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921|回复: 2
收起左侧

国际油价回落 石化行业正走出业绩洼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遗风 发表于 2008-9-28 11: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上半年高涨的油价严重蚕食了炼油厂的利润,补贴难以弥补其成本上涨,这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业绩均同比出现大比例下滑的主要原因。  下半年原油价格不断回落,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业绩逐渐正常化。如果四季度国际油价能够稳定在100美元/桶以下,两公司的业绩均将出现大幅的环比增长,2008年第二季度将成为今明两年业绩的洼地。
  四季度石化行业建议关注煤化工、节能材料和循环经济题材。
  油价回落 石化板块业绩预期好转
  上半年高油价蚕食能源巨头利润
  2008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涨幅高达近50%。在通胀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实施政府管制,6月20日的成品油调价没能挽回国内能源巨头——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中国石化上半年业绩大幅下降的事实,按照国内会计准则,2008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95亿和净利润465亿,分别同比增长40%和-31.3%,每股收益0.26元,每股净资产3.8元,国际会计准则下每股收益0.29元;中国石化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348亿,同比增长30.3%,净利润94亿,同比减少74.3%,实现每股收益0.095元。
  油气开采板块:2008年上半年布伦特油价109美元/桶,同比上涨72%。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油的原油产量分别为4.35亿桶、1.47亿桶和0.73亿桶,分别同比增长3.5%、2.4%和7.1%,三大公司产量占国内产量的近95%。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的桶油实现价格分别为93.45美元/桶、86.69美元/桶和102.49美元/桶,实现油价的差异源于油品不同所参考的基准油价不同。在实现油价大幅上升而国内针对原油销售征收特别权益金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上半年缴纳特别权益金分别为478亿、165亿和97.5亿(去年同期分别为149亿、33亿和22.5亿)。三公司油气开采成本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剔出汇率因素,平均上涨约10%左右。
  炼油销售板块:2008年上半年两大公司炼油及销售板块营业额均出现大幅增长,中国石化炼油和销售板块分别实现收入3899亿(不计补贴)和3905亿,同比增长27.7%和26.7%,中国石油炼油销售板块实现收入4517亿,同比增长43%,但由于终端主要产品——成品油受到国家价格管制,两公司炼油销售业务均出现巨幅亏损,中石化炼油及销售两板块共计亏损237亿(EBIT,考虑补贴后),中国石油亏损590亿。
  从历史上看,伴随着此轮商品牛市,在原油价格由25美元/桶向70美元/桶上涨的过程中,中国石化的业绩呈现明显上升态势,体现了能源公司业绩与原油价格正相关的特征,只不过我们观察到,在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越过50-60美元/桶这样一个区间后,国家开始对成品油上涨持谨慎态度,并且开始对国家价格管制造成的炼油板块造成非正常亏损实施补贴。2008年上半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的业绩均同比出现大比例下滑。
  化工板块:2008年上半年化工业务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的营业额中的占比分别为17.9%和7%,化工业务的盈利能力并非两大公司业绩的主导因素,但无疑是影响因素之一。从中国石化化工板块的EBITmargin来看,2004年达到峰值,之后虽然利润率有所下降,但由于产品价格随着油价不断上升,绝对的利润额还是较为可观的。进入2008年,化工产品价格相对油价出现一定程度滞涨,化工板块的利润率出现明显下降,近期更是随着油价的下跌,产品价格也出现明显回落。在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前景不甚明朗之时,我们认为,化工产品的价格走势难以乐观,板块盈利仍有下行风险。
  下半年油价回落 业绩超于正常化
  2008年下半年油价将回落,理由是没有新增因素支持原油价格2008年以来的飙升。相反,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及美元汇率的逐渐企稳还会使油价下行的风险增加。事实上原油价格在7月初见顶以来,已回落30%,下跌幅度和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我们判断,未来半年原油价格将继续走软,除了需求减弱、美元走强、美国大选等因素以外,近期的格鲁吉亚冲突暴露出的美俄冲突加剧是不支持油价继续走高的重要政治层面因素。
