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广西硅产业发展潜风险
广西大化有着得天独厚硅矿资源电力资源优势,有发展硅产业条件,但真要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制约因素依然很多,面临很多不确定风险。
(1)利润丰厚但投资大。尽管多晶硅生产利润丰厚,但其生产投资巨大,而广西经济欠发达地区,吸引资金比较困难。政府企业投资多晶硅项目,也存低水平重复建设隐忧。另外,该产业污染与高能耗也较大问题。生产多晶硅产生尾气污染排放问题备受国际关注,按照我国现行工艺,大约生产l000吨多晶石丰产牛副产品氯硅烷就有9000吨之多,如何实现氯硅烷转化,变废为宝,一个技术攻关难度较大问题。
(2)产品趋同、产能过剩价格下跌成隐患。多晶硅产业成为一块肥肉,我国投资建设多晶硅项目方兴未艾:江苏大全集团重庆万州一期l500吨项目于2008年6月投产;江苏能光伏科技发展公司徐州一期l500吨项目投产;宁夏阳光硅业有限公司l500屯项目于200 8年末投产……从现市场来看,投资利润高,而且订单充足,但短期内市场将会饱,降价竞争就成为必然。从2008年10月份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多晶硅下游产业--太阳能光伏电池厂企业减产甚至倒闭,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从鼎盛时期500美元/千克,跌至200美元/千克,下跌过半。市场信心受到重创。
(3)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企业竞争必将要经受行业洗牌,要想成功生存下来,就要依靠科技进步。多晶硅制备技术有改良西门子法冶金法,美国、日本、德国拥有先进产业化技术,但这些国家长期实行技术封锁市场垄断,因此我国企业生产多晶硅纯度与国外差距较大,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4)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加工利润越来越小。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典型“两头外”,九成以上原材料依赖进口,九成以上产品出口,我国企业得到不过间加工利润。而且,随着国际市场空间日趋饱,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利润空间正从高点开始下滑。到2006年,一些品牌差、没有国际认证或新建企业产品出现了滞销苗头。
(5)电价过高。生产多晶硅地区,最适宜电力资源丰富而电价低廉地区。目前大化岩滩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61万kw,国内绝无仅有,但由于广西电网电价太高(约0.36元/度),而外省有些地区只有O.22元/度,因此广西硅产业成本压力较大。
此外,广西硅产业发展还面临人才短缺、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因此,广西硅业发展必须寻求一条适合自身特色技术路线产品路线,同时还需要获得电价政策等方面支持才行。如果只看到资源优势市场利好,跟别人后面盲目投资,不但不能使地域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反而会陷入骑虎难下甚至血本无归困境,因此发展硅业要慎之又慎。 |
|