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我国光伏产业的新亮点——适合国情的强生光电
随着额尔多斯引进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的太阳能发电项目,薄膜电池越来越成为太阳能产业新的娇子。
其实,我国上海的强生光电,同样是薄膜电池,其成本价今年每瓦是0.9美元,比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的每瓦成本价0.98美元,还便宜0.08美元。这说明,我国强生光电并不落后。
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说:“强生光电探索出一条高科技、低成本的路子,符合国情。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有广阔的前景。”
走一条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光伏电池的发展之路,这是“强生光电现象”带给我们第一个启示。 强生光电成立于2007年,属我国光伏产业的新兵。
在上海强生光电总部,董事长沙晓林对我说:“关键在于不能走欧美国家高成本的老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走高科技、低成本、低能耗的新路。”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消费水平低,环保形势较为严峻。与发达国家相比,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同。在光伏发电产品的战略选择上,要适合我国总体水平和环保状况。
强生光电在选择什么样光伏组件上,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究竟是上晶硅电池,还是薄膜电池?当时,国内晶硅电池占我国光伏产业的主导地位,它转换率高,技术成熟。无锡尚德、常州天合等第一代光伏电池组件生产企业,都以晶硅起家,并完成海外上市的。
沙晓林广泛调研,选择了即省钱、能快上,即先进、又节能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目前,太阳能电池在民用市场上有晶硅电池、薄膜电池。薄膜太阳电池是由廉价的玻璃、不锈钢或塑料衬底上敷上厚度只有几微米的感光材料制成。与厚度接近180—200微米的晶硅太阳电池相比,是前者的百分之几。这样太阳电池当时就可以从每瓦2.5美元下降至1.2美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象西方国家一样靠高成本、高消费和长时间靠政府高补贴过日子。
非晶薄膜电池具有产业链短,便于大规模、批量化、连续化生产的优势。而晶硅电池产业链很长,从采矿、冶炼、到硅晶电池,上下游生产需要10多个环节,生产周期长、成本居高不下。另外,非晶薄膜电池具有能耗低、无污染的优势。薄膜电池的主要材料为普通玻璃、硅烷等气体、氧化锌和铝靶材等,生产过程的电耗只有晶硅组件生产电耗的六分之一;而晶硅组件在炼矿、拉棒、蚀刻等生产环节污染高、能耗高。
强生光电引进全球朝阳产业薄膜电池的最前沿技术,与美国著名真空设备制造商合作。通过大胆创新,实现了对原生产线的技术升级,自主研发了新一代生产线。它设计先进、制造精良,造价却只有引进设备的20—25%,批量生产出适于我国低成本第五代非晶硅薄膜电池。产品通过了欧洲TUV和美国UL认证,是我国唯一一家取得双认证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企业。
强生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在南通、苏州已经建设投产和再建5条生产线,今年产能可达165兆瓦,居全国同行第一,居全球非晶硅薄膜电池企业的前五名,明年,再建成9条生产线后达500兆瓦,将居世界前三名。
从我国国情出发,确立一条正确的引进创新的技术路线,是“强生光电现象”带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强生光电引进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的生产线,是来自美国一家著名真空设备制造的企业。他们买进第一条生产线后,就与国外制造商签订协议。协议规定:今后强生和国外企业要做到:共享生产实践、共享一手数据、共享深度研发,共享开发成果。
强生光电的技术路线可概括为:对外引进、共同开发和自主创新的“三结合”。一是正确选择了耗能小、成本低的非晶硅薄膜电池;二是中外合作,共同开发;三是自主创新,电池组件国产化。“三结合”是机制上的创新,为产品不断升级提供动力。“三结合”符合我国科研水平的现状,提高了我国科技队伍的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