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556|回复: 4
收起左侧

“男女65岁退休”多少人有能力承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cspc 发表于 2013-8-14 11: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男女65岁退休”多少人有能力承受?
     华阳杨

8月12日,清华大学提出的养老体制改革方案率先在人民网上公开。方案提出,从2015年开始实施有步骤的延迟退休计划,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的目标。(中国经济网 8月13日)
清华大学提出的方案中认为,根据精算原理,在平均寿命75岁的条件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为60岁,约在2030年中国人均寿命可能达到80岁,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将为65岁。目前我国男性职工60岁退休,女性职工50岁退休,艰苦岗位45岁退休,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势在必行,由此引领国民推迟退休。
由此可见,该方案是建立在“2030年中国人均寿命可能达到80岁”的基础之上的;可是令人费解的是,“2030年中国人均寿命可能达到80岁”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去年十月,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有统计数据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每年“过劳死”的60万人多是青壮年人,要把这些人的寿命都平均到“80岁”,需要多少活过90岁的人?
“癌症村”出现,癌症发病率呈现低龄化,据《深圳晚报》2010年8月18日消息,癌症在深圳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死亡人数逐年递增,发病年龄越来越提前;据《潇湘晨报》2010年9月10日消息结直肠癌(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湖南省第三大癌症。结直肠癌病人已经趋向年轻化,年龄小于3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已经从十年前的8%上升至15%。要把而癌症而低龄死亡的寿命都平均到“80岁”,需要多少活过90岁的人?
2011年5月,中国红十字总会训练中心主任辛宝山表示,排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我国每年死于非正常死亡的人数逾800万,要把这些都平均到“80岁”,需要多少活过90岁的人?
“2030年中国人均寿命可能达到80岁”现在无法验证,——以这个现在无法验证正确与否的数据就推出“男女65岁退休”方案,有多少人能接受?
为何社会对延迟退休多数是反对的声音?——对延迟退休,不但多数人不愿意接受,而且是多数人没有能力承受!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到60岁时几乎丧失了工作的体力和精力,已经无法胜任工作;在有些行业,即使从业者到60岁时勉强工作,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以公交车司机为例,60岁后若继续从业,这是对乘客的安全负责吗?
况且,出于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考虑,那些工农、交通服务等行业以及其它行业的企业,愿意使用60岁以上的从业人员吗?
所以,若“男女65岁退休”,将出现大量在65岁前老了又无法养老、工作又无法工作的群体,而这个群体的经济负担又势必转化为他们独生子女的负担——老的苦,年轻的累,这个“男女65岁退休”方案,考虑过社会各阶层的承受能力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3-8-14 11: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不久,所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特约研究员孙永勇等人煞有介事的提出,通过模型计算可知,在个人效用最大值处,退休年龄与参加工作年龄、死亡年龄、名义利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将上述三个数据代入到公式中计算,得出最优退休年龄为64.14岁。并声称“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一般为60岁,明显低于这一模型计算的一般状态下的大多群体的最优退休年龄,这表明,延迟退休年龄似乎应该成为一种趋势。”。所谓趋势之说,其实谁都知道是官办的学术机构里的所谓专家们处心积虑臆想出来的应景之作,应的什么景?也就是政府极力试图推进的用延迟退休方式,来掠夺劳动者利益,以填补社保亏空。

  无独有偶,讲到延迟退休成了“趋势”之学术谬论,据8月13日的中国经济网报道,来自社科院、人大、清华、武大等院校的多个专家团队参与制定了多套延迟退休改革备选方案,按要求在7月底提交了有关部门讨论。其中包括8月12日,清华大学提出的养老体制改革方案率先在人民网上公开。方案提出,从2015年开始实施有步骤的延迟退休计划,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的目标。而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也煞有介事的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长远来看,实行延迟退休的趋势不可逆转。”

  专家一句“从长远来看,实行延迟退休的趋势不可逆转。”,其实都是昧着良心信口雌黄,除非他们真的对中国社会状态一无所知,他们其实不过是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学术研究任务,而这个任务唯一的要求就是想方设法的以学术的名义来证明延迟退休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于是乎我们看到清华大学提出的方案中认为,根据精算原理,在平均寿命75岁的条件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为60岁,约在2030年中国人均寿命可能达到80岁,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将为65岁。目前我国男性职工60岁退休,女性职工50岁退休,艰苦岗位45岁退休,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势在必行,由此引领国民推迟退休。最终达到在未来15年的时间里,女性职工和居民的退休年龄将延长15年,男性职工将延长5年的目标。