  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业绩来看,在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下,油价的回落对两公司业绩的释放非常有利。近期原油价格的回落引发了市场关于“再次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预期的落空”,担心不无道理,但是如果油价能大幅回落,或许根本不需要上调成品油价格,两公司的业绩即能正常化。我们初步判断,中国石油第三季度业绩环比增长具有较大的确定性,中国石化三季度业绩也或出现环比增长,而一旦四季度油价稳定在100美元/桶以下,两公司的业绩均将出现大幅的环比增长,2008年第二季度将成为今明两年业绩的洼地。另外,对目前市场比较关心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正常经营情况下的业绩情况,我们做了相关的研究。
  参照埃克森美孚2007年的报表,其炼油加销售每桶税后利润是4.75美元/桶,考虑到所得税因素,中国石化炼油加销售板块每桶税后利润少赚了3.4美元/桶,折合每股收益0.34元/股;但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与欧美地区的炼油企业产品结构不同,我们国家炼油企业的柴油产量较高,以中国石化为例,40%产出为柴油,而新加坡市场上柴油价格大多数时间均比汽油高,柴汽比不同造成炼油加销售板块税后利润减少的幅度预计在1.75美元/桶左右(可以根据产出比例估算),折合每股收益0.18元,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石化07年真实业绩应该在1.08元/股左右。将以上因素还原,加上特别权益金的还原,中国石油的真实业绩也在1.12元/股左右。
  由于我们国家非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并非资产真实盈利能力的体现,因此如果使用国际同类P/E、P/B指标估值,建议使用还原后的业绩。另外与国外公司不同的是,政府的价格管制可能使国内能源企业在行业周期不同阶段的业绩波动性降低,例如在经济前景暗淡、原油价格回落的时候国外能源企业不可避免地将出现业绩下滑,而国内企业可能在特定阶段内的情况恰恰相反,例如未来的半年到1年。
  虽然今年上半年过低的业绩仍然可能影响全年的业绩表现,但鉴于盈利趋势处于企稳并好转的过程中,维持中国石化买入的投资评级和中国石油增持的投资评级。
  未来竞争压力将加大
  营收状况:增收减利
  石化行业上半年呈现增收减利态势。1-5月,全行业实现收入25350.98亿元,同比增长30.39%,实现利润总额2266.73亿元,同比下降0.04%。产品价格上涨、规模增长导致收入增加,但由于成本压力加大,全行业盈利同比小幅下滑。
  分行业看,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行业、合成纤维制造行业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前者因为国家对成品油价格的控制导致了炼油巨亏,后者因为产品价格下滑而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而受益于产品价格大涨,磷肥、无机酸、农药制造行业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上升。
  盈利状况:成本压力加剧,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2008年上半年,石化行业盈利能力继续下滑。全行业此轮盈利能力下滑,始于2007年中期,2008年呈加速下滑趋势。
  煤炭、电力、油品等基础能源价格,各种矿石、盐、酸等基础原料价格均出现上涨,导致行业成本压力激增,虽然企业通过提价消化了部分成本压力,但由于投资连年高速增长使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成本转嫁的能力逐年下降。
  投资状况:扣除油气开采及加工环节的固定投资增速减缓
  2008年上半年,石化行业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金额3640.63亿元,同比增长33.61%,高于上年同比增速5.9个百分点,但扣除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行业、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实际完成的投资金额后,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金额同比仅增长12.40%,而上年同期扣除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行业、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金额同比增速为33.59%,增速显著放缓,显示出除油气开采及加工环节的投资仍快速增长外,其他环节的投资增速已经显著放缓。
