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9年1月7日发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至2015年)》,到2015年,中国的煤炭产量将达到33亿吨以上,石油产量将达到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600亿立方米以上,地面抽采煤层气将达到100亿立方米。到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将超过35亿吨,2008至2020年累计需求超过430亿吨;石油5亿吨,累计需求超过60亿吨;铁矿石13亿吨,累计需求超过160亿吨。而6年中,为保中国经济稳定发展,需增加15万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要增加2亿吨煤炭消耗量。 如果我们成功地推进能源变革,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就可以通过能源效率的改革获得约束。中国也可能以2009年的29亿吨煤炭基数,辅之以其它清洁能源的消耗,实现预期经济增长的目标。而且,为了保持未来6年的增长,我们还可能创造性地降低煤炭消耗量以实现增长的目的。从这个意义而言,加快探索下一代的能源、下一代的能源管理体系和下一代国际碳排放的管理体系是中国建立新竞争力的核心。近30年来,全球经济改革的旗帜乃由中国高擎,但是,能源变革的旗帜却正在由发达国家竞举,未来能源变革的大旗不能仅属于奥巴马执政的美国,中国必须在其他国家适应能源变革之际迅速领航能源革命的创新方向,中国迫切需要推进制高点型的能源优胜发展战略。
以下是中国可能占领的新能源制高点。
绿色建筑,每年对GDP贡献最高达4%
建筑能耗大约占了中国整个能耗的40%到50%,如把每年新建的10亿到15亿平方米的房屋更换为绿色建筑,相当于中国每年可以减少3亿到5亿吨的煤炭开采;如改建房屋大规模地使用绿色建材,意味着中国在未来10年有100亿到200亿平方米房屋的绿色建材内需市场,而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将直接拉动新兴的绿色建筑企业。如成功推动绿色建筑的转型,每年对GDP的贡献大约可达到1%-4%之间,一二十年内,中国经济有望保持10%左右的发展水平。
可再生能源,3000个人工岛创总发电量七成
我认为应该发展海洋人工岛平台的发电,以可再生能源置换传统能源体系的运转。近几年,我国风电发展迅速,4万亿振兴计划尤其侧重了陆上风场的建设,这个战略没有将我国电能的主要需求地——东部地区和风能的主要聚集地——海洋风场有机结合起来。中国有将近2万公里的海岸线,又毗邻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上风能得天独厚,具有成为世界上海上风能利用国的优越条件。为此中国应该加快投资15000亿-20000亿人民币,用5-10年的时间,营建3000个左右近海人工岛,建造12000-15000台10兆瓦至80兆瓦的高温超导发电机,这个发电比例相当于中国现有发电总量的50%-70%,同时结合水下潮汐发电等综合管理和全球卫星导航、即时监控、近海电缆传输等系统建立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利用体系,改造中国的生产方式,一举改变北能、西能东输的问题,由此,也应该尽快调整中国铁路、公路的布局体系和产业发展计划。
互动电网,将创出比3G业务更宏大的产业空间
目前单项运转的电网,大概每年损耗2000亿人民币,如果单项运转的电网、水网、气网,通过加载数字设备和新增其他的传感器设施变成互动网络,每年可以创造巨大的效应。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现有的能源体系,特别提高传统电网体系的能源效率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它将推动传统电网体系升级为信息化的水平,有可能造就一个与传统电网体系规模相当的创新架构。这将是一个比3G业务更加宏大的产业空间,比3G业务更能够推动内需体系发展的战略力量,这是一个比3G业务更应该迅速投入应用的国家创新业务。
倘若2009年就启动国家互动电网的改造,每年至少可拉升国民经济一到两个百分点。因此,互动电网改造应该成为拉动中国内需的先头部队。它可以重组从发电、输电、变电、用电,以及客户本身的能量管理控制过程,实现生产要素的效益最大化,也可以造就世界上最大的传感器产业和世界上最大的智能电网“PRT”产业。与此同时,我建议三到五年内,中国还应该营建10-20条超导电缆系统,此后可以在城市中心地带营建5万公里的超导电网解决配电网的升级问题,并逐步在10-20年内将我国的骨干电网更新为超导电网。
煤炭气化,启动5万亿内需减少原油进口
