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可制备各种电解装置中所需离子交换导电膜、燃料电池离子膜,有机合成中使用的超强酸催化剂,超稳定性离子交换剂等。(资料图)
在“张家军创新团队”中,东岳研究院院长张恒是“东岳”土生土长的专家。5年时间,他带领团队将聚四乙烯高分子材料做到超过日本和美国的企业,有29项发明专利创造,其中有6项已拿到国家专利证书。
2006年3月19日,“东岳”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全氟离子交换膜材料研究”课题,经过3年艰苦攻关,通过了专家验收。项目负责人张永明与张恒,一个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业内知名专家,一个只是自学成才的企业技术负责人。可是在张永明眼中,缺了张恒,离子膜项目不会成功。
全氟磺酰单体的生产是全氟离子交换膜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东岳集团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洪光说:“在这个全氟磺酰单体的生产过程中,张恒根据他多年的经验,以及查阅大量的资料,自行设计、自行画图、安装,攻克了磺酰单体这个重要的设备,才使下面我们有了高纯的单体,做出了好的树脂。如果说没有这一步,那么离子膜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因为国外只出售给中国全氟磺酸树脂,不出售生产全氟磺酸树脂的原料,所以没有这个设备,就没有这个原料的生产,也就谈不上全氟磺酸树脂的生产成功。”
创造奇迹的张永明团队,其实只是“东岳”5000人队伍之中的一支劲旅。“东岳”集中了一批离子膜科研“国家队”,为“中国膜产业基地”桂冠镶嵌上一颗颗璀璨的珍珠。
高自宏,北京大学博士,“东岳”离子膜项目百人研发团队中的一员。谈及自己在“东岳”的研发经历,她说已经记不清做了多少次设计,实验失败了多少回。但她始终坚信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因为我们上百人的科研团队的探索,早已摸清了复杂反应的每一个环节。”
“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让创造价值的人在‘东岳’能够实现人生价值,让创造财富的人在‘东岳’能成为财富的拥有者。”张建宏说,正是这个人才观,让“东岳”从一个仅有两只小转炉的小作坊,成长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
8月24日,在淄博市人才工作会议上,东岳集团含氟功能膜材料创新团队等淄博市优秀创新团队分别被奖励20万元,获得“淄博市杰出人才奖”的张永明等被市委、市政府每人重奖50万元;早在今年2月4日,东岳集团总结表彰大会重奖离子膜项目开发团队,以张永明、张恒为代表的离子膜研发团队荣获100万元的“董事长总裁特别奖”。张永明还荣获2009年山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被授予山东省人才最高荣誉“泰山学者”。
“东岳”,因离子膜而兴,张永明团队以离子膜而名。“东岳”的下一个8年必将更精彩!(记者 王建高 通讯员 毕雪峰 何意光 马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