  分子行业看,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59.63%)、无机盐制造(41.64%)、氮肥制造(37.70%))、无机酸制造(27.88%)、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26.96%)等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金额同比增速较快。原油价格的高涨以及国内对油品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前景,使得原油价格及石油制品、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连年保持快速增长;无机盐产业由于下游工业对其需求的快速增长、进入门槛不高等原因,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但随着下游行业增速的趋缓和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加,未来竞争压力将加大。
  而钾肥制造(-49.38%)、合成纤维制造(-12.61%)、轮胎制造(1.53%)、磷肥制造(5.57%)、复混肥制造行业(9.55%)完成投资金额增速显著放缓。钾肥制造行业因资源禀赋造成的进入壁垒以及一些大型项目建成等原因,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合成纤维、轮胎制造和磷肥及复混肥则由于行业产能已经大幅过剩,投资增速继续快速放缓。
  四季度评级:“同步大市”
  2008年三季度,国际原油出现了一轮较大幅度的下跌,由147.25美元/桶的高点下降到目前的105美元/桶附近,下降幅度约30%。
  不过,目前全球原油需求前景仍不明朗。虽然OECD国家需求明显下降,但印度、中国、中东、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需求仍显现出良好增长态势。目前还难以判断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经济减速对原油需求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将四季度原油价格运行区间由110-130美元/桶调整至100-130美元/桶,维持2008年原油均价120美元/桶的预期不变。
  前三季度,石化行业原燃料价格、运输成本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一些企业更是面临缺煤、缺电的窘境,成本压力全面显现。由于成本压力的推动,行业产品价格呈现出了我们先前预期的普涨状况。
  另一方面,由于整个行业投资连年快速增长,行业产能过剩状况日益严重,许多行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如PVC行业和聚酯行业;之前国内产能不能自给的部分行业也开始出现过快增长的迹象,如MDI、TDI和有机硅单体行业由于产能集中释放,竞争将日益激烈。
  部分企业寻求通过出口来缓解国内竞争压力,但出口形势日趋紧张、政府的出口政策日益严厉,加上航运价格高企增加出口成本,人民币持续升值削弱产品出口竞争力,许多产品出口压力将增大。
  从国内出口政策看,政府的政策日趋严厉。2007年6月份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出口退税率下调目录,下调自2007年7月1日起实行。其中,涉及到化工行业的产品种类较多,影响面较广,对于资源类、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下调幅度很大,甚至全部取消。2008年,为限制化肥产品出口,发改委多次上调了所有化肥产品出口关税,从100%-150%不等,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本币升值情况看,20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截至9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相对2007年底升值了6.79%,而2007年全年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仅为6.9%。由于国内中小企业的大面积倒闭,三季度人民币升值幅度放缓,四季度预计继续升值的幅度不会太大。但由于对美元累积升值幅度过大,国内出口形势严峻。
  而2008年7月份后,由于美元的意外走强,导致欧元对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下跌,人民币相对欧元大幅升值,这将导致我国对欧盟地区出口竞争力的下降。
  连续多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导致产能释放过快,而经济增速的预计放缓,将使得石化产品需求增速放缓,加上高涨的成本压力,石化行业盈利能力将持续下滑。从判断行业周期的先行指标投资增速看,该指标持续高速增长了多年后,2008年已经大幅下滑,反映出行业早已进入下行周期;同时,从盈利能力指标看,2007年上半年开始产品盈利能力就开始出现大幅下滑。我们有理由相信,石化行业整体进入了下行周期,行业利润增速将逐步放缓,但预计2008年仍会高于GDP增速。
  综合分析,我们给予石化行业“同步大市”投资评级。
  关注煤化工和节能材料
  由于行业处于下行周期,全行业下半年投资机会较少,仅部分题材可能具备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以下类型题材:
  继续关注煤化工行业:高油价下,我们需要寻找有效替代能源;同时,我国石油消费量连年快速增长,而国内产量增幅非常有限,这导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大幅攀升,2007年达到49.27%,从能源安全角度,我们也需要寻找有效替代能源。