  其实看了那么多大学学术机构或其它研究机构提出的延迟退休备选方案,实在看不出丝毫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专业精神,都在挖空心思的替上级部门杜撰如何延迟退休的理论,几乎都是一边倒的鼓吹延迟退休的“积极”因素和社会利好,甚至为此还祭出了什么计算公式、函数关系,以论证让劳动者延迟退休的科学性和必然性,一副伪知识分子哈巴狗形象,御用文人的嘴脸暴露无遗。我就不明白,一个涉及到重大民生问题的学术研究,这些中国顶级的大学或学术研究机构,以及那些所谓的专家们,为什么就不能多方面、多角度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提出更符合实际的学术成果或研究方案呢?比如延迟退休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比如延迟退休对中国就业之负面影响,比如中国劳动者的结构与西方发达 家对比,比如延迟退休与中国人预期寿命及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比如目前的退休双轨制如何改革等等等,有太多的矛盾和疑惑,可以被研究、被提出来,如果研究的结果,确实是利大于弊,老百姓无话可说,至少是大多数国民愿意延迟退休,但显然诸多媒体和机构无数次的调查抽样已经表明,绝大多数劳动者坚决反对延迟退休,如果强制推进,必将影响到整个民生和大多数群众的利益,甚至加剧社会的分化,这些习惯胡说八道的御用专家教授们将成为学术史上的笑柄。

  其实所谓延迟退休的问题,这几年已经在中国社会引发了巨大争议,争议的双方基本固定在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劳动者的反对,与少数来自官方立场及学术研究机构的支持,尤其在中国被广泛质疑的存在巨大不公平的退休“双轨制”尚未废除或改革前,来自双轨制获益一方(政府官员与事业单位、包括那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授们)人员和学术机构不断推出的所谓倡导延迟退休方案,显然本身就存在制度性的天然缺陷,这就象吸血者制定方案要求被吸血者提供更多的血一个道理,在退休双轨制没有废除前,任何谈论延迟退休的方案都是不道德的,甚至是不人性的。

  而现在普遍的共识就是延迟退休唯一的目的就是解决政府的养老金缺口,换句话说,就是政府不愿意为自己过去计划经济时亏欠占用现有大多数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买单,而试图通过延迟退休,让现在的劳动者付出更多的劳动来弥补亏空,讲得难听点,就是通过掠夺压榨劳动者超额血汗,来逃避政府应有的责任。我们的父辈在工作的计划经济年代被政府承诺养老,所以不存在交养老保险一说,所有的劳动付出都被衽低工资制度下被政府统一管理了。现在市场经济了,政府能说对那些曾经付出劳动的老人们存在的养老金缺口熟视无睹吗?显然这种思维同样是不道德的,更是不负责任的,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税收年年大幅增长的政府有义务、也有责任承担起现有退休职工的养老缺口,而不是穷奢极欲的进行“三公”消费,毫无节制的修建豪华楼堂馆所。总不能“三公”享受不断有钱,一说到职工养老,就入不敷出了吧?

  我们退一万步说,就算延迟退休的结果是劳动一辈子,交一辈子养老金,快死了再退休是为国家减轻负担做贡献,就算中国未富先老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事实上现实告诉我们,现在的就业形势相当的严峻,严峻到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严重到大学生要与农民工抢饭碗。统计表明现在中国劳动力是有史以来最多的时候,中国远没有到劳动力不够的时候,有清醒的专家也指出,中国将来的第一大问题是解决就业,之后才是考虑养老。试问让那些占中国劳动力70%以上的蓝领们有气无力的勉强工作到65岁,而那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却等不到腾出来的工作岗位,这个社会能合理吗?领导们、专家们固然希望延迟退休甚至工作到死,那是他们一向觉悟太高,不过请放过绝大多数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可不想在专家们“延迟退休的趋势不可逆转”的屁话中聊此一生。

  所以还是建议那些来自社科院、人大、清华、武大等院校的御用专家团队的砖家叫兽们吃饱了少胡扯什么“延迟退休的趋势不可逆转”的废话,多研究一下如何废除退休双轨制这些不公平的体制,大家都站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利益起跑线上了,自然也就不会犯站着说话不腰痛的老毛病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3-8-15 13: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延迟退休是“偿付危机”的征兆

延迟退休是直接侵犯了缴纳人的权益,即便是不延迟,也已经是侵犯了。延迟退休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它只是将问题延后,使问题积累。这本质上是一个制度问题,不是年龄问题。

财知道: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正在抓紧研究养老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清华大学的专家团队提出从2015年起推迟领取养老金,到2030年实现男女均65岁退休。你怎么看这个延迟退休的方案?是不是代表中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不可持续?延迟退休对此能否有所缓解?

