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机硅

搜索
查看: 637|回复: 0
收起左侧

国产光伏设备:工艺切入提升品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1-19 11:23
  • 签到天数: 59 天

    [LV.5]常住居民I

    不准重名 发表于 2010-3-10 06: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光伏产业近几年的快速成长给设备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相对于集成电路设备而言,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光伏设备的精度和技术含量要低一些,更适合国产设备。因此,国内设备厂商应该不断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满足光伏行业的需求。     单晶炉市场占有率高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太阳能光伏设备行业起步不晚,并且背靠中国这个产能最高、产量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市场,因此国产太阳能设备行业的崛起指日可待。
        目前,国产单晶炉设备在市场上拥有很高的占有率。江苏华盛天龙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留臣解释说,这是由于国产单晶炉技术比较成熟,而且价格比较低,服务及备品备件也有很大优势。而在其他设备方面,国内近几年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有不少厂家推出了多晶硅浇铸炉和多线切割机。“国产设备研发出来后,会迫使国外设备厂商降价,这对国内的用户来说是个福音。”他强调说,“虽然国内光伏制造业产能巨大,但市场并没有真正起来。从长远来看,中国市场还是值得期待的。一旦国内市场起来,则会进一步促进光伏设备市场的快速成长。”
        李留臣对记者表示,从现在的情况看,太阳能光伏设备的市场继续向好。单晶炉的订货量在不断增加,一方面,原来的单晶硅生产厂家在扩产,而且扩产力度相当大,有的已经翻番了;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或大的上市公司也开始涉足这个行业,因此扩大了对单晶炉的需求。
        北京京仪集团副总工程师、北京京仪世纪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润源分析说,目前国际市场上单晶硅片以8英寸为主要发展方向,投料量单炉在150公斤以上;国内的产品主要以6.5英寸为主,大多投料量单炉在120公斤以内。国际上多晶硅片以8英寸为发展方向,投料量单炉在800公斤以上;国内投料量单炉在450公斤左右。薄膜太阳能设备系列庞杂,PN结光伏技术研发力量薄弱,关键在于光伏转化效率的提高,因此对国产设备提出很大挑战。
        和工艺相结合
        尽管目前国内在单晶炉设备领域占据了有利形势,但依然需要在稳定性、可靠性方面进行改进,与工艺厂商密切合作。此外,还应该在电池生产设备方面实现突破。
        李留臣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单晶炉利润率已经比较低了,因此成品率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收入和利润。而设备的综合性能即自动化程度和节能降耗水平也还需要国内企业进一步给予重视。他表示,上规模的多晶硅厂建起来后,可能需要较少的工作人员来操作更多的设备,这就要求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要高。而要实现设备的节能降耗,还必须从提高效率入手,也就是提高单晶炉的生产效率,增加投料量。尽管还是6英寸或8英寸单晶,由于投料量大了,在单炉的消耗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成品率却增加很多。
        李留臣强调说,国产设备要和工艺相结合,很多单晶炉生产厂家不是很精通工艺,因此要么聘请一些高端的工艺人员把关,要么与工艺厂家密切结合,多了解工艺厂家的实际需求,能够让自己的设备更符合工艺要求。只有与工艺厂商优势互补、互相提高,并与先进的工艺相结合,才能不断对设备进行改进,保持领先。
        国产设备要走出国门
        国内企业应该有信心在加强国内市场开发的基础上,勇敢地走向世界,开发国际客户,扩大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
        李留臣表示,国内设备企业应该走出国门。从大的方面考虑,走这一步可以扩大中国光伏设备的影响;从小的方面看,会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因为出口要严格遵循国际管理程序、质量控制程序等。特别是为日本公司提供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要做详细的质量控制记录,而此前国内设备制造厂家会忽略这点。而如果真的要进入国际市场的话,相应的服务、备品备件提供起来不如在国内方便,而且成本也提高了。因此,更需要提高产品质量,也就是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设备和电池组件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国际市场,了解市场动态,调整相应策略。
        李润源表示,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新设备的销量会越来越大,并已开始向韩国、日本和美国等批量出口。但是目前国内技术研发实力薄弱,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较多的企业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新材料微商城二维码

    让社区更精彩

    • 反馈建议:liuheming@acmi.org.cn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027-87687928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5-2016  有机硅  Powered by©Discuz!

    浙公网安备 33018202000110号

      ( 浙ICP备09010831号-3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