  煤炭与石油化学成分较为相近,下游应用领域通过技术改造后也可以有较大交叉,成为优先考虑的资源。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化工技术经过多年摸索已经有较好基础,油价高企又使得发展煤化工经济效益突出,因而我国大力发展煤化工的时机较为成熟。
  目前煤化工的三条线路都在积极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是国内煤化工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年。从产品看,2008年是醇醚燃料的突破之年。2007年10月份建设部出台了《城镇燃气用二甲醚》标准,该标准确定为城镇建设行业产品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2008年6月,国家为鼓励二甲醚产业,将二甲醚增值税由17%下调到14%;而二甲醚应用的国家标准也在制定中,一旦实施,二甲醚的市场空间将非常广阔。
  建议关注以下四种类型公司:
  一、拥有煤炭资源或计划向上游煤炭资源扩张的有实力的煤化工企业,以及靠近煤炭产区的煤化工企业,如亿利能源、远兴能源;
  二、具备关键技术的煤化工企业,如在醋酐生产拥有关键技术的丹化科技;
  三、在合成气领域具备多联产能力的上市公司,如华鲁恒升;
  四、醇醚燃料领域中,具备运输优势或区域布局优势的企业,如威远生化。
  关注节能材料题材: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 到2010年末,我国单位GDP 的能耗要比“十五”末期下降20%,按此目标测算,每年单位GDP能耗要同比下降4.36%。而2007年实际GDP单位能耗同比仅下降3.27%,比设定目标低1.1个百分点,因而2008年节能降耗任务将非常艰巨,而持续攀升的油价,将进一步迫使国家加大节能降耗工作的推进力度。
  我们预计聚氨酯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推广力度有可能加大,需求增长潜力巨大,因而建议投资者高度关注聚氨酯主要原料MDI生产商烟台万华和聚醚硬泡生产商红宝丽。
  关注具备实质性循环经济特征的企业:《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8年8月29日正式通过,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这体现了政府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决心,相关的支持政策预计会陆续出台。
  我们认为,其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具备较大的产业发展前景。上市公司中ST方源(从事室温胶粉成套设备生产和各种胶粉生产,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22 11:07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jzq0922 发表于 2008-10-22 21: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油跌至70美元 四千亿煤化工投资直面零利润

    去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化工产品价格纷纷创出新高,一些涉足煤化工的企业因此获得了巨额收益。今年六月份,根据当时记者不完全统计,34家上市公司在建或拟建的煤化工项目支出大约在4000亿元,当时本报曾做了一篇《4000亿巨资豪赌煤化工34家上市公司直面五大风险》报道,对部分公司纷纷上马煤化工项目以及盲目扩张的行为提出质疑。毋庸置疑,发展煤化工的前提就是高油价,现在国际原油价格已经由之前的接近150美元/桶跌至70美元/桶以下,油价暴跌对煤化工公司的影响几何?会对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产生怎样的影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油价已经由近150美元/桶下跌至70美元/桶附近,虽然同时煤价也有所下跌,但跌幅远远小于原油,目前煤化工中主要的煤制油和煤制甲醇项目等成本优势已经不明显,油价的暴跌对煤化工产业特别是煤制油和煤制甲醇项目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另外,由于受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目前的油价下跌趋势是否会延续?以目前的煤炭和原油价格来看,现在煤化工企业的盈利空间已经不大,如果未来原油价格继续下跌,那些纷纷上马煤化工项目的企业将面临亏损危机。
      油价高涨煤化工项目一哄而上
      去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扶摇直上屡创历史新高,价格由2007年初的50美元/桶一路上涨至2008年7月11日的147.25美元/桶,很多国际投行甚至预计,未来原油价格将突破200美元/桶,全球已经进入高油价时代,原油似乎遇到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大牛市。
      与此同时,随着油价的飙升,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产品价格也纷纷创出新高,给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使得从事煤化工的企业利润暴增。在暴利的诱惑下,上市公司掀起了投资煤化工的热潮。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明确投资煤化工项目的上市公司高达34家,而其他直接间接参股煤化工的公司数量更为庞大。