朱海就:这是社保领域已经出现“偿付危机”的征兆,延迟退休是直接侵犯了缴纳人的权益,即便是不延迟,也已经是侵犯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一直是在“空账运转”,个人账户中的钱被挪用现象非常严重。现在的养老保障体系实施的是“现收现付”的模式,即用现在在工作的年轻人的缴纳金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到来,年轻人比例下降,老年人的增多,养老金支付压力将越来越大,为了避免这个制度的破产,就想出了“延迟退休”这一招。

但是,延迟退休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它只是将问题延后,使问题积累。这本质上是一个制度问题,不是年龄问题。首先,多少的支付水平才算是“保障”呢?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也都有他自己的需求,也就是说保障是个人的事,政府怎么知道每个人所需要的保障水平呢?政府往往就是制定一个规则,一刀切,这样既满足不了需求,也不能做到公平。

其次,保障分为“保险”和“福利”两块,而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想用一种制度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现在不知道现有的养老体系究竟是要解决保险问题还是福利问题,最终的结果是两个问题都解决不了。

还有,政府有能力使用和管理好养老金吗?这也是值得怀疑的。政府只会把它用来解决它认为最重要的问题,而不是每个缴纳者认为的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首先满足它自己的需要;并且人们很难有政府怎么使用养老金的信息,问题将会被掩盖,即使人们知道,也不能拿政府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正当的规则就会被践踏,而人们的权利将受侵犯。

缴纳社保是在为别人买单

在现有的养老体系下,职工和企业都没有缴纳的积极性。对职工来说,个人账户中的钱几十年后会大幅贬值,不交是理性选择。对企业来说,保障的不是自己的员工,而是别人,交的越多,财务负担就越重。

财知道:延迟退休会不会影响到居民缴纳社保的积极性,从而加剧养老金空账压力?

朱海就:这是必然的。在现有的养老体系下,职工没有缴纳的积极性,企业也没有积极性。根据现有的养老体系,职工个人的缴纳金进入个人账户,企业缴纳的进入统筹账户,前者为职工工资水平的8%,后者为20%,对职工来说,他的预期是他缴纳到个人账户中的这点钱,到了几十年后可能会大幅度地贬值,所以不交是他的理性选择,对企业来说,也没有缴纳的积极性,因为它支付的缴纳金保障的不是它自己的员工,而是别人,它凭什么要为别人买单,并且它交的越多,它的财务负担就越重。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想方设法地减少缴纳金支付水平,比如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来计算和缴纳养老金,以减轻压力,这样进入到政府养老金账户中的缴纳金也就不可能多,当支出却不见得会减少,这样自然就加剧了空账的压力。

保障问题应该交给金融市场

保障问题并不是一个特殊的问题,市场化的原则,在保障问题中也适用,我们要建立的应该是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养老问题负责的养老体系,这个目标只有在市场经济中才能实现。

财知道:西方的高福利国家现在也面临着需要推迟退休年龄的问题,这是不是福利主义的通病?国民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朱海就:福利国家只能用这样的办法延缓支付危机。社会保障已经在希腊等欧洲国家制造了危机,对中国来说也是潜在的危机,社会保障相当于给社会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其危害程度不亚于中国现在已经面临的经济危机。

一个社会的保障问题需要解决,但不能交给政府去解决,还是要交给市场。如政府把这个问题包揽下来,相当于把问题聚集起来并且放大,将会制造政府和社会、一部分人和另一部分人之间的冲突,人为地制造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使“社会保障”变成“社会问题”。而利用分散的市场却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因为那个集中的、威力巨大的“社会问题”已经不存在,已经被分散掉了。

保障问题需要人们发挥企业家创造性去解决,市场是尝试多样化解决办法的机制,它提供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如对不同的人,不同的需求,这是一个自发的体系,也是风险最小的体系,因为企业家会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但政府却不能代替这个自发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的垄断只会掩盖问题,也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陈志武教授说保障问题应该交给金融市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保障问题并不是一个特殊的问题,市场化的原则,在保障问题中也适用,我们要建立的应该是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养老问题负责的养老体系,这个目标只有在市场经济中才能实现。一个落后的国家谈不上什么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把蛋糕做大了,才能最终解决保障问题,这也要依赖于市场化改革。所以保障问题,其实是一个远远超出保障本身的问题,仅仅在“保障”上动脑筋是解决不了的,要靠市场化。

现在我们的保障体系是“双轨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要比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高很多,这确实不公平,“并轨”的呼声很高,可能也已经被提上日程,但我并不认为“并轨”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它和上面说的“市场化”方向是背离的。根据市场化的原则,社保应该逐步地私有化,当然,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市场化改革也要跟进,大的方向应该是这样。

朱海就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您可以通过新浪微博与作者联系)

该用户从未签到

风亦飞 发表于 2013-8-21 09: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事,已经无力吐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cspc 发表于 2013-8-21 09: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人在丢清华大学的脸!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