公司则为蓝星集团和中国化工打开了另一扇门。
任建新在收购时即表示,这将为中国化工未来在澳大利亚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得以实现部分化工新材料产品链向上游延伸,对完善中国化工产业链和国际化经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凯诺斯公司组建于1999年,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乙烯生产商和唯一的聚乙烯生产商,埃克森美孚和奥里卡公司各持50%的股份。凯诺斯公司年产乙烯50万吨、聚合物50万吨,是澳塑料工业的基石,其聚乙烯产品在澳大利亚的市场占有率为70%。
凯诺斯人力资源经理Johnathan Clancy对记者表示,“目前凯诺斯的员工已经在蓝星集团内部流动,但整个公司的整合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
有机硅战略
有机硅业务则是蓝星集团最为核心的业务,对罗地亚有机硅部门的整合对蓝星集团而言至关重要。
罗地亚公司是国际上重要的一体化有机硅生产商,经营总部设在法国里昂,有机硅单体年生产能力22万吨,规模在全球有机硅市场名列第五,拥有6%的全球有机硅产品市场份额,在全球拥有1100名雇员,共建有10个工厂,在140个国家有销售或分销渠道。
另一方面,据任建新介绍,罗地亚有机硅的生产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地位,研发能力具有行业竞争力,拥有行业内研究能力居第二位的研究机构。该机构每年约有25项专利申请,目前拥有大约500项专利。其下游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许多技术目前在中国属于空白状态。
在收购罗地亚有机硅业务之后,蓝星集团对罗地亚有机硅的全球业务进行了整合,成立了蓝星有机硅(国际)公司。
“并购后,我们加快中国新建40万吨有机硅单体装置的建设,帮助提高星火有机硅厂的技术水平,帮助提高中国金属硅的质量和产量,利用法国技术全面实施下游产品在中国的扩产计划。”任建新说。
任建新表示,首先将充分发挥蓝星有机硅(国际)公司和国内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采用蓝星有机硅(国际)公司的先进技术,将蓝星有机硅(星火)单体规模由现有20万吨改扩建到30万吨,并初步实现上下游一体化,提高国内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国有机硅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
Pascal Chalvon Demersay表示,蓝星还将加快建设天津有机硅及下游产品基地。预计2009年底单体装置开车投产。
“蓝星将抓住中国和亚洲地区对有机硅下游产品需求强劲的市场机遇,全面实施利用法国下游产品技术在中国新建下游产品基地的计划。”任建新说。
Pascal Chalvon Demersay还指出,蓝星集团还将利用蓝星有机硅(国际)公司先进的技术,改进蓝星金属硅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与规模。
“浙江确保2009年金属硅的品级与数量满足天津有机硅项目及星火有机硅厂需求,并且能出口供应蓝星有机硅(国际)公司,降低其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强蓝星有机硅(国际)公司在欧美市场的竞争力。”任建新说。
另外,市场营销体系也是蓝星集团整合罗地亚的重点。
“我们正在确定和完善协调联络机制,统一规划和管理中国蓝星有机硅产品全球销售工作,实现全球销售网络共享,提高中国蓝星有机硅业务整体竞争力。”Pascal Chalvon Demersay说。
任建新最后表示,“以上规划实现后,未来五年内,中国蓝星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有机硅生产企业,单体规模达到80万吨/年,并实现全球上下游一体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