      这些公司投资煤化工项目绝非是小打小闹,数百亿元的大手笔也屡见不鲜。中煤能源去年年底投资138.59亿元,联合中石化等共同开发420万吨/年甲醇项目和30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该项目共投资358亿;神华集团等三家公司在包头的煤制烯烃项目共投资115.6亿元。粗略一算,除去煤制油项目,这30家公司投资煤化工项目资金就接近1500亿元。此外,神华集团还正在规划宁夏、新疆、内蒙古呼伦贝尔的煤液化项目,预计投资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山东兖矿集团榆林煤变油项目总投资约109亿元,再加上潞安和伊泰煤制油项目,4家公司投资煤制油项目的资金达到了2500亿元。合起来看,34家上市公司投入煤化工的资金将高达4000亿元。
      为什么会出现公司一哄而上,争相投资煤化工项目的情景?业内人士分析,在当时的情形下,石油价格的持续高位增加了石油化工的生产成本,而以煤为原料生产的化工产品成本要低得多,从而变相地提高了煤化工产品的竞争力。而相关公司投资煤化工项目就是确信石油涨价的大趋势,对煤化工项目寄予厚望。
      不过,当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曾对记者指出,煤化工行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表示,油价处于高位运行,煤化工的确具有成本优势,但如果油价下跌那么煤化工将面临成本压力。当时有部分有识之士指出,现在公司一窝蜂发展煤化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未来煤化工这块馅饼极有可能变成陷阱。
      风险加大发改委叫停煤制油
      9月4日,发改委将其一个月前发布的《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再度重提,目前可以继续开展工作的煤制油示范工程项目有已开工建设的神华集团公司煤直接液化项目,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与南非沙索公司合作的宁夏宁东煤间接液化项目,需在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后按程序报批,未获批准前不得擅自开工。除上述项目外,一律停止实施其他煤制油项目。目前,得到国家批准试点的煤制油项目有神华320万吨、兖矿100万吨、山西潞安和内蒙伊泰两家各16万吨的共4个。
      一煤化工行业资深人士指出,煤制油项目叫停是源于控制风险。国家考虑到资源保护、环境和水资源平衡,以及国内煤化工投资过热的问题,在2007年初暂停了煤制油项目审批(一般不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同时《煤化工产业规划》在征求意见稿出台后,正式文件一直没有出炉。不过,虽然2007年国家暂停了项目审批,但一些地方政府仍在筹划上马煤制油项目,包括一些煤炭资源并不丰富的地区,因此在近期油价大幅回落后,国家叫停了煤制油项目。
      发改委的通知也指出,这两年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和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长,不少企业纷纷开展煤制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有的还规划了很大的煤制油建设规模。但煤制油项目是人才、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项目,投资风险大,目前无论是产品方向、工艺路线、技术装备,还是运营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肖元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减轻对进口原油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的安全,一直是国家考虑的问题,当初在我国缺油以及油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批准了这四个项目可能就是出于战略考虑,近期原油需求减弱、价格大幅回落,国家叫停煤制油也在情理之中。
      根据业内人士测算,如果按照煤炭价格400元/吨,20年固定资产折旧和7%的利息成本测算,煤制油的出厂成本对应油价大概在60美元/桶。目前来看,煤制油项目似乎还有一定利润空间,但是实际上操作起来利润空间并不大,因为煤制油工程对水的消耗量相当大,若直接液化每生产1吨成品油耗水量为5吨~6吨,间接液化,耗水量约10吨~12吨,而我国主要产煤区山西、陕西、内蒙古的水资源相当匮乏,在这些地区发展煤制油项目,保证水资源的充足供应也是一大难题。另外,在国内外经济下滑趋势明显的情况下,国际油价在投机资本不断撤退时已大幅度回落,石油价格未来是否长期维持高位,还值得推敲。当煤炭价格上涨达到600元/吨,煤制油成本将上升到74美元/桶,若油价维持在80美元/桶,煤制油盈利空间基本为零。
      甲醇腹背受敌价格缩水过半