改造以燃煤为主的生产方式应该成为目前中国能源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对于中国而言,将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分期转型为煤的气化使用,实现世界上最大的煤能源体系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中国能源现代化最小的改革代价,其实质就是促使世界上传统落后的最大能源体系一步转型为全球最先进的清洁能源结构。
这个任务应该有三个重点:其一是大力发展煤燃烧的直接洁净技术;其二是大力发展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技术;其三是强制性发展从工业废气中捕获、储存二氧化碳并通过加氢还原来生产甲醇等化工再利用技术。
目前中国每年需要消耗27亿吨标准煤,如营建与国家电网同等重要的输气管网,煤炭将在产煤区直接气化,或将煤炭从生产区运载到水资源较好地区,甚至直接从海上通过海水的淡化技术整合而后气化,然后输送到通达全国的输气管网。倘若我们每年推进一两亿吨煤气化的产业改进,10到20年之内,可将中国使用的煤炭大部分通过气化的方法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发展碳捕获和封存技术。这样,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体会通过煤气化路径获得重要的突破。
倘若实施以气化煤为核心的发展,将可以造就中国最强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可以启动一个总投资需要5万亿-8万亿的投资空间,带动5万亿以上的信贷扩张需要。由于中国煤炭产量具有每年提高4亿-7亿产量的能力,这也将修正全球能源的结构和需求。因此,气化煤的大型工程应该成为2009年中国能源改革的重要目标,它不但可以极大地扩大内需,而且可以减少中国的原油进口,把握住一个对中国有利的国际能源价格体系。
太阳能技术,发挥青藏高原第二个高日照地区优势
中国在储能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太阳能电站建设方面也落后发达国家。但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第二个高日照地区,具备发展大规模太阳能电站的条件,应该比欧洲营建的超级智能网选取的“撒哈拉沙漠”更有优势。如成功在青藏高原建立大规模的电站体系,那中国获取可再生能源的机会比其他国家领先得多,为此,建议中国选择青藏高原等地区加快营建太阳能特区。
电动交通,将成为世界最大智能车辆网络
中国应该发展包括中低速的磁悬浮列车在内的电动车辆,其中可超越电动车阶段直接营建智能车辆网络。它包括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车辆基站和网络系统三部分。终端汽车应该逐步实现以工程塑料和碳纤维等材料取代钢铁材料,其它包括营建无线车辆管理网络、智能导航和智能交通系统、以传感器为主的防撞装置、雷达系统等智能车。我们城市交通应增加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建设,北京在试点这个计划,现有高速列车系统也应逐步提高智能控制系统。中国的电动体系或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车辆转型体系。
生物燃料和天然气水合物,美国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中国应加速
美国能源部实验室正在推进生物燃料的研制工作。生物燃料包括速生草类、藻类和废弃植物,需要解决与煤炭或汽柴油的配比利用与使用。这个能量源虽然不可能取代矿物燃料,但是应该关注。
天然气水合物也叫可燃冰。2008年中国已成功采集了样品。可燃冰一般在深海和高原地区存在,1立方米的可燃冰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常规天然气。如提炼技术过关,我们将获得世界上新的矿物能源。目前美日韩德等都有重大国家计划在推进研发,其中美国已经完成实验井的建设,我们应该加快这一新的矿物能源的研究。
从新能源来看,在一二十年之内,我们应该以世界上最小的代价、最大的效率创建震撼世界的能源系统。而这个能源系统的更新会拉动国家许多产业走向创新化,所具备的巨大产业能力也可走向世界。
09年9月将在山东青岛召开的“2009中国煤基气态能源发展高峰论坛”是中国化工网依托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丰厚的资源优势,针对煤基气态能源产业(煤制天然气、煤层气、煤炭地下气化)的相关问题,集行业龙头企业于此会,探讨煤基气态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把握政策动态,增强行业交流,促进中国煤基气态能源产业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