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贴,提及了卡宾在有机硅方面的应用,实际上,应用还很多,包括中间体的制备,本次会议未涉及到,在此不再谈及,有兴趣者自己找找资料,欢迎在论坛或者个别交流。
接下来看看来自瓦克公司的Richard Weidner博士介绍的α位硅烷,并与γ位硅烷做了对比。他的题目就是
《ALPHA-SILANE》
提起α位硅烷,我们立即就会想到著名的南大体系。前几年,有人和我聊起南大体系,说这个体系不错,美中不足是有黄变。我对这个体系并不熟悉,后来根据提供的信息,我认为其中α位苯胺硅烷造成的因素可能性最大,建议他做改性,也就是将苯胺硅烷中的胺做成脲,这样也许黄变就可以解决。结果如何没有下文,也许现在通过其它办法解决了,或者黄变因素有多个。之所以在这里提出这个,是因为瓦克现在的东西其中就有脲键相连α位硅烷。性能不错。可惜国人只是做了个南大体系,当时应该算是领先,现在瓦克将这个扩展到其它聚合物(主要是PU),咱们痛失良机呀。
感慨OVER,言归正传。
α位硅烷的特点是所谓的α位效应,详细情况有人研究,其中包括国人的辛勤,在此不表。对于它的应用来说,主要就是利用其α位效应所导致的烷氧基高反应性,这个我们测试过,在有机锡存在时,可以得到1分钟之内凝胶的缩合胶!
Richard Weidner博士介绍说,α位硅烷反应活性比相应的γ位硅烷大10-1000倍,报告中提出封端基交联活性对比:
γ位硅烷:乙烯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三甲氧基硅烷>三乙氧基硅烷
α位硅烷:三甲氧基硅烷>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以上是基于本人笨脑子的记忆,如有差错,请更正)
当然,α位硅烷活性远远大于γ位硅烷。之所以对这个有记忆,是因为很惊讶γ位硅烷与α位硅烷次序并不一致。
瓦克主要做的是α位硅烷封端PU,据说以脲键连接的性能最优。相比日本钟渊的MS系列,性能应该有明显差异,各具特色吧,这里想说的是,国人善于模仿人家,却不像瓦克那样另辟蹊径,本来已经做到南大体系,再往下研究下去并无技术困难,α位硅烷我们可是早已经国产了的,现在,仿MS的,已经有不少,仿瓦克α位硅烷的估计也开题了吧?
我对这个α位硅烷感兴趣的是,能不能用硅氢加成得到呢?前面帖子提及的卡宾作为Pt配体,选择性是非α位硅烷优势,如果得到几乎是纯净的α位硅烷呢?现在还没有见到这样的报道,我们的结果是:50%以上可以,但满足要求的选择性还没有做到。
瓦克公司可以对外出售α位硅烷,国产氯甲基硅烷也是有的,氨化以后。。。
第三届亚洲硅化学论坛(一) 地址:http://www.chinasilicon.net/bbs/thread-22633-1-1.html
第三届亚洲硅化学论坛(二) 地址:http://www.chinasilicon.net/bbs/thread-22634-1-1.html
第三届亚洲硅化学论坛(三) 地址:http://www.chinasilicon.net/bbs/thread-22640-1-1.html
因为与不同板块密切程度不一样,贴的地方也就不同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