      甲醇行业是近年来崛起的,因为煤气化的主要产品是甲醇,而甲醇又是二甲醚、烯烃、甲醛、醋酸、聚乙烯等下游产品的重要原料,使用非常广泛,而且甲醇及其下游的二甲醚能够替代石油,所以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很多公司纷纷涉足煤制甲醇项目。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甲醇价格下跌,与前期油价上涨,同时产能释放过快有关。据天相投顾行业研究员赵鹏程介绍,根据他们的统计,2008年~2010年在建,以及拟在建的煤制甲醇项目达到3700万吨,而2007年甲醇的销售量才只有1000万吨,甲醇产能的增量明显快于需求增量。
      外围方面,中信证券刘旭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油价下跌对甲醇产业影响肯定负面。在国际油价暴跌、需求下滑的预期下,甲醇价格下调在所难免。未来甲醇价格走势与煤价、油价密切相关。长江证券煤化工研究小组组长徐斌指出,由于煤制甲醇壁垒不高,很多公司还继续在建甲醇项目,未来甲醇产能还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而甲醇价格,恐将更加脆弱。
      业界的担心并非不无根据。今年年初华东地区甲醇价格从2900元/吨一路稳步上扬,到5月底,价格一度攀上4930元/吨。但其后,华东地区甲醇价格又一路下滑,10月14日跌至2500元/吨,这一价格与甲醇2400元/吨的生产成本近在咫尺。而甲醇期货价格下跌更加疯狂,本周一收盘后,上海石油交易所(SPEX)出台“限空令”,希望以此结束甲醇电子盘国庆后连续6个跌停的态势。周二,甲醇电子盘虽然以涨停开盘,但不久又被汹涌的卖盘吞没而告跌停,加上周三的继续跌停,SPEX的主力品种甲醇已在国庆后连续8天跌停,甲醇行业一下子从暴利进入寒冬。
      在短短4个月中,甲醇价格从每吨4900多元,下降到现在的近2000元,甲醇企业迅速从波峰跌到波谷,价格已缩水过半。由于近年甲醇产业效益不错,不少上市公司涉足了甲醇,使得产量大增。而目前,甲醇现价跌进成本线,在三季度,以甲醇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的利润无疑将受到重大影响。
      专家观点
      风险巨大煤化工前途未卜
      由于煤化工主要涉及煤制油、煤气化(主要是煤制甲醇以及合成氨)、煤焦化(传统产业),油价下跌后,煤化工成本优势不在,这将会对煤化工产业前景影响几何?另外,9月份国家已经叫停了煤制油项目,而甲醇、二甲醚掺烧标准等产业政策均未出台,业内专家认为,煤化工项目也存在着政策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肖元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我国富煤少油,当初国家发展煤化工实际一方面是出于战略考虑,另一方面才是考虑原油价格持续走高、煤化工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他表示,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煤化工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煤制甲醇由于短期内上马项目过多导致产能过剩,所以甲醇价格下降尤为明显。对于未来国际原油价格趋势,他表示油价走势受宏观经济影响很大,影响因素众多,“但金融危机不结束,油价肯定还是会继续下跌。”
      国信证券首席化工行业分析师邱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煤化工的前提条件就是高油价的背景,我们现在担心的并不是80美元/桶的油价,而是油价下跌趋势,是否会跌更多。从行业来说有这个风险,而且风险是肯定存在的,因此对整个煤化工行业肯定是不利的。”对于公司,邱伟表示只有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才有抗风险能力,对于那些盲目扩张的企业风险则很大。
      国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煤化工问题实际上不光是油价问题,而是整个能源架构问题。煤制油、煤制甲醇等的发展还是应当慎重分析,不能盲目地上项目,目前来看还是搞得太多了。”另外,他指出煤制油、煤制甲醇从能源系统来说不合理,我国自身的煤炭资源也面临紧缺的威胁,而能源的多次转换,必将在中间环节出现更大的损耗,所以,从能源的最大利用来看,这并不划算,“不属于是资源节约型社会所要做的事”。
      他认为,“由于行业利益推动,煤炭资源省想拉长产业链,使煤炭产业增值当然有合理性,但是选择搞煤化工、煤制油还是欠缺认真的、宏观的能源战略分析。”对于煤化工相关的产业政策、行业标准的出台以及甲醇和二甲醚掺杂进汽油的标准,他认为国家不会在短期内出台标准。而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也曾明确指出:“对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热情要积极引导,防止盲目发展和投资过热,规划的编制对规范和引导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由此来看,煤化工产业将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在相应的产业规划出台前,盲目上马项目,将面临政策上的风险。

    该用户从未签到

    joeyliu 发表于 2008-10-29 20: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政府补贴,靠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